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在老年群体体检中的应用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经验交流中国民间疗t,A-- CHINA’S NATUROPATH ̄Jul 20 15.Vol 23 No 7 中医四诊在老年群体体检中的应用 唐 利 (河北省邢台市邢医二附院.054000) 【关键词】体检;老年人;中医四诊 老年人体检是老年保健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肤)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我国人的正 是医院健康体检工作中一项较为特殊的体检任务,但不 管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所有体检的方法、内容及建议 都是西医的,为了发挥中医的优势,将中医理论运用到 体检之中,我体检中心从2013年9月开始,针对邢台市 区军转老干部开展了中医体检,深受欢迎,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现就如何做好中医体检进行初步探讨。 中医体检是按照中医理论,依据四诊所收集的资 料,对体检者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其健康状况,然后对体 检者给予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多方面的健康 指导 。 当前老年体检者体检项目主要是听心、肺和测血 压、体重等,比较局限,不能完全表达老年体检者当时的 精神状态和体质强弱,而中医则能较好地把握这一点。 中医学认为,人是有机整体,局部与整体病理相关, 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神色、形态、五官、肌肤、舌象、脉象 等表现出来,即以表知里,司外揣内,可以探求机体健康 状态,乃至疾病的情况_2]。下面将笔者运用中医四诊配 合西医常规查体的经验简作陈述,以期指正。 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气血经络形 态、局部表现、舌象等特征判断其体质及健康状况的诊 断方法。体检望诊的内容主要是望神、望色、望形态、望 局部、望舌。 1.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先、后 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与精气 的关系密切,精充气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若老年体检者来时神志清楚, 精神振作,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谓之有神,是 身体健康的表现。相反,若老年体检者来时望其精神委 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滞、反应迟钝,谓之无神,可能是最 近有病,或休息不好、饮食不当、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 等原因所致_3]。 2.望色:是通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 76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7月第23卷第7期 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若老年体检者面色微 黄,红润、有光泽,是机体强盛、气血充沛的表现。若老 年体检者面色发青、赤、黄、白、黑,为病色,尤其是面色 苍白或萎黄者,应结合望眼睑充血是否良好、唇甲色泽 是否红润来判断血虚与否,疑为近来有手术史、慢性消 化道疾病、正值月经等因素所致。 3.望形态:是观察受检者的体型的高低、胖瘦、强 弱及动静姿态,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抗病能 力的强弱。一般来说,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丰满有 弹性者,为健康状况良好;头圆颈粗,肩宽腰厚,虽胖而 弹性差者为虚胖;肌肉瘦削的老年体检者,身高与体重 比例失调明显,是气阴两虚。 4.望局部:局部望诊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再根 据体检的需要,对受检者的某些局部表现进行深入、细 致的观察。目光明亮,运转灵活者为有神,健康状况良 好;白睛发黄为黄疸,健康状况差;目眦淡白、目光昏暗 为气血不足;眼睑浮肿或眼睑下垂、眼窝下陷为脾肾两 虚;眼球突出,疑有甲亢或高度近视,须进一步检查;头 发干枯、稀疏易落、花白为精血不足。 5.望舌:舌诊是观察受检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 诊察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方法。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 白苔”。若老年体检者淡红荣润,柔软灵活,干湿适中, 舌下脉络不粗胀,分支无瘀点,为健康状况良好。舌红、 有斑点、芒刺为热盛;若舌色淡白为气血两虚;舌胖大或 瘦薄或有裂纹为虚象。 闻诊 闻诊是通过受检者的语声、呼吸、咳嗽等声音有无 异常来诊察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方法。语声低怯无力,少 气懒言,呼吸微弱多属气虚;沉闷重浊,咳嗽阵作属 病态。 问诊 问诊是简明扼要地询问受检者近期的病史、不适及 饮食、睡眠情况,了解现有征象及其病史,为判断受检者 经验交流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 ̄Jul 2015.Vol 23 No 7 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四诊合参从而得到准确判断的一种 方法。医务人员应当态度和蔼,尤其要询问老年体检者 是否有饮食不节,睡眠不足,通宵上网、打牌、酗酒等不 良嗜好。 切诊 解腹部有无包块、疼痛以察知病情。西医常规体检方 面,若心音低弱或血压虽在正常范围但偏低的,往往脉 沉细无力,属于气血不足。 讨论 中医四诊在老年人群体检中运用简便,可靠实用, 同西医查体配合得当,互为补充,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脉诊是以手指按 切受检者动脉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方法。触诊是 医生用于对受检者肌肤、四肢、胸腹等部位进行触摸按 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受检者对 [1]郑守曾.中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4. 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以推断受检者健康 状况的方法。正常人,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 快不慢,一息4~5至(70 ̄80次/min),不大不小,从容 [23柴瑞霁.中医学常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1. -I3]傅宁宏,尚明,樊敏,等.中医四诊在无偿献血体检中的应 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28:58—59. [4]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82—284. 和缓,流畅均匀,沉取不绝_4]。若受检者切脉见浮脉、沉 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滑脉、涩脉、细脉、芤 脉、弱脉、促脉均为病脉。正常人肌肤润泽、弹性好、无 肿痛。若肌肤冰冷,虚软、肿痛则为病态。按脘腹可了 (收稿日期2014-ll一02) 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寒湿腰痛初探 陈志厚 郑明锋 (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527200) 【关键词】寒湿艘痛;四逆汤;苓桂术甘汤 寒湿腰痛是腰痛中的一种,患者多觉腰部肌肉、筋 而在时间分布上,寒湿腰痛证虽属阴,然则多发于 夏暑至秋初之间,正当长夏炎热潮湿之时,这时与四时 相较湿邪更甚。《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 骨、关节重着痹痛,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并多随年月增 长呈进行性加重,每遇阴雨天气或感受寒湿后加剧,而 得温则痛减。西医学中多对应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 合而为痹。”当长夏之季,遇炎热之候,肌肤腠理疏松开 泄,最易受邪,而此际湿气尤盛,若当风受凉,寒湿夹杂, 感之最易发病。故而寒湿腰痛的时空分布特点往往在 松等病证属寒湿外受或肾阳不足者。中医学当属“痹 证”范畴,按《素问・痹论》中所述,其中寒气胜者为痛 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 纵”。按宋代林亿注:虫作急,言筋骨拘急意;纵作舒缓 解的描述,正合本病中遇寒则加剧,得温则痛减的病症 空间上多见于南方诸省,时间上则多发于夏季暑湿盛行 之时。 2.病因分析:寒湿腰痛属“痹证”范畴。古人言痹 表现特点。而在岭南之地,本病的临床表现则更多地偏 向于着痹一证。 1.流行特点:寒湿腰痛在空间上多分布于南方土 湿之地。南方之地河网密布,水气充足,而受太阳辐射 者,一日气血经脉受邪而闭阻之象,一日闭塞不通之病 机。腰为肾之府,腰痛往往由肾伤而起,或由外邪,或由 内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述:“感于寒,则患者关 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病也”。可见寒湿腰 较多,气候炎热,水火交蒸,湿气氤氲,人沐浴其中,自然 痛多由寒湿伤肾所致,具体分析乃寒湿之气由外而感, 内着于肾,久而伤肾,或肾本不足,复感外邪,合而为病, 易受其淫气而感邪,为湿所困而成病。因此,岭南地区 因此病前来就诊的患者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湿象,舌苔多 见厚腻湿浊,腰重缠绵,如古人所述“腰重如带五千钱”, 难以转侧,痛苦不已。 归纳为“寒湿客内,肾阳不足”内外两方面原因。 (1)肾阳不足:肾阳不足是大多数腰痛的内在原因, 无论是外邪久客所伤,抑或是内伤复感外邪,或是两者 中国民间疗法2o1 5年7月第23卷第7期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