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初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碣石(jié) 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欹斜(jī) 贮蓄(zhù) C.卖弄(lòng) 池畦(qí) 莅临(lì) 草垛(duǒ) D.菡萏(hàn) 竦峙(sǒng) 窠巢(cháo) 静谧(mì) 2、古诗文默写(12分)
①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⑤《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 , 。”
⑥《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 ⑦《论语》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文学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根据早年生活的回忆创作出的一部小说集。
B.《琐记》重点表达了在阅读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狗 猫 鼠》用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了仇猫的原因。 D.《范爱农》追述了“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憎恶。 (2)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上面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散文《 》,请写出《朝花夕拾》中的另外两篇文章《 》《 》(上面提过的除外)。 4、语言运用(4分)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为此,班级举行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能运用有关交友的名言,语言优美,有号召力,字数在60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秋天的怀念(10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
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6.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2分)
7.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正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2分)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二)心美,一切皆美(8分)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 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
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9.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 4分)
10.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 “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10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尊君在不? .⑤学而时习之 .⑥为人谋而不忠乎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曲肱而枕之 .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⑩博学而笃志 .
(二)拾椹供亲(7分)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2、解释加点字(3分) 事母孝 顺日拾桑椹 贼悯其孝 ...13、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14、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1分)
四、作文(40分)
15、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滨江初中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性测试
七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3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 。”
①
②
③
⑥ , ; , 。
⑦ , 。 3、名著阅读(5分)
(1)( )(2分)
(2)《 》《 》《 》 4、(4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10分)
5. (3分) 6. (2分) 7. (2分) 8. (3分) (二)(8分)
9. ( 4分) 10. (4分)
三、 文言文阅读(17分)(一)(10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二)(7分)
12、事母孝 顺日拾桑椹 贼悯其孝 ...13、(3分)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14、 (1分) 四、作文
期中试卷答案
1、D 2、略 3、C
4、语言得体,有称呼;1分 运用名言1分,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 语言优美,有号召力。2分
5、(3分)有意的动作。有意挡住“我”的视线,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得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2分) 母亲已经身患重病,还要照顾绝望的我;我因双腿瘫痪还不时的向母亲发脾气 7、(2分)怒放的花朵象征着母爱的崇高与圣洁。“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的遗愿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8、(3分)不好,“秋天”是背景,文中的人事景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9、(4分)克制欲望,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充实;把握(不迷失)自我,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 10、切合全文主旨(1分)。这是作者的原话,能表达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1分);文中谈到积累的快乐、克制欲望等,这也说明了“心美一切皆美” (1);文学是心美情深容易进入的途径(1分)。(答不切合,言之成理,理由充分也可) 11略
12、伺候每天怜悯
13、(3分)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14、 孝顺父母 (1分) 15、作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