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试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试论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11-04-08T09:56:08.80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3期供稿 作者: 陈兰臣

[导读] 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走出目前的办学困境,必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

【摘 要】: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走出目前的办学困境,必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要激发创新动机,强化创新意识;要更新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要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的摇篮。由于,长期受\"精英教育\"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往往受到忽视。如果不把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摆上重要的位置,必将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腿。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学校,如果不端正教育指导思想,不改变办学观念,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职业学校要走出目前的办学困境,必须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狠下功夫。

一、激发创新动机,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成效的最高标准。作为职业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明确,创新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当人与环境发生信息交互时,就会导致需求动机的产生,在一定的价值导向支配下,就会转化为个体行为的动力。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他们是文化素质低下,天生的\"笨蛋\"。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创新能力同样是能够培养出来的。科学史证明,少年牛顿、爱因斯坦也并非是\"神童\"。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有一句名言: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具体反映,无时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意念。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将平时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加以系统地应用,或者将知识重新组合,结合实际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如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机会会不断地得到强化,最后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

2、养成学生爱争论问题的习惯。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研究甚少。不善于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善于引导学生的非学习行为转化为正确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大好光阴白白流逝。青年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这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提出与学科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或者说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在经过一定的准备后进行讨论,相互辩驳,教师加以点拨,最后归纳总结。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刺激。它可以激励思考,在碰撞中,使智力从\"常态\"跃升到\"激发态\",使参与者的思维相互启发,进而获得新的见解和方法。

3、养成学习民主习惯。21世纪的教育应该从教师独尊的神坛中走出来。很难想象在一个靠\"高压\"控制的氛围下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有的职业学校教师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只会吵闹,如不严加管束,学生就会翻天、\"出乱子\"。就是这种成见,给\"型\"管理提供了思想基础。形成这种看法虽说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这种看法没有看到青年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中,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良好的社会意识逐步提升,光靠压服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提倡教育民主,养成学生的民主习惯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 二、更新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现阶段,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知识基础薄弱,\"后进生\"较多。如果光凭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读背,以及偏重于死记硬背的考试,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这就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不用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当今社会知识的无限发展性和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负担相对较轻,这为他们掌握现代通讯技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对新科技、新知识敏感性强,迁移能力迅速提高,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教师原有的权威日趋失落。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概念,它决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量的积累,单词的多寡,\"内存\"的多少,而它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生活的领域,是指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物化\"的程度,即创造力的大小,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的大小。新的知识观和知识教育观对传统的知识和知识教育提出了挑战,虽然它仍然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强调要通过传授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和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在知识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结果的积累和掌握,更关心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等。

三、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

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不可测性、跳跃性和复杂多变性。这些特点要求人们以更加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它将使人们的思维类型、心理类型、智慧类型不尽相同。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发展这些类型,以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潜能。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对学生来说人人都或多或少有创新能力。这种创新的潜能,需要教学来启发。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凡是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便是有效的方法。

总之,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以上三方面切入,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景才能有望好转,教师学生才能有奔头。不然的话,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河北省馆陶县职教中心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