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头孢匹胺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良反应

来源:化拓教育网
头孢匹胺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良反应

头孢匹胺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良反应

刘 婧 薛长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

【中图分类号】R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132-03

头孢匹胺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与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所不同的是,它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强,超过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因而已有学者根据其抗菌性能,将头孢匹胺钠归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胺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某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菌溶菌死亡,从而起杀菌作用。 抗菌谱:头孢匹胺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等不酵解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有较强活性。药动学:头孢匹胺钠口服不吸收,静脉或肌内用药后在体内分布广泛。本品在肝、胆、心肌、生殖器官、腹腔渗出液、扁桃腺等器官和体液均可达有效抑菌浓度。在脑膜发炎时,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其在体内几乎不发生代谢生物转换,药物主要以活性原形随尿液及胆汁排泄。24小时内随尿液排泄率约为21-23%。正常人反复给药,末见蓄积现象。肾功能不全者、胆道阻塞者、新生儿均可能在血清中蓄积,使药物排泄时间延长。健康成人静脉注射本品0.5g后约数分钟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162μg/mL。肌内注射0.5g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为50μg/mL。静脉及肌内注射的血浆半衰期约为4小时。肝肾功能不全者血药浓度上升,血浆半衰期延长(约为正常人的1.2-2倍)。头孢匹胺钠在水中易溶,10%溶液的pH为4.5~6.5[1],稀释液无色或淡黄色,浓度高时显灰色,若显深黄或棕色则表明药物已变质。 头孢匹胺钠临床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道感染(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继发感染)。2.腹内感染(包括胆道感染、腹膜炎)。3.妇产科感染。4.泌尿系统感染。5.口腔科感染。6.其它严重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 头孢匹胺钠临床上注意事项主要有1.交叉过敏:患者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它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头孢匹胺钠前须进行皮试。如遇休克反应,可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处理方法处理。 2.禁忌症:对本品及其它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3.慎用:(1) 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药过敏的患者慎用。(2) 孕妇、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孕妇、新生儿和早产儿应慎用。(3) 乳汁中本品的含量虽少,但哺乳期妇女仍须慎用。(4)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5) 胆道梗阻严重患者慎用。(6) 胃肠道疾病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出血患者应慎用。(7) 高度过敏性体质者慎用。(8) 高龄、体弱患者慎用。4.对诊断的影响:(1) 用碱性酒石酸铜试液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2)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试验)可呈阳性反应。(3)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5.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6.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用药期间应进行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监测。7. 头孢匹胺钠与氨基糖苷类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8.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头孢匹胺钠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B,以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9.头孢匹胺钠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一周内应避免饮酒、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10. 头孢匹胺钠肌内注射不宜用于早产儿、新生儿、6岁以下幼儿及对利多卡因或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过敏者。 11. 药液宜现配现用,不宜配制后久置。且用药时应作快速静脉滴注或徐缓静脉推注,不宜作快速静脉推注。 头孢匹胺钠不良反应

头孢匹胺钠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5%,且呈可逆性。据文献报道,本品在上市前及上市后所进行的临床研究统计分析15442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者617例(4%)。主要为少见的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皮疹等皮肤症状,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血象异常,BUN、肌酸、肌酐升高等肾功能异常,GOT、GPT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者。1.多见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热等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休克症状。2.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3.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4.

长期、大剂量用药可致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力降低等),偶有致出血的报道。5.长期用药可导致耐药菌的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还可能引起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6.应用头孢匹胺钠期间饮酒或接受含酒精药物者可出现双硫仑样(disulfirm)反应(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心率加快、血压降低以及嗜睡、幻觉等)。7. 用药后偶见头痛、倦怠感的报道。 有报道65岁男性患者因支原体肺炎给予头孢匹胺1.0g,2次/d静脉滴注.用药第1天患者右侧面颊出现电击样痛,向左侧颜面部及额部放射,每10min 发作1次,每次持续10 s.13d后患者皮肤出现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停用头孢匹胺,改为克林霉素,2d后面部疼痛消失。8.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有报道可导致致关节疼痛与神经炎 9有报道可致多系统不良反应。

头孢匹胺钠临床上药物相互作用1.头孢匹胺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合用时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2.头孢匹胺钠与氨基糖苷类或其它头孢菌素合用可增加肾毒性。3.头孢匹胺钠与呋塞米、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可增强肾毒性。4.头孢匹胺钠与抗凝药(肝素、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及溶栓剂合用时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 5.头孢匹胺钠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特别是阿司匹林、二氟尼柳(Diflunisal)或其它水杨酸制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磺吡酮等合用时对血小板有累加抑制作用,从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6.头孢匹胺钠可影响酒精代谢,使血中乙醛浓度上升,显示双硫醒样反应。

头孢匹胺钠与常用静脉使用药物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

为避免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临床上常常将头孢匹胺钠单独静脉给药,但常与其他各组输液共用一根输液管。临床实践证实,头孢匹胺钠在输液器中亦会与其他药物发生异常配伍情况。 1 抑酸剂

患者给予头孢匹胺钠1.0g 加入0.9%氯化钠100mL和奥美拉唑钠40mg 加入0.9%氯化钠

100mL分别静脉滴注,当滴完头孢匹胺钠更换奥美拉唑钠滴注时输液管内立刻出现白色浑浊,立即停止并更换输液器,给予0.9%氯化钠间隔静脉滴注后再输入奥美拉唑钠,输液管未见白色浑浊。将输注用的头孢匹胺钠稀释液5mL分别与奥美拉唑稀释液或西米替丁注射液1mL直接混合,发现混合液立即变为白色浑浊,放置24h后有沉淀析出。 2 氟喹诺酮类 2.1 洛美沙星

当输完头孢匹胺钠更换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时,在输液管内出现肉眼可见白色絮状物,立即更换输液装置及输液液体,未见明显的输液变化,患者无不良反应。实验验证:取100 mL生理盐水将头孢匹胺钠1.0g完全溶解,呈无色透明液体,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mL与2mL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混浊。 2.2 诺氟沙星

金莲花等报道,将头孢匹胺钠(意利信)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另1组谷氨酸诺氟沙星(福沙)0.4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当输完第一组液体后续接谷氨酸诺氟沙星输液时,在输液器内液体出现白色混浊。为观察两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将头孢匹胺钠(意利信)1.0g 加入0.9%氯化钠20mL,谷氨酸诺氟沙星0.2g加入5%葡萄糖20mL后各取2mL放入5mL注射器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30min后观察到白色沉淀,放置12h后仍可见注射器底部有白色絮状物沉淀。 2.3 加替沙星

吕霞娟报道,头孢匹胺钠(罗航)2.0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利欧)100mL静脉滴注,水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欣维)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当输完头孢匹胺钠续输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时,输液器管道中立刻出现白色混浊。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输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未再出现白色混浊,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2.4 左氧氟沙星

滕月玲报道,当输完头孢匹胺钠后续接盐酸左氧氟沙星时,可见输液器管道中出现白色混浊。更换输液器后,输液器内液体澄明。实验验证:抽取少量头孢匹胺钠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少量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浑浊及沉淀物,浑浊现象于30 min内消失,但白色沉淀物仍存在。 2.5 环丙沙星

头孢匹胺钠1.0 g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并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当乳酸环丙沙星与这两种溶液混合时,输液管内即出现白色絮状浑浊,重新更换输液管后液体澄清透明。实验验证:将头孢匹胺钠溶于5 mL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溶液中,用注射器抽取1 mL与1 mL乳酸环丙沙星直接混合,混合液即刻变为白色絮状浑浊,剧烈摇晃后,静置24 h仍然为絮状浑浊[7]。 2.6 依诺沙星

赵岩等报道,遵医嘱均给予头孢匹胺钠2.0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及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诺佳)0.4 g静脉输注。其中10例病人为同一通路连续静脉滴注头孢匹胺钠组及依诺沙星组,输液管内的澄清液体立即变为白色混浊液;另10例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双通路静脉输注,一路给予头孢匹胺钠组,一路给予诺佳组,结果两个输液管中逐渐出现白色混浊液。当出现白色混浊液时,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及更换其他药物输液后未再发生上述现象,病人亦无不良反应。在输入这两种药物之间间隔输入0.9%氯化钠100 mL后未发生此种现象且无不良反应。 2.7 氟罗沙星

头孢匹胺钠2.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氟罗沙星200 mg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当输完一瓶液体换上另一瓶液体时,不同的两种药液在同一输液管内相遇立即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实验验证:取生理盐水5 mL将头孢匹胺钠完全溶解,取5%葡萄糖5 mL将氟罗沙星完全溶解,溶液呈透明状,各取2 mL混合,出现白色混浊,证明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3 氨基糖苷类 3.1 阿米卡星

邹丽琴报道,头孢匹胺钠2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输完后即输注第二组液体(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阿米卡星400 mg),换药后约30 s,发现输液器内出现微白色混浊液体,液体不滴,考虑为药物配伍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未发现 人有不适反应。 3.2 西索米星

岳宁慧报道,将头孢匹胺钠2.0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输液完毕后继续输注第二组液体(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2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结果输液管立即出现白色混浊。实验验证:同时将头孢匹胺钠1.0 g和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100 mg分别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将两液等量混合,并未出现白色混浊,而将上述药

品稀释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并等量混合,则立即现白色混浊。说明上述两药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发生混浊可能与pH值有关。 4 去甲万古霉素

李娟等报道,将去甲万古霉素(万迅)0.4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再将头孢匹胺钠(泰吡信)1.0 g加入上液中,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5 氨溴索

袁志勤报道,将头孢匹胺钠(抗力欣)1.0 g溶解于生理盐水5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再把盐酸氨溴索(兰苏)粉剂30 mg溶解于生理盐水5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用5 mL针筒抽取头孢匹胺钠溶解液1 mL后,再抽取氨溴索溶液1 mL,使两者混合,即变成白色浑浊液。输注头孢匹胺钠后,更换盐酸氨溴索溶液输注,即发现输液管内有白色浑浊物,重新更换输液管继续输注氨溴索溶液,无浑浊无变色现象。输注头孢匹胺钠溶液后,间隔输入其他溶液,再输注盐酸氨溴索溶液,输液管内未见出现浑浊现象。 6 维生素B6

郭颖[14]报道,患者因“肺心病伴肺部感染”收住院。入院后予注射用头孢匹胺(迅尔奇)2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将维生素B6注射液100 mg加入输液管壶,输液器内立刻出现白色浑浊。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头孢匹胺钠与上述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应避免头孢匹胺钠与上述药物在输液管内直接接触,若前后使用同一套输液器,应在两种输液之间使用未加药物的注射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器,以免发生药物配伍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88. [2] 武艳. 头孢匹胺钠与抑酸制剂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学报, 2006, 13(10): 53.

[3] 吴兰娟. 头孢匹胺钠与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7A): 60.

[4] 金莲花, 李梅花. 注射用意利信与福沙存在配伍禁忌[J]. 吉林医学, 2007, 28(2): 270. [5] 吕霞娟. 头孢匹胺钠与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学报, 2007, 14(3): 83.

[6] 滕月玲. 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研究, 2007, 21(9B): 2430. [7] 王素珍. 乳酸环丙沙星与呋苄西林钠、头孢匹胺钠之间存在配伍禁忌[J]. 临床护理杂志, 2007, 2(6): 68.

[8] 赵岩, 孙海玲等. 头孢匹胺钠与诺佳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研究, 2 006, 9(20): 2495. [9] 陈玲珍. 头孢匹胺钠与氟罗沙星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8): 90. [10] 邹丽琴. 康力安与阿米卡星配伍实验[J]. 护理研究, 2007, 21(10B): 2696.

[11] 岳宁慧. 头孢匹胺钠与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发生配伍反应[J]. 实用护理学杂志, 2006, 21(13): 78.

[12] 李娟, 朱丽娟. 泰吡信与万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J]. 现代护理, 2007, 13(27): 2604.

[13] 袁志勤. 抗力欣和兰苏存在配伍禁忌[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1A): 71. [14] 郭颖. 头孢匹胺与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9): 8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