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
第九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
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教材分析
主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近代历史及二、三单元所学,能归纳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坚定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阅读课本及前三单元知识,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课本中的四个视角,能说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注重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
3、分析导学案中的材料,分析出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评价设计
1、通过导学案的检查,90%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导学案-课前导学部分,以检查学生对所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结合师生、生生提问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90%的学生能够背熟,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以致用的习题,90%的学生能够完成选择题上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3、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框题的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设置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以辨析题的方式驱动学生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3、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五、教学流程设计
这节课,注重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课本95页材料 提问: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2、结合历史所学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程,谈谈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及重要性是什么? 点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的是四位一体,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 补充:这个宏伟目标是在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 的,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了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 回答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并评价。 结合历史回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程 阅读课本,说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内容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一二单元的知识分析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 培养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屏幕显示党的历次大会中有关文化方面的阐述 可结合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化强国路的意义 巩固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本p97页,四个视角 提出问题, 结合四个视角,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有关系 小组合作讨论(提示:视角一可结合第一课及影响文化发展因素来讨论,视角二,可结合第四五课知识来讨论,视角三可结合第二单元知识,视角四可结合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来分析 ) 展示交流 评价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过渡:走中国特色社会大屏幕显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示整理的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一段材料 造活力,结合下面的材料,归纳出如何增强创 造活力。 点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化体系指导实践 学生阅读大屏幕的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要有什么样的觉悟 交流,展示 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互评 显示拓展材料,便于学生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背景,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达标检测:(见学案) 七、结构体系 八自评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目标一 我能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及重要性 目标二 我能说出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目标三 我能说出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九、课堂反思
本课知识是新增内容,网络可借鉴的资料太少,只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注重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反思如下: 1、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思维能力,关注困惑点。
2、依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进行探讨,体现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设计。 3、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力求采用多种教学实现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调查、思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体验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高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