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23分)

1.(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第4句需填作者)。 (1)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2)八方各异气, 。(曹植《梁甫行》)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长河落日圆。 ( 《使至塞上》) (5)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6)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春日》)

(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春日,莺歌燕舞,恰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所描述的“ , 。” 2.(7分)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古人眼中,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陈太丘.之友失信的尴尬处境正印证了“人倍信则名不达”的道理。背信之人多会落为平yōng 之辈,守信之人常能有所jiàn 树。所以,遵从先辈的教诲 ,践行“信”.字要义,方能立身树德。

(1)用正楷书体把上文划线句写在方格里。 人倍信则名不达

(2)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①为政之要 .②平yōng ③jiàn 树 ④教诲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3.(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①_____出身湘潭农村,曾当过放牛娃、矿工、鞋匠,曾追随孙中山,后受到《党宣言》感召加入中国党。②_____出身官僚家庭,年少时在南开接受“开明”教育,留学巴黎时创建了中国党,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们都对藏污纳垢的统治深恶痛绝。他们为中国事业殚精竭虑、............任劳任怨,领导劳苦大众走出泥泞,迎来了光明。 ....

(1)文中提到的《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是:① 和 ② 。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是埃德加。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采访、考察后写成的。 B.书中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C.作品从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党为民族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D.本书向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坚持八年抗战的过程。 (3)语段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藏污纳垢 B.深恶痛绝 C.殚精竭虑 D.任劳任怨 二、(43分)

4.(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从弟(其三) (汉)刘桢

凤皇①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②,奋翅凌紫氛③。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④?将须圣明君。

【注释】:①凤皇:即凤凰。 ②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 ③紫氛:高空,云霄。④来仪:指凤凰飞舞,仪表非凡,是吉祥的征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凤凰在南岳集结,在枯败的竹林徘徊不前,习性神奇,不同于凡鸟。 B.颔联,写凤凰不满于现状,奋力振翅高飞,翱翔于高空,有绝世高远的志向。 C.尾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明君降临、自己归附的心愿。 D.全诗借吟咏凤凰来勉励从弟要有高远志向,勤奋学习,语言质朴,情深意长。 (2)结合五、六两句,对“羞与黄雀群”的“羞”字进行赏析。 5.(12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寒家①敝垣②上藤萝,见者多赏其初夏展放时,新绿如染,叶叶鳞次,微风过去,作碧波千万顷。而某更领略秋冬之际,霜深宇净,落叶满庭阶,如在万山深处,令人意思孤远。因忆此萝为先君手植,至今三十余载。先君见背③已二十余年,尤令某对之肃肃④,不敢对凡近⑤想。生我之教训,固⑥何时已乎!

(节选自高阜《与周减斋先生》,出自《尺牍新钞》,周亮工纂,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版 ) 【注释】①寒家:我家的谦称。 ②蔽垣:旧墙。③见背:父母或先辈逝去。 ④肃肃:恭敬的样子。 ⑤凡近:平庸浅薄。⑥固:长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赏其初夏展放 .④固何时已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因忆此萝为先君手植,至今三十余载。

(3)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说说【甲】【乙】两文借助景物描写,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斫琴心语 田金发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跨过一条淡淡的小溪,那一排岩石后面,就是父亲种的两棵梧桐。父亲说一棵是师傅的,一棵是我的。

父亲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家里穷,十几岁不得不出门学艺。从没听说过古琴,到对古琴如数家珍。从第一次选料做琴,到成为小有名气的斫琴师,父亲整整用了二十年。

我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简直把我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当成了长工,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父亲对我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 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为啥?”我问。

“斫琴用的木头并不是越名贵越好。”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讲起了斫琴。“比如红木就不宜制琴,因为密度高,共鸣少,音色容易发死。最好是老杉木或是梧桐木,年轮通顺,密度均匀。这样做出来的琴,声音松透,音色也好。”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

我此后没有继续学斫琴。但不料,单位解散,我只好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有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顶天立地,笑看云淡风轻。

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24 版,有删改)

(1)文章围绕“斫琴”,记叙了哪几件事?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顶天立地,笑看云淡风轻。 (4)文章以“斫琴心语”为题,说说它的作用。 7.(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闻速览

南京市民卡变身诚信“身份证”

扬子晚报消息 乘公交车可享4折,乘地铁可享5折,文博场馆免费进入……这是“市民诚信卡”带来的各种福利。记者从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2016年,南京推出“市民诚信卡”,根据南京市民信用状况,在南京市民卡中嵌入个人诚信信息升级为“市民诚信卡”,持有者在南京公共交通、文博场馆等领域可享受优惠。

为激励守信,倡导诚信行为和善行义举,2016年南京推出了“市民诚信卡”,无失信记录的各级劳模、市级以上见义勇为人员和道德模范、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献血4000毫升以上的志愿者、慈善捐赠人士等均可将市民卡升级为“市民诚信卡”,享受相关优惠。目前,已有1.8万人申领“市民诚信卡”。

(选自“龙虎网”)

标题: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近日,文明委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依据上述文件细则要求,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

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

这次集中治理行动,包括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造谣传谣、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等19项治理工作。每项专项治理工作均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具体举措,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名家访谈

2007年,总理到总医院看望正在调养中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并祝贺季老96岁寿辰。温总理说:“我喜欢看您的散文,讲的都是真心话。您说自己一生有两个优点:一是出身贫寒,一生刻苦;二是讲真话。对吧?”季老回答:“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然后他解释说:“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央视曾经为季老做过数次采访,有一次,某著名主持人在听到季老这句话时,问道:“为什么真话不全说呢?全说真话不是更好吗?”季老反问:“a. _____?”主持人一时语塞,只能“哈哈……哈哈……”了。

从生存哲学上来说,讲真话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季老自己也承认说过谎话,尤其是在特殊的年代,为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在现实社会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谎言是常态,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事实上,讲真话却有更多更大的受益。

季老一开始回答温总理的话是有深刻含义的,其中“b. _____”是做人的道德底线,“_____”是人生处世的智慧和技巧。前者既是前提条件,也是道德原则,后者则关乎处事机变和个人性情。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季老教人学会外圆内方,明哲保身,因为温总理对季老说:“真理和科学要求真实。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季老也说:“敢讲真话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极硬的“骨气”。季老受人敬重,其散文作品备受追捧,一方面是大家仰慕季老的高深学问,另一方面正是折服于季老真诚的君子之风。

(选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材料三】漫画采撷

(1)给材料一中第二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依次填空。 a. b.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幅漫画,针对漫画内容,结合身边见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4)下面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两则新闻都与诚信有关,但体裁不同,前者为新闻特写,后者为消息; B.季羡林认为“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所以他一生践行诚信,从不说谎。 C.总理话语中的“您”“对吧”等用语非常得体,体现对季先生的尊重。 D.材料三显示,如果你在交通路口有闯红灯行为,就会被记录入你的诚信档案。 (5)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弘扬诚信之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作文(34分)

8.(4分)阅读下面这段讲述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同学们好。①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书,它的名字叫《笠翁对韵》。②我为什么喜欢它呢?有三个原因。③第一,我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学习和感受了对仗、押韵等语言的魅力。④第二,在畅读《笠翁对韵》过程中,我知道了“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等历史典故,拓展了我的知识面。⑤第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会碰上一些素未谋面的字,通过这本书我渐渐熟稔了,这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词库。在这本书里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这段讲述中不符合口语表达特点的句子是 。 (2)这段讲述中运用技巧勾起听众好奇心的句子是 。

9.(30分)请以“美丽的颜色”为题,作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23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诗句来源和准确书写重点字,应有针对性地识记。 【解答】答案为:

(1)壮心不已 (重点字:已) (2)千里殊风雨(重点字:殊) (3)日暮乡关何处是(重点字:暮) (4)大漠孤烟直 王维(重点字:漠) (5)江入大荒流(重点字:荒) (6)万紫千红总是春(重点字:紫) (7)庭下如积水空明(重点字:积)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燕)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内出现的名句名篇牢牢记住,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临摹的能力,注意结合书法作品明确书法作品的特点。“人倍信则名不达”中的“倍”应为“背”;

(2)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的把握。①“为政之要”中的“要”应读作“yào”;②“平yōng”应写作“平庸”;③“jiàn树”应写作“建树”;④“教诲”应读作“教 huì”。 【解答】答案:

(1)“人倍信则名不达”中的“倍”应为“背”; (2)yào; 庸; 建; huì。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生僻字的书写和读音。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

讲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把握能力。从人物出身、简历可以完成此题。 18年10月24日,彭德怀生于湖南湘潭乌石乡彭家围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因母亲去世、父亲病重被迫辍学,靠砍柴、放牛、出外做工为生。彭德怀受过辛亥的影响,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十分欣赏。但是后来,他从实践中看到辛亥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目睹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军阀的连年纷争,政治越来越,人民生活越来越艰难,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给军阀当炮灰,要想富国强兵,依靠这种本身就黑暗的队伍是根本没有希望的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彭德怀代理团长指挥一团作战,有机会结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党员段德昌。在其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党。

周恩来出身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祖籍浙江绍兴,在血统上与鲁迅先生为本家。其所属宝佑桥周氏(又称“老八房”)尊周庆为始祖。周庆为周氏迁绍始祖周茂之曾孙,字德芳,赠文林郎,曾任明朝山西道监察御史。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本书不是向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坚持八年抗战的过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A错误,“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一般用来形容处所等,不能形容统治。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彭德怀 周恩来; (2)D; (3)A;

【点评】名著中人物、事件要平时多积累,成语使用要掌握大意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二、(43分)

4.【分析】这首诗咏的是“凤凰”,歌咏凤凰,不仅因为它有神奇的习性,更瞩意于它那绝世高蹈的怀抱。以凤凰凌空“奋翅”的动态形象,表现它绝世超俗的高远之志,运笔劲健,富于阳刚之美。以凤凰为喻,鼓励从弟要有凌云壮志。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赏析。“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意谓: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呵!“羞”,这里指凤凰与黄雀合群而感到羞愧。这两句是借凤凰之口,对无知之辈的嘲问,以凤凰为喻,鼓励从弟要有凌云壮志。 答案:

(1)C(设问)

(2)①“羞”,这里指凤凰与黄雀合群而感到羞愧,②这里借凤凰来勉励从弟要刻苦努力,不与世俗同流③抒发诗人高洁、坚贞的品性及远大的抱负。 译文: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 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点评】这是一篇新诗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理解和概括诗词内容、鉴赏诗歌句子的作用,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5.【分析】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我家的旧墙上有薜萝,见到它的都很欣赏,它初夏嫩叶刚绽放的时候,嫩绿

的颜色就像刚刚染上去的,片片新叶紧紧地排列着,微风吹过,层层的绿叶化作千顷碧波。而我更领略到在秋冬交替的时候,霜重天澄,它的落叶堆满院子里、台阶上,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于深山之中,意趣孤零而深远。于是回想起这株薜萝是我逝去的父亲亲手栽植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我先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还令我十分恭敬而不敢做庸薄之想。他生前对我的教导训诫,长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什么时候也没有停止过。 【解答】(1)本题考査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根句子的翻译判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②句意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④句意为:欣赏它初夏嫩叶绽放。其:代词“它”,指藤萝。 ④句意为:什么时候也没有停止过。已:停止。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之,的;共谈,共同谈论赞赏。句意: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②重点字词:因,于是;此,这;手植,亲手栽植;载,年。句意:我于是回想起这株薜萝是已逝父亲亲手栽植的,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3)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表明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因忆此萝为先君手植,至今三十余载。先君见背③已二十余年,尤令某对之肃肃④,不敢对凡近⑤想。生我之教训,固⑥何时已乎!”作者看到庭院薜萝后发表的感慨,表达对先父的感激(或恭敬)与怀念之情。 答案:

(1)①消散;②参与,这里指“欣赏”;③代词“它”,指藤萝;④停止 (2)①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②我于是回想起这株薜萝是已逝父亲亲手栽植的,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3)甲文描绘山水之景,表明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描绘庭院薜萝,表达了作者对先父的感激(或恭敬)与怀念之情。 【点评】积累文言词语: “绝”的用法

1.断绝。如:往来不绝者。 2.穷尽。如:不能绝也。 3.隔绝。如:沿溯阻绝。

4.与世阻绝的。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停止,消失。如:哀转久绝。 6.极,非常。如:绝巘多生怪柏。 7.到了极点。如:以为妙绝。

6.【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该篇文章以“斫琴”为线索,记叙了父亲教“我”斫琴的几件事情。父亲通过教“我”斫琴,让我领悟到万物不可轻侮,做人要纯正、真诚。 【解答】(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从文中的“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简直把我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当成了长工”便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从文中的“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便能概括出第二件事;从文中的“但不料,单位解散,我只好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从文中的“有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可以概括出第四件事;从文中的“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可以概括出第五件事。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做此类题目时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中的“从第一次选料做琴,到成为小有名气的斫琴师,父亲整整用了二十年。”可见其执着勤奋;从文中的父亲教育我“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内容可以分析出父亲的教育有方(或真诚朴实);从文中的“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可以分析出父亲的细致有耐心。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从句中的“顶天立地”“笑看”不难分析出这是运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的粗壮高大,表现“我”此刻内心的平静与纯正。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这类题只要考生走进文本,细细揣摩,看清要求,相信一定能迎刃而解。通读文章不难发现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围绕着“斫琴”来叙事的,所以“斫琴”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同时“斫琴心语”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了父亲教“我”斫琴的事情。最后,“心语”在文中又指的是父亲对“我”的教育:通过教“我”斫琴,让我领悟到万物不可轻侮,做人要纯正、真诚。 答案:

(1)①父亲让“我”学斫琴,只是使唤我做粗活,却不教我手艺;②学艺的父亲误将师傅珍藏的斫琴木料当做柴火烧了,很是后悔。(或父亲向我讲述他曾经误把师傅珍藏的斫琴木料当做柴火烧的往事);③“我”在单位解散后,向父亲学斫琴,并听从父亲教诲;④“我”请父亲过目客户斫琴的需求,父亲细致地加以指点;⑤“我”在两年内独自用父亲种植的梧桐树斫成了十张琴。

(2)①父亲花了20年时间,成为小有名气的斫琴师,可见其执着勤奋;②父亲教育我“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见其教育有方(或真诚朴实);③父亲一遍遍地教我,告诉我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可见其细致有耐心。

(3)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梧桐树的粗壮高大,表现“我”此刻内心的平静与纯正。

(4)①“斫琴”是文章的叙事线索;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了父亲教“我”斫琴的事情。③“心语”暗含文章的主题,父亲通过教“我”斫琴,让我领悟到万物不可轻侮,做人要纯正、真诚。

【点评】标题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③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

7.【分析】本题共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介绍南京推出“市民诚信卡”,并介绍了国家对民众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材料二,是国学大师季羡林有关“真话”的表述,他认为“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敢讲真话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极硬的“骨气”。材料三,给出两幅有关诚信的漫画,提醒人们在生活各方面关注诚信。

【解答】(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能力。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

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解答此题对新闻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压缩,可拟写出标题:文明委印发文件(方案)并组织开展失信专项治理。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对话的内容来分析填写。 a处填写的内容是季老对“为什么真话不全说呢?全说真话不是更好吗?”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再根据空格后的“主持人一时语塞”,以及“反问”一词,可以看出季老是用记者原有的问题再来表现自己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观点,所以可填写为:你能都说真话吗?

b处根据“季老一开始回答温总理的话是有深刻含义的”可确定填写的内容是“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分析这两句哪个是做人的底线与处世的智慧和技巧即可。

(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从两幅图画中选择一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第一幅,表现的是高考诚信,先概括漫画谈的内容,然后可以结合学生考试作弊等见闻,谈自己对高考签署诚信承诺书的意义;第二则表现的是遵守交通规则,可结合社会上正面或反面的相关见闻,谈自己对闯红灯记入诚信记录的看法。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有误,材料一两则体裁相同,都是消息;

B.有误,材料中表述:季老自己也承认说过谎话,尤其是在特殊的年代,为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C.正确;

D.有误,材料三显示,如果你在交通路口有闯红灯屡教不改的行为,才会被记录入你的诚信档案; 故选:C。

(5)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根据材料一中所说的“诚信卡”,可以对诚信度高的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各方面的生活优惠;可以像材料一中第二则新闻所说的,加大对不诚信者的处罚等等。只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言之成理都可以。 答案:

(1)文明委印发文件(方案)并组织开展失信专项治理。

(2)a.你能都说真话吗?(或全说真话好在哪里呢?真话能全说吗?真话为什么要全说呢?)

b.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3)选第一则,先概括漫画谈的内容(高考已经实施考前学生签署承诺书的程序),然后可以结合学生考试作弊(或正面)等见闻,谈自己对高考签署诚信承诺书的意义; 选第二则:先概括内容(社会监管门已经把某些人闯红灯屡教不改的行为记录入个人诚信档案),然后可结合社会上正面或反面的相关见闻,谈自己对闯红灯记入诚信记录的看法。 (4)C

(5)①如材料一中的“诚信卡”,给诚信行为给予奖励性的优惠; ②如材料一中第二则新闻中,对失信行为加大治理力度;

③如材料二中,对具有诚信美德且有影响力的人物大力宣传,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④如材料三所示,对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建设从学生抓起,从生活小事抓起。 【点评】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三、作文(34分)

8.【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特点的分析。通读语段,可以看出这是一段演讲词,其语言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具有口语化。而其中的第⑤句运用了如“素未谋面”“熟稔”“博大精深”等成语与生活中很少运用的成语,所以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2)本题考查句子特点的分析。题干要求找出能“勾起听众好奇心的句子”,一般来说多用设问的方式来引起悬念,所以应是第②句。 【解答】答案: (1)⑤ (2)②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9.【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颜色”用的应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它的意思应是青春所具的某种特质,这需要结合某种具体颜色的特点。比如,青春的活力如同红色,青春的忧郁如同蓝色,青春的幼稚如同青色等等。中学生正经历青春,风华正茂,岁月正好,对于青春总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结

合自己的青春生活,选取真实事件,写出真情实感。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思路点拨】本文宜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直接点明自己对于青春颜色的感悟,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主体部分则采用几个并列段,根据青春的不同方面的特质为其匹配相应的颜色,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形式创新】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设定为青春的颜色不止一种,所以本文主体部分宜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并列展开。 【解答】【例文】

美丽的颜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书写青春七彩诗。

红色,人生华彩,谁的心中没有梦?谁的心中没有情?谁的心中没有浪漫?青春像一团燃烧的烈焰,焚烧出一片新天地!红色,是追逐梦想的颜色;红色,是挥洒血汗的颜色;红色,是展现内心不羁信念的颜色!以我血红的心,映射我辉煌的前程! 橙色,成长荣光。有谁没有在茫茫黑夜中失望恐慌?有谁没有在奋斗路上驻足徘徊?有谁没有在成功路上骄傲自满?橙色是成长的颜色,是进步的颜色,是成功的颜色,在风风雨雨中坚强不屈;在失望挫折里屹立不倒;在忧愁苦闷中国重整旗鼓,橙色,是在无涯学海中栉风沐雨,唱响我心中七彩乐章!

绿色,生命本色。风雨压不跨,挫折推不倒,骄傲击不败,只为站在人生的悬崖上眺望生命,十几年寒窗,十几年苦行,十几年焦劳,只为在人生长廊上浇灌生命的绿草,在人生的大洋里苦行,破浪前行,只为奠定人生的伟大基业!

蓝色,包容万物。也许别人在你失败的时候咥笑你;也许别人在你失意时嘲讽你;也许别人在你苦闷时挑衅你。切勿在意,青春的浮躁会吞噬理智的判断,让我们携着包涵,携着智慧,携着理智,去体会这七彩的青春,去观赏者蓝色的天空,用蓝色的包容战胜鲁莽,用蔚蓝的深情融化坚冰,用爱与热情去拥抱着这七彩的青春!

七彩,无悔青春!如果说青春是海,那七彩之光便是一叶扁舟,带我们领略这海的无限魅力,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不会迷茫,让红色晕染我们的热血,勇猛向前;让橙色扫除我们的青涩,拥抱生命;让绿色唤醒我们的生命,坚强不屈;让蓝色磨灭我们的浮躁,理性处事,让我们携着七彩的光芒,去迎接挑战,战胜自我吧!

一点颜色,一点光芒,或是华丽,或是平淡,总蕴含着无上的哲理,从平凡中挑出华丽,披沙拣金。

啊!青春的颜色,美丽的颜色!

【点评】多么富有新意的构思啊!青春究竟是什么样的?多少人苦苦追寻却难以用言语表达,而作者将青春巧妙地幻化成七彩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青春的某种精神内涵,富有丰富的意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