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
定作用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定性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是指所有推动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人;在数量上,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不同的内容,包括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群体,但最稳定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商品生产的劳动人民。在当代中国,一切支持、参与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都属于人民的范畴。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一致的。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主张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行动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结局。
第一,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广大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创造了人们衣食住行等必要的生活资料,也是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活动的必要物质前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人民不断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繁重体力劳动的逐渐减少,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将在生产活动中变
得更加重要。当前,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方面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第二,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人们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和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也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特别是人民群众中的知识分子在精神生产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第四,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具有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一定历史阶段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中,人们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条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们的政治地位和权利是不同的,他们在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创造性作用也是不同的。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们历史活动的重要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落后的文化意识会削弱人民创
造历史的作用,而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会积极促进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
这是中国人民开创和推动的伟大事业。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也是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刻阐明中国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