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人类来说太阳只有一个,太阳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出现的往往是经过自己加工修饰,注入情感的,美好、温暖、慈祥的太阳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太阳的形象很美好。因此,在儿童画中少不了太阳。他们对太阳的解释更加丰富,更加奇特。他们画中的太阳常常出现人的相貌,动物的特征或美好吉祥的图案。
教材还展示了几幅不同内容、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掌握用不同色彩来表示太阳的“热”,用不同线条描绘太阳的“光”,并在掌握太阳的基本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方法,从学生心理和意愿出发,对“太阳”作自然刻画,抒发各自的见解和情感。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线和色彩造型。
教学目标:
1、运用线、色描绘太阳,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太阳的美。
2、学习想象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知太阳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3
重点: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联想画出想象中的太阳。
难点: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具体表现太阳的“光”和“热”,开拓学生形象思维,在描绘过程中,如何丰富太阳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挂图、学生范作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互相讲述有关太阳的故事。
活动二:圆形的想象与变化。太阳像什么?太阳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可以用什么造型元素表现太阳的“形和光芒”。
活动三:感受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的太阳,引发联想。提供作品的比较。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作者想说什么?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活动四:以“科学中的太阳”激发想象。寓言联想。图片联想。假设联想。
活动五:以神话故事中的太阳激发想象。在同龄人的作品中,哪些是神话故事中的太阳?想一下,太阳的故事、太阳的表情、太阳的外形。构思:我心中的太阳是怎样的?
2/3
活动六:以评价促进想象创作。在欣赏中提出评价目标。作业评价标准:构思美、构图美、色彩美。
活动七:课后拓展。欣赏由橡皮泥、树叶、彩色纸等其他材料构成的有关太阳的作品。
课后反思:
本课能围绕“太阳”的主题,在引导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如何运用线条、基本形、色彩、节奏、形体律动和表情等方面做的不错。注重了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对形状、色彩、装饰的审美情趣和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体验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和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