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卢 峰
来源:《新长征》 2013年第2期
卢峰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发展而产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面对不断发生却又无法彻底避免的各类事故,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全新价值观也随之上升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对企业事故预防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潜意识或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探索和掌握安全文化。简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人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和氛围。只要有人或者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文化;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对于企业来讲,安全文化是被企业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质,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融汇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多方面内容,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它却对社会有鲜明的影响。安全因素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通过员工,这些安全因素又涉及到每位员工的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而安全因素又通过员工的家庭,涉及到全社会。这样,一个企业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会在整个社会中得到认同,相应的信用度、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竞争力随之增强。安全文化对企业生产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为:
(一)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凝聚作用。企业以“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新理念,关心员工的健康与发展,使员工在工作中不出现事故,不受到伤害,员工就在潜意识里对企业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凝聚作用引导企业职工对企业安全目标、安全观念、安全规范产生“认同感、使命感”,使职工工作热情高涨,自我激励,自觉实现企业的安全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安全文化引导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团结协作作用。安全本身就是靠相互协作来完成的,安全的团队合作性体现在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能保证企业生产安全运行。安全文化强调的就是团结协作,安全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着职工的思想,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提醒,时时处处发挥着团队协作精神,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已,不被别人伤害。
(三)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约束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是讲了安全就能起到约束作用,就能形成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在不断进行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形成的。安全文化的发展自始至终都强调约束作用。简言之,安全文化就是让有犯错误机会的人不犯错误。
企业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解决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要逐步提高企业员工准入标准,这能极大地减少企业后续的连续投入,节省一定资源。同时,相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迅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如此,要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作为载体,才能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得以有效实施。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规划,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性。对于企业来讲,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的安全生产方针指导下,也应有自己的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规划,明确本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安全生产规划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应当具有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安全行为规范,并被全体员工接受、遵循,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文化。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建设。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安全管理的根本措施,好的规章制度可使企业有章可循。用制度约束人,可以加强职工的行为控制,使职工在严密的制度监督、监控中,没有违章条件,规范作业行为,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企业实际,及时梳理、调整现有的规章制度及相关工作方法,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项安全制度再好,如果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作用与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成为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系统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和落实兑现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团队式管理,充分发挥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督促员工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措施、岗位职责,最终养成自觉行为,达到一出手就干标准活、放心活、安全活,从而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目标培训、考核和管理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人的行为是养成的,一靠教育、二靠约束。首先,教育就必须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特殊工种要按规定持证上岗,经常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从思想上、心态上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定期对培训教育成果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把教育宣传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和管理上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企业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发生。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得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是树立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理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准点,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并把理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用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同,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效果。一流的企业能够结合实际准确地进行定位,将各种安全理念加以融合、创新,形成本企业的安全文化精髓,通过合理宣传,使企业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并牢记,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层次。
七是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目标。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在充分利用安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内部刊物、标语、宣传画等宣传教育形式外,还应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全员安全签名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
责任编辑/柳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