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来源:化拓教育网
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教育探索 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罗一鸣 (景德镇陶瓷学院【摘江西帚德镇333403) 要】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为教育为主导,技术为主体,促进教育与技术的有机整合;原则是把握教育技术的规律和发展方向,结 合学校实际,创造品牌效应。在教育技术学发展中,应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定位;原则;展望 教育技术学是科学与人文学科结合的产物。教育技术已经成 术学学科规律,紧随社会发展,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 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偏重于教育或技术,都是对教育技术的误解, 育技术学科进步发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是宏 都会陷入争论不休的怪圈。 观层面,教育技术学科是从微观层面进行学科建设探讨。 一、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定位 1、把握教育技术的规律和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是高校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学科的定位是学科 此原则针对学科建设内容,首先要理解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和 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教育技术学的定位首先要把握其学科地位, 发展规律,增强团队、平台的建设和文化营造,努力培养人才,实现 它是教育和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伴随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创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目标。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方面。梅 新而产生。许多专家学者将其定位为“教育”、“技术”、“教育与 技术”,“综合性应用学科”。但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仍在于教育与技 术的分量,而且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和“技术”这两个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其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促进作 用,并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技术学中教育与技术是并列的关 系,应是教育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教育技术学是是应用教育技术学 的有关理论、手段来解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此过程既离不开教育、 技术两个因素的作用,又离不开教育与技术结合的作用。因此,应 该将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为:教育为主导,技术为主体,教育与技术 有机整合。 1、教育为主导 贻琦先生说,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所以,大学 管理的关键问题是组建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搭建学科 平台。教育技术学科实践性、交叉性强,以团队模式开展管理是合 理的。团队的建设中学术带头人是核心,团队的为人处世、文化、组 织与激励机制是主要因素。 2、结合学校实际,创造自己的品牌效应 每个学科建设都希望最终有自己的品牌效果。教育技术学科 建设通过不断调整,创造自己品牌最终会形成良性循环。首先,教 育技术学科建设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也就是分析各种影响因 素,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确定其学科发展重点,实事求是,办出特 色。其次,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探索和日寸间 教育技术学首先说明“是什么”的问题。教育技术学根据教 的积累,才会在学科发展中立于长青之地。 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技术是 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展望 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 教育技术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不断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国 实践。所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领域都与教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快教 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资源密切相关,主要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 育信息化进程”要求被特别提出来。我国各种教育技术会议中提 率,培养高层次人才。离开了教育的主导地位,也就谈不上教育技 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方法,都展现了教育技术学的交融性、时代性、 术学。社会在发展,任何形式的教育总是不能脱离教育这个根本主 创新性。众多的教育技术在繁荣的教育理论基础上被引入教育教 导。 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机遇与挑战并存,教育与技术需要被有机的结 2、技术为主体 合,才能促进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的教 “技术”是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教育系统中技术是最活 育技术学学科,还在逐渐借鉴吸收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一些技 跃的因素,能够保证教育的实现。教育技术学应该关注多种技术的 术基础、学科基础、艺术基础、哲学基础、教育基础等,并将其加以创 教学应用。技术随社会不断发展创新,要将各种可能的技术转化为 新,使教育技术学科枝繁叶茂。教育技术学科应该涵盖教育技术的 教育的现实性,最终实现真正的教育技术。何克抗教授说,“教育 学习过程、理论、学校教育实践以及各分支层面,生生不息。在教育 中的技术”大部分技术还可应用于如录音机、电视机、教学、娱乐, 技术学发展中,创新应该是主导,并作为一条红线横贯其中;在教育 不仅仅只是用于教育方面,但其本质还是技术。技术为主体的“技 理论的主导作用下,使教育技术学朝前不断发展;技术是教育技术 术”,指广义的技术。伴随社会发展,内涵也不断丰富。教育技术学 学发展的根基,技术的升华与纵横拓展是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巨大 具有时代特点。教学首先就要做好教学设计,例如,上课——上好 工程;实现教育与技术的有机整合,让技术不断地为教育服务,加快 课——怎样上好课,说的就是上课的技术及艺术,所以,技术是离不 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步伐和人的全面发展。 开实践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是个系统复杂工程。本文对其 方式与结果要实现统一,只能以教育为主导,技术为主体,教育 定义的解析、应用原则、展望这些探讨思路,只是此学科建设的一部 与技术有机整合,才能让教育技术学科长足发展。如果只强调教育, 分,还需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研究,才能使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学科 忽视技术的应用,就会脱离时代特征,进入纯理论研究的怪圈;相 建设取得更加深入、长足地发展,并不断培养出优秀人才。 反,将教育与技术分开,只强调技术,忽视理论的指导意义,技术也 只能是技术,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例如,南国农先生的A×B=C, 【参考文献】 萧树滋先生的A+B=C(其中:A=现代教育思想理论,B=现代信 [1]韩叶秀,杨成.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再思考 息技术,c=成功的教育技术专业),这些都是教育与技术相融合例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l1(10). 子。 3、教育与技术有机整合 [2]韩锡斌,程建钢.教育技术学科点建设的系统分析和发 展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2(06). (下转第93页)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原则 所谓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是指教育技术学科主体把握教育技 ・--——126--—— 《新西部》2014.35期 高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考 学校管理 动的互动、科技信息的互动、科技人员的互动以及学术思想的互动。 发展。 这种互动过程,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技思想和实验技术,整合社会 四、结语 科技资源,促进平台自身发展,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在取得科研成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跨学科、学科交叉的特性,使科 果的同时又为高校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 研平台成为学科发展的良好载体和成长基地;在学科建设过程中, 的青年学术骨干,为学科梯队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重视优质资源建设,把科研平台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通过 3、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平台建设的显著成效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做到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 *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 建设互相促进,相融发展。 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 家的竞争力的象征,是国力的体现,更是学科发展、平台建设的第一 【参考文献】 推动力。在科研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所支撑学科的优势 [1]刘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J]. 特色,将科研工作的重点定位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在科研选题 复旦教育论坛,2O04(6). 上,既要关注具有直接应用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内容,更要 1-23梁传杰.对学科建设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研究生教 从本学科建设的长远出发,注重和强调原始性创新的研究工作,选 育研究,2012(2). 择有利于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协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 [3]王文祥.地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 究比例,夯实学科基础。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增加学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 之间的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创新意 [4]龙勇,谢建,袁静,黄志祥.推进重点实验室改革促进教 识。要依托科研平台的研究队伍,不断探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力争 学科研全面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 在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重 [5]朱威同,杨厚俊,贾民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 大重点项目,努力使具有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研究和高水平的技术创 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新研究得到同步发展,稳步提高平台整体科研实力,带动学科全面 (上接第1O0页) 四、做好学生工作,要做好联系班级和任课老师的纽带作用 长,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辅导员深入课堂,抓好课 辅导员这个职务对高校而言不可或缺,除了管理班集体之外还 堂的到课率和优良班风的建设,有助于任课老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 要做好与学校以及任课老师的纽带作用。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在对 学。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健康 学生进行教育方面任务不同但是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 的成长、成人、成材。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过分工不同,任课老师重在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但却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对 对学生授课,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 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乃至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入 而辅导员重在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手,可以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并取得相应的成就,同日寸辅 质。任课老师相对而言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主要是课堂,向课 导员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的朋友。 堂要效率。如果一个班级班风良好,学生的到课率、上课的抬头率 总之,辅导员要开展好各项工作,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 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对任课老师来说也很容易取得良好 路,需要不断的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请 的授课效果。而良好班风的培养,主要需要辅导员发挥作用。当然, 教、多思考,相信一定能够将学生工作上一个台阶。 马克思说过,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 也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良好班集体班风的创建,和每一个学生的综 【作者简介】 合素质有关,而就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是每一个任课老师共同努 张莉(1974~)女,陕西汉中人,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 力的结果。由此,任课老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成 输系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上接第1O1页) 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学生资助工作. 要从事教学教务管理管理工作 杨川(1980.7一),陕西人,硕士,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主 (上接第126页) 【作者简介】 技术学,数字艺术 罗一鸣(1978一)男,江西上饶人,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教育 (上接第163页) 【参考文献】 [4]尹艺青,钟铭.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边缘性 [1]关烨第 J、量一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北京大 观念的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 学出版社,1999. [2]孙琳,刘春萍,刘淑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环保 【作者简介】 教育的尝试[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3)88. 褚或(1968一)女、汉族,任职于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 [3]况琳.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学校,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教育,化工生产. 2002.5. 《新西部》2014.35期 一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