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消除“网络红人”负面影响

来源:化拓教育网
如何消除“网络红人”的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 tn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网络红人”

“网络红人”指由于某个事件或者某些特殊行为在网络中出现而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并因此走红的人。

这类人的走红皆因自身某种特质或特殊行为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并与网民心理对新奇、刺激、个性的人或事物,对不了解的事物具有偷窥、臆想的心理相契合造成。

近年来,随着传媒的巨大影响力,“网络红人”的负面影响凸现。而研究应对的理论文章尚未不多。为能全面体现“网络红人”现象对民众价值观影响的现状,同时保证调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笔者选取了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在内的十所院校进行调研,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等七大学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数据调查

本次调查在随机抽样的前提下,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1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374份。通过借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从而保证了本次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网络红人”现象的认识途径调查

调查显示:网络深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新媒体使用频率高,

44.62%的被调查对象是借由网络媒体了解到了时下的“网络红人”现象,有90%以上的被调查者知晓调查中给出的三个以上的“网络红人”现象。他们了解“网络红人”渠道较多,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网络博客、网络娱乐新闻和网络论坛。“网络红人”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网络红人”现象的消息被迅速传播,其影响力迅速扩张。传统媒体的跟进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对“网络红人”现象的认识度调查

2.2对“网络红人”现象的认识度调查(多选)的数据显示了民众对当下“网络红人”现象们的基本认知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当下的“网络红人”现象,民众们普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认识度中,占据前三名分别是“芙蓉姐姐”、“我爸是李刚”、“小月月”。为问卷后面关于“网络红人”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可能。该表也说明,消极的“网络红人”现象知名度明显要大于积极意义的“网络红人”现象,说明现存的社会问题:是商业利益和网络环境宽松造成了“网络红人”现象盛行,使“网络红人”现象的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此种趋势容易使大众的精神生活更趋低俗无聊。

(三)对“网络红人”态度调查

67.8%的民众对“网络红人”现象持包容态度,持反感厌恶的比例较低,这说明在开放的社会里,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宽容,但也有部分人认为低俗行为来炒作的行为不可取。但部分民众支持“情人反腐”,认为此类网络红人有助于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提升民众

知情权。

(四)对“网络红人”现象一夜成名的看法

40.79%的民众认为“网络红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需要指责。32.89%的人持包容态度,说明现在社会的宽容包容度越来越高,但也有39.47%的民众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浮躁心理的体现。说明“网络红人”现象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渐凸现。作为社会和学校应当加以引导,摒弃浮躁的社会心理和个人急功近利、趋利避苦的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应对方法

(一)、释放网络正能量

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出发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网络文化是新媒体技术与动态信息流酝酿而生的产物,它以互联网为物质平台,以新媒体技术为传播工具,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内生产、积累并扩散。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从意识形态层面对网络文化进行的界定。从操作层面上来看,特色体现于生产更多的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反映百姓真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⑤

(二)、网络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加强和改进民众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

性任务,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来完成。所以必须树立主导价值观,使其有一个主导的价值取向。这个主导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政治教育各项活动只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才能使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抵御住一些“网络红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民众价值观的冲击。 (三)、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三观”,其中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加强民众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是目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实效性,以此来应对当前部分民众价值观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物欲和拜金。如何有效改良社会风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先行。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 (四)、引导民众正确舆论

目前,“网络红人”有些以娱乐审丑等内容为主题走红,并出现了各种不良信息日渐增多的情况。目前,包含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作品无论从形式、数量、内容等方面都较为欠缺,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比较稀少,影响效果和范围十分有限。因此使得

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的宣传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无法有效抑制不良信息对广大网民的影响。

为此,国家和社会应该根据目前网络上关注度较高的内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内容要求,制作出一批形式新颖,内容感染力强,能够吸引广大网友关注的作品,并引导一批释放正能量的“网络红人们”的出现,能够占据公众视野,以正视听,将对社会舆论造成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五)对“中国梦”的科学的引导

对普通“网络红人”的宣传报道,相关部门应该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防止其掺杂不良信息和内容,对这一类的报道进行合理的规范;对具有各种负面影响的“网络红人”宣传报道,应该予以禁止宣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以此来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对“中国梦”进行科学引导,让网络有利于民众的成长和进步,有助于“三观”的正确形成,使网络平台成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对一些因好人好事而走红的“网络红人”,要予以支持,作为弘扬传统美德的一种途径,不但能够对广大网民进行宣传教育,同时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以及关注度高的特点,能够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还要注意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网络红人”为自己谋商业利益而不惜“以丑出名”,而应当倡导民众以正确的方式追求自己的“中国梦”。 (六)加强榜样力量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各种经典著作、艺术瑰宝比比皆是。从古至今,各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榜样数不胜数,各种名家大师多如繁星。通过宣传,提醒当今人们应该重新关注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艺术结晶,学习各种优秀的传统,增强传统榜样和文化偶像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切实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有助于人们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之一。

参考文献:

王仕勇.理解网络文化-媒介与社会的视角.重庆出版社,201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