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进间体前变相换手运球实践课教学设计

来源:化拓教育网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相换手运球实践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 40人

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巩

固提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练的欲望和兴趣,注重学生的运

动体验,努力打造“四有”体育课堂,以解决篮球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让学生享受学

习,享受比赛,从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

义和合作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增强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篮球项目运动技能具有开放性和对抗性特点,要让学生学会打比赛而不是只学会几个打

球动作,就需要在教学中设置特定的对抗情境进行学练和运用运动技能。篮球体前变向换手

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广泛运用于比赛中的运球突破。该项技术方法简

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篮球技术动作衔接,能有效保护球等特点。变

向运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可

学性与可教性及比赛实战性,成功运用该技术能够摆脱防守而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就感。本

次课为本单元第二节课,让学生在巩固提高行进间运球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能的基础上,

将体前变向运球技术与瞬息万变的实战相结合,突出技术的开放性应用。

三、学情分析

篮球运动普及程度高、攻防对抗性强,深受广大学生特别是高中男生的喜爱。高中男生

表现欲强,对篮球项目学习兴趣很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在实战中要求控制球的能力

强,场

上运用技术要灵活,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上技术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

何让技能学习与实战相结合、让技能学习与乐学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顺利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重点突破的方向。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全体学生巩固提高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学生能在对

抗比赛中运用此项技能

2.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协作互助的快乐,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 在对抗中准确把握变向的时机

2. 控制变相时的身体稳定

3. 换手时控制球的稳定

六、教学步骤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二)准备活动

1.反应练习

2.自创球操

拨球、扩胸运动、伸展运动、腰部绕球、腿部绕球

3.自我展示运球

4.半场抢断球

基本部分

1.过固定障碍物变向练习(复习)

2.过有规律移动的障碍物

3.过无规律移动的障碍物

4.游戏“抢占阵地”

5.拓展练习(小组三对三比赛)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课堂总结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篮球 41 个,音箱一台,小标志盘若干

八、预计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约 140 次/分 ,练习密度:40—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