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2,40(6):3703-3705,3711安徽农业科学,责任编辑张杨林责任校对况玲玲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宋瑞敏,刘文谦,汪彬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从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出发,阐述了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构特征,分析了其产业结构趋同成因,并提出了河南省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趋同;建议;河南省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6-03703-03StudyonConvergenceofAgriculturalIndustrialStructureinHenanProvinceSONGRui-minetal(SchoolofBusiness,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0)

AbstractConsideringthecurrentagriculturalindustrialstructureinHenan,thecharacteristicsofagriculturalindustrystructurewereexpoun-ded.Causesofitsindustrialstructurewereanalyzedandsuggestionontheadjust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ystructureinHenanProvincewasproposed.

KeywordsAgriculture;Theconvergenceofindustrialstructure;Policysuggestions;HenanProvince

农业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区域间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构成形式、比例关系趋于相同,即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确定及产品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雷同现象

[1]

但伴随着第一产业产值的总体南省的种植业产值逐年增加,

上升,种植业产值占全省农业产值的比重呈盘旋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69.58%下降至2001年的.71%,再到2009年的60.32%;林业产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5.81%下降至2009年的2.92%;牧业产值呈盘旋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23.48%上升至2009年的32.98%;渔业产值所占比重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1.2%左右;2002年以来,服务业产值的比为2%~3%。重较为稳定,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列举出各地区适宜的主要农业类型(表1)。豫南地区由于占据地理优势,粮食和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在种植业中,

在豫南、豫东和豫北,棉花则主要集中在豫东地区,而烟叶的主产区则为豫南、豫西和豫中。林业主要为水果的种植,相豫西和豫北地区。在畜牧业方面,几乎各个对集中在豫东、

城市都有牧业的产出,且产品的相似度很高。而豫南和豫东由于河流和湖泊较多,渔业比重较大。

笔者通过运用相似系数公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数对河南省区域间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程度进行分析,探据,

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协调发讨其原因,展提供参考。1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2009年河南粮食产量超过500亿kg,连续10年居全国GDP达到19480.46第1;2009年财政总收入1921.6亿元,

亿,连续10年居全国第5,已成为新兴的经济大省。1992年2009年河南省农业总产值353.91亿元,经过18年的发展,已增长至2769.05亿元。从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27.66%下降到业构成来看,

2009年的14.21%。在农业产业结构体系中,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服务业。河

表1

地区豫南豫东豫西豫中豫北

城市

南阳、驻马店信阳、周口、商丘、开封洛阳、三门峡、平顶山郑州、许昌、漯河

新乡、安阳、焦作、濮阳、鹤壁、济源

河南省各地区主要农业产业结构分布种植业

林业

枣、柿、桃梨、

柿、苹果、梨、葡萄、

枣、桃苹果、梨、葡萄、枣、柿、桃葡萄、枣、桃苹果、梨、葡萄、枣、柿、桃

牧业

肉、奶类、蜂蜜、蛋肉、奶、蜂蜜、蛋、羊毛肉、奶、蜂蜜、羊毛肉、奶、蜂蜜、蛋、羊毛

肉、奶、蛋、羊毛

渔业贝、鱼、甲

壳鱼、甲壳鱼鱼鱼

蔬菜、稻谷、麦子、玉米、大豆、红薯、油料、棉

花、烟叶蔬菜、麦子、玉米、大豆、红薯、油料、棉花蔬菜、红薯、烟叶

蔬菜、红薯、烟叶蔬菜、稻谷、麦子、玉米、油料

注:数据来自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河南省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其中山地面丘陵面积占17.7%,平原面积占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6.6%,

55.7%。根据河南省地形和习惯把全省18个城市分为5个地区,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和比重进行比较。豫南和豫东的农业总产值高于其他3个地区,其农业占总产值的比重

宋瑞敏(19-),女,山西长冶人,教授,从事投融资问题、,E-mail:song923@126.com。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

11-24收稿日期2011-作者简介

也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面积较大,地势平坦,适宜农业生产。豫西和豫中地区的产值较小,多属丘陵山区,昼夜温差日照充足,适宜大面积种植苹果,其林业产值在5个区域大,

中排名第二。豫北地区面积较小,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优种植业发展较好,同时牧业也在的扶持下得到了长越,足的发展。

2009年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较高的地区有南阳、周口、

3704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商丘等,各地第一产业产值占该地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15.09%,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周口,为29.87%,比重最低的郑州为3.12%。河南省各地种植业产值的平均比重为58.%,第二大产业是牧业,各地牧业的平均比重为33.03%,漯河的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最高,达到43.30%。林业除洛阳的12.06%和济源的10.53%外均低于7%,鹤壁的林业总产值更是只占该地农业总产值的0.%。由于河多数地区的渔业产值并不高,而种植业在南省为内陆省份,

各地都占了较大的比重。从以上河南省农业结构体系中各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相产业产值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当程度的地理集中特征,说明河南省各地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分工并不明显。2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构特征

由相似系数公式计算的河南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结果见表2。除鹤壁、济源等小城市外基本上各市的相似表明河南省各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趋系数均在0.9以上,

如同性明显。尽管产业结构趋同对农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增强同类农产品的竞争可以加强区域间农产品市场竞争,

能力,促使生产者之间的联合或合作。但其负面效应的影响更大。

表22009年河南省各市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市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

开封0.98

洛阳0.960.98

平顶山1.000.980.96

安阳0.940.990.980.93

鹤壁0.960.900.870.970.81

新乡1.001.000.980.990.970.93

焦作1.000.990.971.000.960.941.00

濮阳0.991.000.980.990.980.921.001.00

许昌0.991.000.990.990.980.921.001.001.00

漯河1.000.980.951.000.930.970.990.990.990.99

三门峡0.920.970.970.911.000.770.950.940.960.960.90

南阳0.960.990.990.951.000.850.980.980.990.990.950.99

商丘0.940.990.980.931.000.810.970.960.980.980.931.001.00

信阳0.950.980.990.940.990.820.970.960.980.980.930.991.001.00

周口0.950.990.980.941.000.830.970.970.980.980.940.991.001.000.99

驻马店1.000.990.971.000.950.961.001.000.990.991.000.920.970.950.950.96

济源0.980.950.950.990.900.970.970.970.970.970.980.870.920.0.910.900.98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趋同会导致产品无差异化现象的普这种同质产品之间的竞争必然激烈,同时也不利于遍存在,

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区域间农业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合理的地域分工使得各地相互依赖,互相促进,这种协作是打破各种壁垒、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步骤。然而,产业结构趋同却抹煞了合理的地域分工,阻碍了地区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地区间的资源和要素难以得到合理的配置。其次,农产品的过度竞业产业结构趋同不利于区域市场的长足发展,

争会打乱市场秩序。在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下,各地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地方保护主义会成为阻碍农产品流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的羁绊。最后,农业产业结构趋同会使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甚至出现国民经济宏观总量的结构性失衡,还可能抑制和延缓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33.1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成因分析自然禀赋和文化传统因素

农业对于自然条件和自然

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兴起来的,

中原文化对河南当代的农业产业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范围的地域中表现为相似的地方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3.2

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龙头

企业的调查,在影响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因素就是融资渠道不畅,以及的资金扶持不够

[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已不能单靠农民的自有资金和民间资金。农民对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端种子、化肥于机械化的需求逐渐增强,

“世纪红”的需求也在迅速提高,如一粒名为的瑞士甜椒种子价格为0.5元,每千克的价格在15万元左右;中国茄农不得“1g种子赛黄金”不接受荷兰布利塔茄子的高昂种子成本。农民对金融部门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是农村金融部门对于农使农民面临贷款难的问民的贷款需求缺乏耐心和主动性,

题,导致多数农民因为资金的问题无法获得最大收益。3.3

优势产业缺乏

各市的区域特色不明显,没有发挥出

比较优势。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业区域特色并不明显,优势产业规模不大,导致比较优势无从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有些地区虽然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制定和结构调整进行时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意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还有

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农业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

2决于客观条件。河南国土面积16.7km,其中耕地面积

7179.2万hm2[2]。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气候上北部为中温带,南部为暖温带,适宜农业的发展。相似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气候决定了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

40卷6期宋瑞敏等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3705

些地区在结构调整上存在跟风和随意性。河南省的农业组农业的组织织结构很多表现为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分割,

束缚了农业的发展。技术结构表现为农业科研主化程度低,

而适应于农业产业化产前、产后深层次要集中在产中领域,开发性科技成果较少3.4

[4]

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组合”的运行机制。4.2

增强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

在河南省农业

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发展生产中确立稳定数量、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突破口,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思想,

结构,生产出优质优价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以在市场竞争还可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实现其价值。与此同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到:种植业是农仍需继续发展,但要把由粮食、经济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基础,

作物构成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使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工业,

以解决其农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等问题。活不断提高的需要,4.3

提升农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应当积极降低生产

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产销对路,成本,

建立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发挥区域和规模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保护与推广、发展品牌,将会促进河南省如新郑和灵宝的大枣,许昌的烟叶,南阳的农业的快速发展,

芝麻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促进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日显突出和重要。食品工业是永恒的农业是食品工业的基础,但不应简单地把食品工业看产业,

而应该是农业的导向工业,农业产业化的作是农业的延续,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优化。4.4

突出各市的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随着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的深化,各市区域特色应更明显地表现出来。种植业区域化更加明确,农作物进一步向适宜区、优势区、规模生形成社会分工更加鲜明的专业化生产区、区域性产区发展,

产业带。应根据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发展战略,制定出河南省区域性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由此形成产业体系。4.5

完善服务体系

应当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做好后勤工作。产业化作为高层次的生产力组织形式以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市场化为特征。在农户经营规模很小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唯一的出路是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土地家庭经营这种方式,以及家庭经营规模的大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尽管具体名称不“农民协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有类似性质的组织,同,

在产前、产中、产后农产品的销售、加工等环节为农民提供多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种形式的服务,

这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王丙毅,——基于山徐鹏杰.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的负效应与建议—

[J].农村经济,2008(2):35-38.东省农业产值数据的分析

[2]李洁,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林鸿.河南省耕地承载力研究[

4731-4732,4757.

[6]

河南省的种植业比重比全

农产品产业标准化程度低

与国外农业先进国家比更国及基本条件类似的山东省高,

很难适应现代高。市场上河南省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社会人们生活的需要。另外,农产品结构与社会有效需求尚很多产业均有一个如何提高质量和如何适应市场及不匹配,

满足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虽然河南省近几年大力推广高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但类似的工作广度和产优质小麦,宽度还远远不够。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农业整体效益的过程,是工业理念下的一种生产方式

[5]

。由于农产

导致农产品出口品种单一。虽然2009年品深加工程度低,

河南省农产品食品出口总额6.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深加工食品出口额3.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但是河南省在农产品生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农产品加工主要以初级产品、半成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少,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经不起检检疫;成本较高,而质量和品质较差,有些产品还存在着验、

从而了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的广泛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开展。标准化要求的缺失是河南省农业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阻碍,也是河南省的农业企业竞争力弱于其他省份的重要因素。3.5

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配套设施滞后

由于信息渠道不

畅,导致农民对于信息、市场、流通等需求无法满足。现代化价格、种子等信息的需求量很高,农业中农民对于市场需求、

但是市场中并没有构建一个适当的平台汇总这些信息以服务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在农村缺乏流通中介组织及各行业直接了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的单产,的龙头企业,

并且在农作物产出后缺乏畅通的渠道售出,缺乏大规模的生农产品的储存不当等又对农民造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市场,成经济损失。

2010年10月26日,全国常委会调研组在一份《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报告》中指尽管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但农田水利建设出,

“最后一公里”梗阻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国家从2006年开始加大投资力度,但存在的问“占补平衡”东部城市开发建设和挤占了水利设施用地题是,

和资金投入,中部粮食主产区财政配套困难、资金到位率低。44.1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拓宽融资渠道

据悉财政部将进一步创新农业开发资

通过以奖代补、拍卖产权等形式,探索财政资金金投入方式,

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方法,大力“推动、推进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加强项目监管,形成市

(下转第3711页)

40卷6期巴图等新视角下的生态移民研究

3711

看来,让移民农户购买奶牛是失败的,从这里能感受到该工作人员的负责态度。

移民前的农户调查、移民时的农户动员、入住过程中的各种手续等都是由阿拉坦額莫勒镇负责的。这些都是与农户直接接触的工作,是非常繁琐而复杂的事情。3个移赛汉呼热和林场的村民按照的要求在2003年民村里,

但东庙的情况与这两个地区略有不同。东庙的里全部搬迁,

习惯于传统放牧方式的农户并不愿户均牲畜饲养规模较大,

意搬迁。针对这种情况,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在允许移民农户进行小移民新村周围划给了13.3km的草场,

还是决定逐规模的放牧。虽然仍有部分农户没有搬迁,

步推进移民工程。这些事情上表现出了对农户的理解和从农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姿态。

民政局以低保户补助的方式对移民农户进行生活援助。暂且不讨论低保户的规定是否合理,但是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当中把移民看作弱势群体,从全社会范围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援助的理念值得提倡。

奶牛饲养业的失败给移民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上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补偿措施由环卫局把花卉给移民农户提供了新的生活手栽植的工作委托给移民新村,

段。这一点在迄今为止被介绍过的生态移民事例中属于特例。生态移民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是由民政局、畜牧局等部并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三部门对生态移民提供援助门来执行,

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

在新巴尔虎右旗生态移民中,各个行政部门通力合作,以整体的力量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该生态移民与居民处于一种协作关系,工程是官民协作的成果。4

结束语

“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禁牧”是作为和的配套政“纲要”对生态移民的规定,生态移民策来实施的。根据

“适用地区”。但事实上,“非适用只适用于少数地区,即许多“非适也实施了生态移民。因此,生态移民研究应该把地区”

用地区”也列入其调查范围。

“非适用地区”新巴尔虎右旗生态移民属于个别案例。如果从移出地、移入地、移民对象、生活手段等3个方面考察其实施情况,在众多实证研究所反映的生态移民中称得上极少数成功的案例之一,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该生态移民在移出地和移民对象的选择上表现出了生态移民与适用地区。生态移民不同的特征。在适用地区,的目的较为单一,是保护环境或脱贫致富。因此,移出地有(上接第3705页)

[3]赵文平.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农业

2009(3):265-267.参考,

[4]张文丽.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

2002(12):12-14.社会科学学报,

2

很强的指向性,移民对象也没有太多选择性。在该生态移民移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牧户与渔业公司之间的矛案例中,

所选择的对象是接受过多元文化的人群。这就保证了移盾,

从而降低了移民的风险。民后生活手段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非适用地区”,如果是在生态移民的实施机构可以侧重“因地制宜”,保证项目的可行性,而不能过分受制于“纲于

对移民对象的规定。要”

(2)生态移民过程中,移民被迫改变其熟悉的生活手段是较为常见的。由于个人能力和文化的差别,以及缺少资金主导安排的生活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等原因,

生活手段本身并不是最主要的,而预想不到的困难。因此,

用一种保障移民生是当一种生活手段难以为继的时候,

产生活的可持续性才是主要的。在新巴尔虎右旗生态移民与生态移民有关的部门都隶属于各个纵向的行政的案例中,

机构,但它们之间开展了横向协作。更为可贵的是移民和行政部门之间也表现出了协作关系。这种居民与居民间、居民部门间的协作构成了保障生态移民顺利与间、

进行的内在,这种内在是保障生态移民工程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条件。

(3)在生态移民的实施过程中建立外部也是不可或明确其应承缺的。如依法保障农户和行政部门的各种权益,

担的责任,以法律或行政命令明确规定移民前的调查论证、移民中的监督管理、移民后的评价过程,并成立相应的监督奶牛经营方针的失管理部门等。新巴尔虎右旗生态移民中,

败归根结底是外部不健全而导致的。如果在规划移民计划时进行严密的调查论证,在实施过程中有效监督,完全健全的外部是保障生能够避免这种无谓的损失。因此,态移民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内外部的相结合,无论是在适用地区,还是在非适都会起到比单一更有效的作用。用地区,参考文献

[1]シンジルト.中国西部辺境と“生態移民”[M]//小長谷有紀、シンジ

ルト、2005.中尾正義.中国の環境―生態移民.京都:昭和堂,[2]马伟华,——以“芦草洼”胡鸿保.宁夏生态移民中的宗教文化调适—吊

[J].宁夏社会科学,2007(5):72-76.庄移民为例

[3]王瑞娟.内蒙古生态移民执行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4]小長谷有紀、シンジルト、——生態移民中尾正義.中国の環境—

[M].京都:昭和堂,2005.[5]色音,M].北京:民族出版社,张继焦.生态移民的环境社会学研究[

2009.[6]徐占江.呼伦湖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杨晓娟,J].安徽楚新正.内蒙古鄂托克斯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2010,38(2):0-2.农业科学,

[8]张淑琴,J].安徽农业科肖海军,陈晓德.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

2010,38(6):3125-3127,3171.学,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5]陈家伍.加快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标准化,2008(4):61-63.[6]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现代化农业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