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和拉线基础图》(西成施网507-Ⅵ); (2)《剑门关至江油北区间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布置图》; (3)《江油北车站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布置图》; (4)《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XCZQ-5标第六项目部DK502+8.9~DK512+428.418段路基工程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

2.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接触网基础型式分为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及接触网下锚拉线基础两种。最终路基面以下部分采用旋挖钻钻孔灌注成孔,最终路基面以上部分采用关模现浇。

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根据接触网H型钢柱底座法兰盘分为A、B两种规格,其基础相应做成LJ-A型(图号为西成施网507-Ⅵ-3)、LJ-B型(图号为西成施网507-Ⅵ-7)两种规格。 其中,LJ-A型支柱基础路基面以下部分为直径

A700mm,桩长4.2米的孔桩基础,路基面以上部分为700mm×700mm的扩大基础,预埋M39地脚螺栓6根;LJ-B型支柱基础路基面以下部分为直径

A750mm,桩长5.4米的孔桩基础,路基面以上部分为750mm×750mm的扩大基础,预埋M39地脚螺栓8根。LJ-A、LJ-B支柱基础均采用单桩加扩大基础结构。

接触网下锚拉线基础采用LZJ-1型,支柱基础直径A700mm,桩长4.5米,预埋M39地脚螺栓4根。拉线基础与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在线路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里程差为±7.0米。

根据设计要求,CPⅢ辅助立柱基础与接触网支柱基础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施工接触网基础路基面以上部分的同时,同步施工CPⅢ辅助立柱基础。

由于基床表层未施工,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开挖均从基床底层顶面向下开挖,开挖深度由设计标高确定。

3.施工准备

3.1 施工内业准备

技术交底书编制完成后,应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图纸,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 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并准备好相关施工设备和物资。

4.施工工艺

4.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严格对对点位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基础型号、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

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4.2 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按照复核后的测量资料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钉木桩标出接触网立柱中心位置,在距离接触网基础边缘1.5m处设置护桩,注意在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或砼)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核对桩位。

图1 护桩示意图

4.3 钻孔

护桩设置完成之后,钻机就位,就位后检查钻机钻头中心位置距离中心线偏差是否控制在(0,+50)mm,保证接触网基础不要侵线。

按照设计要求桩孔需采用机械干钻成孔工艺,故采用小型螺旋钻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钻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深度。在远离孔桩处铺设彩条布,用于钻孔渣土的临时堆放,避免渣土污染路基基床底层面,堆放的渣土应及时用自卸车运输出施工场地,防止污染环境。

4.4 验孔、清孔

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对成孔深度、垂直度、孔位等进行检验,同时检查桩底沉渣。钻孔深度和垂直度测定:用7.5米卷尺或测绳测量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及时用旋挖

钻机处理,直到符合设计要求。注意处理过程中,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孔位检验由测量人员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桩孔检查合格后及时对孔内进行清理,保证孔底不留虚渣,孔壁不掉块。同时能满足钢筋笼下放的要求。

经过成孔检查后,应填好桩孔施工记录,再移走钻机到下一桩位。然后盖好孔口盖板,并要防止在盖板上行车或走人。

图2 旋挖钻机钻进示意图

4.5 吊装钢筋笼

(1)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制作,自卸汽车运到现场。制作钢筋笼时,对钢筋的调直、除锈、截断、弯折与焊接均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的主筋尽量为整根,需要接长时,应采用双面搭接焊,双面搭接焊接的长度不小于5d,末端不设弯钩,不得采用绑扎接头。成品钢筋笼保证其顺直、尺寸准确,其直径、主筋间距、箍筋间距及加强箍筋间距施工误差均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制

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其钢筋规格、数量、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笼上、下车及运输过程中防止碰撞,保证运到现场的钢筋笼结构尺寸满足设计图纸尺寸。

(2)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吊装前应先绑好同强度混凝土垫块。垫块以保证钢筋笼外砼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5cm。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底部保护层厚度为5cm。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即应固定,避免钢筋笼在浇注砼时上浮,并使钢筋笼处于悬吊状态。

钢筋笼安装到位后及时报检现场技术员及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6 安装地脚螺栓

预埋地脚螺栓采用M39型,每根地脚螺栓配双螺母、单垫圈。为控制地脚螺栓的精度采用定位卡具加工成整体再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

⑴、定位装置采用定位板+可调式脚架组成。定位板采用厚度8mm的钢板加工而成。定位板上的螺栓定位孔由数控机床钻孔,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可调式脚架采用钢管焊接作为主架,加焊钢筋进行加固,四个支撑脚使用可调节的底托(用来调节架子的整体高度),同时主架上安放两根工字钢作为定位板固定装置,工字钢两侧焊接调节装置(用来精调螺栓组的平面位置)。

⑵、螺栓组预埋。将每根M39地脚螺栓通过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在定位板上。使每组六根地脚螺栓与定位板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定位板放在可调式脚架上。

⑶、粗调。利用辅助定位点将定位板与螺栓组整体对中,然后通过脚架上的底托调节定位板的高程(定位板高程即基础顶面高程)并保证螺栓的外露长度,高

程到位后调节定位板的水平,确认已经保持水平后粗调工作完成。

⑷、精调。粗调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预埋螺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脚架上的调整装置对定位板进行细微的调节。复核无误后将螺栓组与钢筋笼进行连接焊接,然后固定脚架与钢筋笼,做好灌注混凝土准备。

待钢筋笼和地脚螺栓放入桩基之后,在混凝土浇筑前,重新校正地脚螺栓的位置、垂直度和预留出基础顶面的长度。

图3 螺栓定位示意图

4.7 浇注桩身混凝土

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采用混凝土运输车将砼运输到现场,混凝土浇注前,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进行了检查,符合规范要求之后,开始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采用串筒配合灌注混凝土,串筒底离混凝土面高度不应超过2.0m,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振动棒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

应大于30cm;施工人员捣固混凝土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待混凝土顶面略超桩身孔口时,停止混凝土浇注。

4.8 接地端子焊接

综合接地区段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在线路大小里程侧预埋路基型接地端子(非综合接地区段取消接地端子)。大里程侧接地端子距最终路基面以上100mm,小里程侧接地端子距最终路基面以下100mm。接地钢筋利用钢筋笼中顺线路侧两根主筋加长至基底下200mm,并要求接地钢筋采用热浸镀锌防腐。连接钢筋采用HPB300A16光圆钢筋,与主筋搭接时,单边焊接时搭接长度不低于100mm,双边焊接时搭接长度不低于55mm,焊接厚度不小于4mm。接地端子在现场焊接,并焊接在骨架上固定牢靠。

图4 接地端子焊接示意图

4.9 CPⅢ设置

根据中铁二院《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作业指导书》相关要求,在线路方向接触网基础大里程方向布置CPⅢ点,在基础承台钢筋施工中预埋φ8钢筋,外露长度30cm,CPⅢ立柱基础尺寸(长*宽*高)为70cm*35cm*70cm,扩大基础面上浇筑一个高120cm、直径25cm的圆墩柱CPⅢ立柱。

①根据设计要求,CPⅢ立柱基础与接触网支柱基础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在施工完基础的地下部分后应开始着手CPⅢ立柱基础的施工。

②首先测量放样定位CPⅢ立柱的基础位置,人工持风镐进行开挖,同时按相关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笼绑扎。

③按照图纸要求将CPⅢ立柱基础钢筋与接触网支柱基础的钢筋笼进行连接。

图5 CPⅢ埋设位置

4.10安装基座模板

安装基座模板前,对已经浇注的桩身混凝土进行凿毛。凿毛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不低于10MPa时,采用风镐进行凿毛,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

凿毛完成后开始进行路基填土面以上扩大基础部分模板安装(路基填土面以下部分不立模板,填土面以上部分立模板),模板定位准确,并安装牢固,模板底部用砂浆找平,防止漏浆,模板要求位置准确,模板平整无变形,模板接缝密实不漏浆。模板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的结构尺寸。

模板固定后应对预埋螺栓组再次进行位置复核,确保预埋螺栓的位臵、外露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4.11浇注基座混凝土

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采用混凝土运输车将砼运输到现场,混凝土浇注前,对模板、钢筋和地脚螺栓、接地端子等全部安装完成、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注完成以后将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的砼清除干净,并将地脚螺栓校正。最后将混凝土表面收平并将暴露面采用篷布或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再次进行压光表面至少2遍,使之平整、光滑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图6 螺栓定位示意图

4.12 拆模、养护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覆盖,并且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对于外露的螺杆部分应涂抹黄油,再用胶带纸进行包裹保护,防止生锈。

5.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钻 孔检测合格钢筋笼制作吊装钢筋笼钢筋笼安装浇筑桩身砼接地端子焊接安装基座模板浇筑基座砼拆模养护验孔清孔安装地脚螺栓CPⅢ设置

图7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6.注意要点

⑴、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与其他建筑物或地下设施发生冲突,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解决。

⑵、接触网基础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的应作好基坑的安全围护工作,并应避免施工用水或雨水进入孔内。基础钻孔施工时最好安排在晴天施工。

⑶、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和拉线基础中心的连线上。

⑷、地脚螺栓布置具有方向性,应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施工,施工进行中及施工完毕时均需不断进行检查和校正。施工完毕后应对锚栓外露部分采取涂抹黄油,用聚乙烯薄膜裹扎等措施进行防护,以避免支柱与拉线安装前损坏螺纹。

⑸、路基段CPⅢ控制点立柱埋设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与接触网补偿下锚坠砣及电力开关操作箱冲突。当冲突时,其基础应设置在线路小里程端。

⑹、路基段CPⅢ控制点立柱埋设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掩盖接触网杆下接地端子。当一侧有接地端子时其基础应设置在线路小里程端。当两侧都有接地端子时,应注意预留出接地端子位置

⑺、桩基施工时,混凝土均匀灌注,振捣,严禁出现断桩、错颈现象,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性完成。

7.人员配置

(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组建作业队。

(2)、施工人员应结合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3)、人员配置

为路基接触网支柱施工配备足够技术力量确保施工按时、按质完成,主要技术人员见:

表1 施工主要技术人员配置及准备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1 13 工种 工区经理 工区副经理 工区总工 技术员 试验员 测量员 质检员 安全员 采购员 电工 钢筋工 数量 1 1 1 1 1 3 1 1 2 2 5 主要职责与权限 全面负责本区段施工组织协调,施工人员设备调配 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协调,现场施工人员设备调配 全面负责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常规试验、取样与质量控制 常规施工放线、测量校模 负责质量检查及验收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负责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 工地用电施工管理 钢筋加工与安装 14 15 合计 模板工 混凝土工 5 5 29 模板安装 混凝土浇筑施工 表2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置表 负责人 技术主管 安全员 工班长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钢筋工普工 模板工普工 砼工普工 1人 1人 1人 1人 3~5人 5~10人 5~10人 5~10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8.机具设备配置

(1)、机械设备配置

表3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名称 全站仪 电子水准仪 混凝土运输车 电焊机 钢筋截断机 钢筋弯曲机 型号 徕卡TCA 1800 25T 8m3 交流 计划数量 1台 2台 3辆 3台 2台 1台 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