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掺量粉煤灰砼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高掺量粉煤灰砼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1期 ■滴斟技 高掺量粉煤灰砼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顾松梅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本文概述了高掺量粉煤灰砼的主要特点、技术现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引言 量、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等有关。总之,只要高掺量 砼材料是目前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专家预言,2l 粉煤灰砼配合比恰当,搅拌时间充分,其和易性能满 世纪砼仍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砼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仍 足不同工程的需要。Malhotra等用8种不同粉煤灰配 具有重大意义。 制的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坍落度在95 210mm之间,含 砼原材料的选择、配制与工艺都比较简单。从上 气量为4.5% 6.15%。 世纪70年代开始,高科技进入了砼行业,其表现为: 2.1.2强度砼中掺粉煤灰后,其早期强度一般会随 砼除水泥、集料等基础材料外,还可掺和硅粉、粉煤 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由于高掺量粉煤灰砼各组分的配 灰、矿渣以及高效减水剂等,以配制高强度、高性能 合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水胶比、 砼。 添加激发剂等方法配制出早期强度高的砼。Malhotra等 一般情况下,钢筋砼结构设计者往往只注重其强 用F型粉煤灰配制的高掺量粉煤灰砼的l,3,7,28d 度,但是,许多事例表明,由于钢筋砼结构过早破坏 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l3.7,22.4,34.2,57.1MPa。 而引发工程事故,其原因不只是由于强度而是由于耐 2.1.3耐久性砼的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久性不足。据有关资料,高掺量粉煤灰砼能显著改善 性。目前检验砼耐久性的指标主要有抗冻性、渗透 砼的耐久性,因此,进行高掺量粉煤灰砼的研究具有 性、抗碳化能力、钢筋锈蚀作用以及碱骨料反应等。高 重要的现实意义。 掺量粉煤灰砼抑制碱骨料反应已被世界所公认,这是 2高掺量粉煤灰砼的主要特点 由于砼中大量掺入粉煤灰,吸收了砼中大量的Ca(OH) 粉煤灰是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在锅炉中燃烧 和一些碱组分。另外,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密实性及孔 (1100 15oo℃)后,由收尘器收集到的细灰,是燃烧 结构都有很大改善,渗透系数很小,一般在(1.6x10一一 ) 煤的火力发电厂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高掺量粉煤灰 一(5.7x10 )m ‘。由表l可知,高掺量粉煤灰砼的抗 砼是一种新材料。 冻性、抗碳化能力及对钢筋的锈蚀作用与基准砼(硅 2.1主要物理力学性能 酸盐水泥砼)相当,其耐久性完全可以满足现行国家 2.1.1 和易性高掺量粉煤灰砼具有良好的黏聚性, 规范规定和工程要求。 能减少泌水。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和易性与粉煤灰的质 表1 高掺量粉煤灰砼与基准砼耐久性对比 2.2原材料的要求 高掺量粉煤灰砼的水胶比较小,单位用水量亦较少, 高掺量粉煤灰砼与普通砼对水泥、集料的要求相 须掺加超塑化剂。为使砼拌合物具有好的流动性,一 同,在原材料方面的最大区别是掺和大量的粉煤灰。 般在掺加塑化剂的同时还要掺加引气剂。国外一些学 72 §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膏海斟技 2008年第1期 者经过研究认为,并不是优质的粉煤灰才能用于高掺 量粉煤灰砼,只要粉煤灰的质量稳定,用低质量的粉 进行配合比设计,这使配合比设计在具有较大灵活性 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难,设计者必须考虑每个组 分的特性,尤其是粉煤灰的需水量和水泥的质量,因 为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强度对用水量的变化更加敏感, 水泥的质量对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强度有显著影响。表 2为一些典型的高掺量粉煤灰砼的配合比。 煤灰同样可以配制高性能的高掺量粉煤灰砼。 2.3配合比设计 高掺量粉煤灰砼的配合比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 性。英国人Dunstan把粉煤灰作为砼的“第四组分” 表2 高掺量粉煤灰砼的配合比 2国内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3高掺量粉煤灰砼的技术现状及国内目前急需 3_3-2.1 研制超高效减水剂,而不是现在的普通高效减 解决的课题 3.1技术现状 水剂 由于国家标准fGB 8O76—87)对减水率规定得 较低(≥12%),所以大部分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达不 到15% 25%,用这种减水剂不可能配制出高掺量的 粉煤灰砼。超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该达到25% 高掺量粉煤灰砼是在对粉煤灰认识及砼利用基础 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新材料,砼中粉煤灰掺 量一般在40%以上,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发展过程,是 由把粉煤灰看成“经济”掺合料转向“功能”材料以 35%,才能经济合理地配制出既具有高强度又具有大 流动性的砼,这是发展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关键所在, 只要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国的高掺量粉煤灰砼 技术就能在短期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据资料,目 充分发挥粉煤灰的形态效应、填充效应和活性作用的 过程。英国人Dunstan在第一届砼耐久性国际会议上, 以伦敦国际第二机场两条相邻面为典型例证,说明了 大量掺粉煤灰砼的耐磨性比未掺粉煤灰砼的耐磨性更 优异。近年来,加拿大Malhotra等人把高掺量粉煤灰 砼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以大量掺有不同来源的普通 前国内已研制出减水率达到25%以上的超高效减水剂 的雏形。如交通部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研制的TH型 减水剂,广东湛江外加剂厂生产的FDN减水剂,北京 质量的粉煤灰砼的试验数据,证明了在低水泥用量 f约150kg・t11-3)、高粉煤灰用量(190—210kg・t11-3)的条件 下,掺用高效减水剂与引气剂,可以制备各种性能均 相当优异的高性能砼。 我国在常态砼中掺用粉煤灰已有4O多年的历史, 城建集团总公司构件厂研制的复合I型减水剂、复合 Ⅱ型减水剂等。 3-2.2制定高掺量粉煤灰砼有关应用方面的规范组 织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对高掺量粉煤灰砼拌合物的性 能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高掺量粉煤 灰砼曲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将我国高掺量粉煤 灰砼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使设计单 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章可循。 3-2.3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投入,促进粉煤灰利用技 迄今为止,其掺量一般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5%一30%, 且早期强度低。国内对高掺量粉煤灰砼方面的研究起 步较晚,掺量达40%以上的研究和应用实例较少。目 前粉煤灰利用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增大粉 煤灰在砼中的掺量,使其达到40%以上;二是如何解 决早期强度低的问题,不致影响砼施工周期。为此, 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掺量粉煤灰利用项目上积极进 行研究与开发。 术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广泛宣传粉煤灰利 用的意义,提高人们对粉煤灰利用在节能和环境保护 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粉煤灰资源是一项微利的事 业,国家对用灰户应在上给以扶持,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用灰户的积极性,才能使粉煤灰的利用率得 I【) 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1期 膏滴斟技 以稳定和提高,才能促进粉煤灰利用技术的发展。 掺量粉煤灰砼除用于大坝芯部碾压砼外,还适用于面 层滑模砼施工。 4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应用前景 4.1国内外粉煤灰利用情况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粉煤灰排放量大国主要是 4.2.2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高掺量粉煤灰砼除用于 大坝施工外,很快被推广应用到道路工程中。如英国 Heathrow机场、M25公路、Didcot电站煤运区的路基、 前苏联、中国和美国,其次是印度、德国、波兰及罗 马尼亚等,煤灰利用率接近和超过50%的国家有意大 利、丹麦、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荷兰 达100%以上,而前苏联不足10%。除前苏联外,大 Gatwick机场、A126干线公路的路面等均采用了高掺 量粉煤灰砼。 4.2.3在结构砼中的应用 高掺量粉煤灰砼从路面用 的低坍落度砼扩展到中或大坍落度的配筋结构砼。如 英国的Didcot储油罐钢筋砼基础、Wincanton污水处 部分欧洲国家粉煤灰产量都不太高,但粉煤灰的利用 率却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很多。粉煤灰的利用率 受各种因素制约,如的重视程度、有关法规的制 定、大众的环境意识、国家的经济条件、粉煤灰利用 的研究水平等。 我国各地的粉煤灰利用率差别甚大,1986—1990 年间,全国大型燃煤发电厂的粉煤灰年平均利用率由 22.7%增至27.65%。在此期间,上海市年平均利用率 最高为74.5%(1986年),最低为45.85%(1990年); 天津市为70.0%(1988年);成都市为60.7%(1987 年);江苏省为35.3%(1988年),而江苏省南通市最 理厂和Grangetown高架桥等工程均采用了高掺量粉煤 灰砼,其中Wincanton污水处理厂的砼有高抗硫酸盐 的要求,其集料可能会发生碱硅反应,而高掺量粉煤 灰砼能经济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4.3高掺量粉煤灰砼应用前景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高 速公路、桥梁工程等大规模发展,节省投资、确保工 程质量、特别是建筑物的耐久性显得尤为重要。同 时,我国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已达到8000万t以上,且 增长迅猛,但粉煤灰的利用率很低,发展高掺量粉煤 高为l51.3%(1987年,包括用往年的储灰);西安某 燃煤热电厂在1979~1989年的10年中,每年利用率 为100%~120%。 灰砼为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维护环境以及降低 成本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掺量粉煤 灰砼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4.4效益分析 4.2高掺量粉煤灰砼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4.2.1在大坝工程中的应用 开发高掺量粉煤灰砼开 始是为了用于碾压砼筑坝。如英国的Milton Brook坝, 芯部碾压砼粉煤灰掺量为73%;美国的上静水坝,芯 4.4.1经济效益分析表3列出了基准砼和粉煤灰砼 C20、C30两个强度等级的砼材料成本分析的结果。 可以看出每in。C20、C30粉煤灰砼较基准粉煤灰砼分 别节省材料费8.67元和8.60元。 部碾压砼粉煤灰掺量为75%。我国广西岩滩水电站的 围堰施工,亦采用了碾压砼,粉煤灰掺量为70%。高 表3 砼材料成本分析 往:425 水’伲侦320:Tt ̄/t,粉煤灰按90 Y6/t,外加刑损2500兀/t计。 4.4.2社会效益分析高掺量粉煤灰砼的应用具有显 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吃掉大量的粉煤灰, 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为 国家节约大量水泥,并且工程造价大幅度下降。发展 高掺量粉煤灰砼是一项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综合利 用项目。 74 I T 5结语 高掺量粉煤灰砼是一种既实用又经济的建筑材料,随 着高掺量粉煤灰砼 用范围的扩大,进一步研究和开 发高掺量粉煤灰砼 配制技术,配制更优性能的高掺 量粉煤灰砼,其应用: f景是相当诱人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青海斛技 2008年第1期 电直读 谱 析条件选择解析 苟小海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中心化验室,青海大通810108)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光电直读光谱标准曲线制作的条件选择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标准曲线制作;光电光谱分析;条件选择 各种类别仪器分析法中的条件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银电极头应为圆锥体,顶端成9O。角。又例如:用单 向放电的激发光源,在放电时激发电极易被侵蚀,因 此采用钨棒作激发电极,用钨电极一般不容易长尖, 连续使用数百次也不用清理电极。 1-2.2电极间距的选择电极间距的大小对分析精度 有很大影响。电极间距过大稳定性差,又难于激发, 精度差;电极间距过小,虽然容易激发,但是随着放 电次数的增加,辅助电极凝聚物质增加,容易造成长 个环节。在光电直读光谱分析工作中,制作标准曲 线时,其条件选择与条件实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 而现行各种仪器操作手册、教科书对此提及甚少,工 作人员只能借鉴仪器所推荐的分析条件进行标准曲线 的制作,这样做是不准确的。现就标准曲线制作的分 析条件选择及条件实验进行探讨。 1光源部分条件选择 1.1光源参数 尖,也会影响分析精度,特别是对间距变化敏感的元 素,其分析精度更差。所以电极间距不能过大也不能 过小,一般分析间距采用4~5mm。 光电光谱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与光源条件密切 相联。日常分析中,只有对光源条件进行实验后,才 能确定选择出各材料的最佳分析条件。在光源条件 中,电容、电感、电阻这三个电学参数对分析元素的 2预燃、冲洗和曝光时间的选择 在光电光谱分析中,对试样的激发要有一段预燃 时间。试样在充有氩气的火花室中激发,空气绝大部 分被赶跑,所以激发放电中选择性氧化的影响、氧化 吸收紫外线的影响就比较小,但依然存在着复杂的物 理化学过程,如蒸发、扩散等,必须经过一定时间 再现性是很重要的,现在生产的光谱仪其光源参数 (尤其是电容、电感、电阻)已在仪器出厂前根据用 户的需要调整好了,故这一部分在制作工作曲线时可 不进行选择。 1.2电极的选择 后,才能达到稳定放电,即各元素谱线的绝对强度和 相对强度更趋于稳定,此过程称为预燃阶段。不同材 料、不同元素的预燃时间是不一样的,中低合金钢的 发射光谱分析用的激发 预燃时间可选4~6s,高合金钢的预燃时间可选5~8s, 易切削钢的预燃时间可选10~30s,铝合金的预燃时间 可选3~lOs。 电极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内容:激发电极种类和 电极间距。 1-2_1激发电极种类的选择电极种类很多,有碳、铜、铝、钨、银等,一般根据 分析方法、分析对象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激发电极。其 原则是所选用的电极种类在分析结果上要有较好的分 析精密度;被分析的元素不应在激发电极材料中;电 侵蚀要小;日常分析时,还要连续多次使用,以便提 冲洗时间一般由冲洗曲线来决定。 曝光时间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激发样品中元素分 析再现性的好坏,曝光过程是光电流向积分电容中充 高分析速度。例如:在作钢铁分析时,钢铁中一般不 含银,用银作激发电极分析其结果的精密度比较高, 电(也称积分)的过程。积分的结果可认为是取光电 流的平均值,所以积分时问不要过短。为了保证分析 (1):31—34. 参考文献: 【1]冯乃谦,丁建彤.关于高性能砼若干问题【J].混凝土,1994, (4):5—14. 【4]宋明昌.我国高强砼的技术现状和展望【J].建筑技术开发, 1996,(1):25—27. 【2]王元,等.大掺量粉煤灰砼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 1996.(2):16—19. 【5]邵靖邦.欧洲国家粉煤灰利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6,(2): 43—48. 【3]蒋林华.高掺量粉煤灰砼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8, 【6]邵力新,等.粉煤灰的资源化【J].教材科技,1997,(1):29—31. 0 lT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