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 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10 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于生活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
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有如下特点:1.分段安排10 以内数的认识。2.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3.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4.设计多样的练习形式。5.指导学生规范的写数。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生活中已经认识10以内的数,但他们对10以内数的诸多内涵的认识往往比较零散、片面。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10以内数的认知结构,正式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 五、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课题:认识1-5各数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数出1-5的物体个数,认识并会读、写1-5各数。
2.使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观察、数数的能力,初步学会用1-5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个数,初步感受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
3.使学生体验数是在数具体事物个数中产生的,来自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5各数的认识和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1-5各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模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一数”,数出了一、二、三、四……这些数。小朋友现在还能数些什么呢?自己先数一样东西,数数有几个,再和同学说说数的什么,有几个。
引入课题:小朋友自己都能数一数了,刚才说的每个数可以怎样写出来呢,具体表示有多少呢,这些是数学课要学习的内容。今天开始,我们要认识1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先认识1-5各数。
板书课题:认识1、2、3、4、5。
二、数数、认数 1.数一数。
出示例1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图中有几个字,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教师节快乐。 教师节到了,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们举行的什么活动吗? 图里有些什么呢,能在小组里说一说、数一数吗?
交流数数结果。如1架手风琴、5个字、1朵粉花、2朵红花、2盆花、3朵花、1个男孩、3个女孩等等。
在交流基础上,让学生有序数一数图里物体:1人拉琴,2盆花,3人跳舞,4个气球,5颗星, 2.认识1。
谈话:大家刚才看到图中有1人拉琴、1架手风琴等。除了这些东西是1个,还能数出你周围有1个什么呢?能数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学生交流:你数出了1个什么?
追问:除了图上拉琴的是1人、手风琴有1架这些以外,大家数的物体或人也都是几个?
出示计数器并说明:这叫计数器,可以用上面的珠子表示有几个。图上拉琴的、大家数出的个数都是1,就可以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表示。(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 追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
说明;这就表示1个。再让学生齐说:1个。
指出:不管数的是什么,只要是1个,就可以用这1颗珠表示。 讲解:这1个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让学生读1。
指导写1:观察1的字形(“1”像小棒斜着放)。教师在日字格中示范写1,说明笔顺和起笔、收笔,要求学生跟教师书空,再在书上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3.认识2。
谈话;在图上数,有2盆花。你还能数出2个什么呢?自己找一找、数一数。 学生交流数出的是2个什么物体,数一数、说一说。 讲解;现在我们数出的都是2个。计数器上有1个,接着再拨1颗珠就是——(2)。(拨珠并数一数)
这里的2,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板书;2)让学生读一读。 指导写2:观察2的字形(“2”像鸭子嘎嘎叫)。示范写数,说明笔顺和怎样拐弯,要求学生跟教师书空。让学生在书上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识3。
引导;这1、2是老师指导我们数出来的。接下来要数几啦?图上有3人跳舞,你还能数出3个什么呢?数给大家听听。
提问:我们数出了这么多的物体都是3个,现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3呢? 让学生数珠子1、2,接着拨1颗数出3。 追问: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几? 讲解:3要写成这样的数。(板书:3)让学生读一读。 指导写3:观察3的字形(“3”像耳朵认真听)。教师示范写数,说明笔顺和怎样拐弯,要求学生跟教师书空。再要求学生在书上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认识4。
谈话:图上有4个气球。还能数出4个什么呢?谁来数一数,让大家看看你数得怎样,好吗?
提问:图上气球和我们数出来的都是几个?计数器上再怎样拨珠就是4个了? 教师拨上1颗珠,让学生数一数:1、2、3、4。说明这些珠表示的是4。 讲解:这个数就是4。(板书:4)让学生读一读。 指导写4:观察4的字形(“4”像小旗迎风飘)。教师示范写数,说明要分两笔写,让学生书空。再让学生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6.认识5。
引导:我们刚才在图上数出的5个是什么?这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指名数5个物体)
提问:计数器上现在表示几个,再怎样可以拨成5个?(拨珠) 让学生从1开始数一数计数器上的珠,数到5。 讲解:5可以用这个数表示。(板书;5)让学生读一读。 指导写5:观察5的字形(“5”像钩子挂空中)。教师示范写数,说明要分两笔写,讲解笔顺和怎样拐弯,让学生书空。再让学生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大家一起读一读。
能在计数器上从1数到5吗?一起数一数。(教师拨珠,学生数数) 伸出一只手,数数有几个手指。(学生一起数一数) 你能用今天学的一个数说一句话吗?谁来试试看。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看题里画了些什么。
提问:黄瓜有几条?和几连在一起?(说明有3条就和“3”连起来) 其余的你能数一数、连一连吗? 交流完成情况。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请看题目,第一格的数是几,在下面几个○里涂色?
引导:看上面是几,就在下面几个○里涂色。后面的数你能涂色表示吗? 学生完成并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先数一数,再在日字格里写数。 学生数数、写数,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几个数。
你能用这里的数说一句话吗?谁来说说看。
课题:认识1-5各数练习 课时: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画画、说说等活动,会在实际情境里数出这些数,进一步加深1-5各数的认识,体会并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发展数数、观察,以及用数学方式表示数数结果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部分的事实。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是表示现实物体个数的,感受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产生对数数与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1-5的意义、写数。
教学准备:1-5 数字卡片、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顾内容。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从1开始数到5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练习1-5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这些数,能认真地写好这些数。
二、组织练习 1.基本练习。
(1)摆圆片数数。
要求学生边摆圆片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2)黑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要求学生选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几就在后面画几个○,同时指名在黑板上的数下面摆出相应的圆片。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提问:这里几表示的个数最多,几表示的个数最少?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
引导:数数看,大树有几棵,在一行小图里的大树下面就写几。 还有哪些可以数一数、写一写呢?
让学生数数、写数,要求在日字格里写正确、写端正。然后交流完成情况。 (4)提问;能用1-5里的一个数说一句话吗?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小朋友分享。 2.发展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看黑板上1-5的数字卡片,指名读数,再齐读这5个数。
提问;你能有序地把这5个数的卡片排一排吗?拿出你的五张卡片排一排,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交流:谁到黑板上按你的排法把这5个数排一排? 有不同的排法吗?谁来排一排。
指出:我们按顺序排,可以从1排到5,也可以从5排到1。
让学生从1读到5,再从5读到1;不看卡片,从1数到5,从5数到1。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读一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里花的朵数对不对。
引导:你能补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吗?现在你就看花瓶上的数,是几就画满几朵。自己画一画。
学生交流完成的情况,看看各添画了几朵,是几朵。 (3)做“想想做做”第7题。
先看看有几颗星,再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分,同桌讨论分法。 学生交流分法,教师按交流的分法在黑板上展示出两种分法。 提问:这两种分法各是按什么分的?
启发学生按不同的分法说一说,5颗星可以分成几颗和几颗。(5颗星可以分成1颗和4颗,2颗和3颗)
(4)做“想想做做”第8题。 呈现题里图片。
引导:看一看,从图里你能知道些什么? 追问;女孩是怎么说的?
提问:这女孩后面的男孩可以怎样说?
再往后的小朋友每人可以怎样说呢?先和同桌讨论,再和大家分享。 组织学生看图交流其他小朋友可以怎样说。
整理:看图从说话的女孩开始,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说的话说一说,好吗? 教师指图、学生齐说:前面有1个后面有4个,前面有2个后面有3个,前面有3个后面有2个,前面有4个后面有1个。(教师板书4组数)
迫问:如果队伍里从前往后按顺序说,每人说的前面和后面的人数是怎样变化的?(每次前面的多1个人,后面的少1个人) 3.写数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9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格子里的数。
请小朋友先描数,再写数。写数时要按笔顺,看好前面格子里每个数笔画的位置,看谁写得最认真、最漂亮。
四、练习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觉得今天有哪些新的认识?
听了同学的交流,你觉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课题:认识几和第几 课时: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具体情境中排列情况的观察、讨论和交流等过程,认识几和第几,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说明相关物体有几个和某个物体是第几个。 2.让学生在结合实际情境认识几和第几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感受几表示物体一共的个数,第几指的是按顺序排列的位置;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方法,初步积累观察事物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辨析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里几和第几的现实背景;在自己观察、表达并获得新认识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习自信心;发展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难点: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5个数,你能从小到大数一数这5个数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再从大到小数一数这5个数。
说明:数的排列可以有不同的顺序,有时可以从小到大数,有时可以从大到小数。我们学习的这些数不仅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按顺序表示是第几个。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和第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提问:图上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
这里有几人排队买票?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请小朋友数一数,互相说一说。
组织班内交流,并适当指导学生数一数,让学生明白:有5人排队买票,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2。(板书:5人 第2)
追问: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是指几个人? 戴帽子的排在第2,那谁排在第1? (2)大家说一说:女孩排在第几?
想一想:这第5的“5”是指一共5个人吗?那是指谁呢?
说明:5人排队买票是指这里一共有5人,第5是指女孩这一个人。 (3)提问:你还能看着买票的队伍,用第几说说排队情况吗?
小结:在排队买票的这个场景里,大家通过数一数,知道排队买票的有5人,是这里一共的人数,第1、第2……第5这些指的是每个人在队伍里按顺序排的位置。(对应“5人”板书:一共的人数;对应“第2”板书:一个人按顺序排的位置。) 2.联系实际。
生活里经常会用到几和第几。请小朋友先从前往后数数看,你们这一排有几人,你坐的位置在第几个。数完了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选择一排学生,提问一共有几人,第几个是谁,谁在第几个。
二、练习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涂色,再交流怎样涂的。 提问:题目里都是“4”,为什么两行涂的个数不一样? 指出:“4个”是一共涂的个数,“第4个”是这一行里数到第4这个位置的那一个。 追问:如果从右边数起,第一行涂的是哪几个?第二行涂的是第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左图:这幢楼房有几层?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指出:楼房最下面的一层通常叫一楼。数楼房的层数,一般是从下往下往上数。
要求:数数男孩住在第几层,填在□里。
让学生说说这幢楼房有几层,男孩住在第几层。
(2)让学生观察右图:树上有几只猴,戴帽子的猴是第几只?请大家填在□里。 学生交流。“第□只”如有不同答案,要求学生说明按什么顺序数的。明确可以从上往下数,这样戴帽子的猴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往上数,这样戴帽子的猴是第4只。 说明:这里数的顺序不同,第几只的答案就不一样。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
依次完成第3题和第4题。每题都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交流各自的想法,获得正确结论。
四、课堂小结 1.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
指出: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有几个,也可以用来表示排在第几个。有几个表示一共多少,第几个表示按顺序数出的那一个所排的位置。 2.介绍“你知道吗”。
提问:小朋友知道比赛里得的第1名、第2名、第3名各叫什么,分别得到什么奖牌吗?知道的说说看。
究竟说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
课题:0的认识 课时: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数数,知道当物体个数“没有”时,用0表示;结合观察直尺上的数,知道“开始”也可以用0表示。
2.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数0,能根据物体个数用相应的数表示,初步感受0-5的排列顺序,体会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在观察和交流活动中,经历数物体到用数表示的过程,感受物体个数可以用数表示,体会所学的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0 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数与物体个数的对应关系中体会数的价值;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0的认识和读、写。
教学难点:不同背景下0 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写0。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回顾旧知。
提问:小朋友,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
请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这5个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这5个数。 提问:这5个数里谁最大、谁最小呢?你知道还有比1小的数吗? 2.引入新课。
谈话:老师告诉小朋友,确实还有比1小的数,0就是这样的一个数。 现在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你听说过0吗?知道0能表示哪些意思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板书课题)
二、主动思考,认识“没有”用0表示 1.呈现例3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井让学生注意到:小白兔怎么啦?
提问:哪儿只小兔采到的蘑菇个数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先讨论讨论,再把你能用数表示的那些个数,分别写下来。
让学生交流每只小兔采几个,用哪个数表示的。结合交流,教师依次在对应位置出示3、2、1,说明这些都是学过的数。
提问:小白兔一个也没有采到,有谁也写出一个数表示的?(根据回答板书:0) 追问:写0表示的小朋友说说看,为什么要写0表示呢? 小结:小朋友都听明白了吗?
在一个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写0来表示。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板书:没有:0) 让学生读“零”;教师在日字格里写0,让学生观察写法和笔顺,要求学生书写。 让学生在课本上描0、写0。教师巡视指导。 2.呈现“试一试”
让学生观察图意,说说从两幅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数一数,地里原来有几个萝卜?写几表示?
引导:小兔把萝卜都拔走了,地里的萝卜就怎样啦?写哪个数表示呢? 让学生在课本上的日字格里写一写。 追问:为什么要写0表示? 小结:原来有4个萝卜,就写4表示;拔完以后地上没有萝卜了,就可以写0表示。 3.巩固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每幅图里各有几个桃。
你能对着图把桃的个数写在日字格里吗?自己写一写。 学生交流写的数,说说最后一幅为什么写0。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对着图写数,交流是怎样想的。
三、观察讨论。认识“开始”可以用0表示 1.呈现例4直尺图。
(1)感受尺子上0表示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说说尺子有什么用。然后说说直尺上有哪些数,0在哪儿。
你觉得用尺子量物体的时候,要从哪个数开始?可以讨论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得出这里尺子上从0开始量。(板书:开始0) (2)按序读数。
想一想:0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让学生把尺子上的数从小到大读一读,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让学生不看尺子,把尺子上的数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并且记住。 追问:0比哪些数小?5比哪些数大? 小结:除了“没有”可以用0 表示,“开始”也可以用0表示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看清各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再填写空格里的数。 交流第3题,再分别按顺序读一读。 3.联系实际。
呈现“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我们生活里都在哪儿看到过0啊?
你还能说说在哪儿看到过0吗?想一想,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堂小结,整理内容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什么?想想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哪些时候可以用0表示?
你能把数学课上已经认识的数,先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吗?
课题:认识=、>和< 课时: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认识=、>和<,了解5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和<表示5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由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3.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体会日常生活现象里的数学内容,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规范书写、积极思考、表达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头像若干,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提供情境,提出问题 1.提供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呀?
小朋友都很喜欢小动物,它们真的很可爱。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小动物的“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例5主题图) 2.提出问题。
引导:大家看一看,森林运动会都有哪些动物队参加啦。
提问:有4个动物队参加比赛,你们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让学生说出想知道的问题,其中主要启发提出哪种动物只数多,哪种动物只数少方面的问题。)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这里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学会怎样比多少,怎样表示它们只数的多少,从中认识=、>和<。(板书课题)
二、引导比较,认识新知知 1.理解“同样多”,认识=。 (1)引导。
你想比较哪两队动物的只数?
小朋友想比较这么多。我们要一个一个地比,先来比比小猴和小兔的只数。 提问:小兔有几只,小猴有几只?(出示4只小兔的头像和4只小猴的头像) 大家讨论讨论,你觉得这里小猴和小兔要怎样摆,就可以一下子比出它们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摆法,根据学生意见说明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摆一摆。
教师先把4只小兔排一排,再对应着贴出4只小猴,说明一个对一个地比。(依次对应连虚线) (2)比较。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小兔有多余吗?小猴呢? 你能看着图说说小兔只数和小猴怎样吗?
说明:一个对一个地比,正好都对上,谁也没有多余,我们就说:小兔只数和小猴同样多。(板书:小兔和小猴同样多)
让学生说一说:小兔和小猴同样多。
追问:小兔和小猴同样多,就是几只和几只同样多?吨 (3)符号表示。
指出:4只小兔和4只小猴同样多,就可以这样写:4=4。(板书:4=4) 让学生读一读,说明“=”叫做等号。
让学生观察等号,指导写等号,描、写等号。 (4)回顾小结。
想一想,小兔和小猴只数的多少是怎样比出来的?比的结果怎样? 4只和4只同样多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4=4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比较小兔和小猴的多少,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比一比,这样就看出4只小猴和4只小兔同样多,可以写成4=4。用等号表示就说明两边同样多。 2.理解“谁比谁多(少)”,认识>、<。 (1)引导。
比完了小兔和小猴,我们再来比一比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小松鼠和小熊各有几只?(出示松鼠和小熊头像)
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看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谁能来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摆一摆?
说明:我们也可以一个对一个地比一比。(一一对应连线) (2)比较。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哪种动物有多余?多余在哪里? 你能看图说说谁的只数比谁多吗?
说明:一个对一个地比,小松鼠有多余,我们就说:小松鼠只数比小熊多。(板书:小松鼠比小熊多)
让学生说一说:小熊比小松鼠多。 (3)符号表示。
提问: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指出:5只小松鼠比3只小熊多,就可以这样写:5>3。(板书:5>3)
让学生读一读,说明“>”叫做大于号,并说明开口一头对大的数,尖的一头对小的数,再让学生看大于号读一读“大于”。
让学生观察大于号,看看是什么样,用右手食指、中指比画大于号。 指导写大于号,描、写大于号。
追问:这里的5>3表示什么意思?(5比3大) (4)认识<。
提问:从图上看,小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应该怎样说?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应该怎样说。(板书:小熊比小松鼠少)
提问:小熊比小松鼠少,就是几比几少?(板书:3 5)你觉得可以在中间用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写成怎样的式子?大家讨论讨论,看看谁聪明。
组织学生交流后说明:3只小熊比5只小松鼠少,就可以这样写:3<5。(板书:3<5)
让学生读一读,说明“<”叫做小于号,并说明也是尖的一头对小的数,开口一头
对大的数,再让学生看小于号读一读“小于”。
让学生观察小于号,看看是什么样,用左手食指、中指比画小于号。 指导写小于号,描、写小于号。
追问:这里的3<5表示什么意思?(3比5小) 3.新知小结。
提问: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什么时候用等号?什么时候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用大于号、小于号时都是哪头的数大,哪头的数小?
讨论:>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吗?
交流得出结论:开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追问:怎样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一个对一个地摆一摆或画一画。 结合摆或画让学生填一填,再交流校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小题写大于号,第二小题写小于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明:数珠可以表示数。你能看着计数器上数珠比一比,在下面○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吗?
交流并校正填写的结果,让学生说说填写理由。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我们看图能填写大于、小于和等于号了,直接比较两个数你能行吗? 请你做第3题。
交流练习情况,让学生读一读4道式子,要求说说什么时候填大于号,什么时候填小于号。
指出:大数在前填大于号,小数在前填小于号。
四、梳理归纳。总结新知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3个式子。
谁来看着这些式子说一说这些新朋友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 那么,我们今天是用怎样的方法比较出相等和大小关系的?
小结:我们今天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出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当两个数同样多也就是相等时,用等号表示;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或小时,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总是开口对大的数,尖头对小的数。
课题:5以内数的认识练习 课时: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练习,能进一步熟练地数数、写数、读数,了解可以用不同方式数数;能进一步认识左、右等方位,进一步理解判断几和第几;进一步认识5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能写出比一个数大或小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多、少的含义;体会直线上点与数的对应关系,了解数的排列顺序与大小间的联系;初步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培养思考的意识和认真练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5以内数的数数、写数和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0-5的数字卡片、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 让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说明:这些数就是我们认识过的5以内的数。 提问:你能用5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5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5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数。(板书课题)
二、认数练习 1.读数、数数。
出示5以内数的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并摆在黑板上。 请小朋友数出3个圆片,放在课桌上。
还能数出5个圆片吗,谁来数一数、摆一摆?(指名在黑板上数、摆圆片)
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边数边在课桌上摆圆片,从1数到5。 2.做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树上有几只鸟,在日字格里写出来。 交流写数结果,集体订正。注意检查写数是否规范。
指图小结:左边树上有5只鸟;中间树上飞走2只,还有3只;右边树上飞走5只,没有了就是0只。 3.做练习一第2题。
先引导看每个圈里有几个△,说明要画满5个。再让学生想想还缺少几个,怎样接着画满5个,自己画一画,
学生练习后交流,数数每个圈里是不是画满了5个。
指图小结:现在每个圈里都是5个,我们看一看原来的几个和你画的几个合起来就满5个了:2个和3个合起来是5个,3个和2个合起来是——(5个),4个和1个合起来也是——(5个)。
4.做练习一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线,说明这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按顺序在这条直线上用点表示数。
边讲解边写数;从0开始,这里第一个点就表示0,接下来是第二个点表示的数(画□),接下来表示2、3,后面的点还可以按顺序表示两个数,(画成练习一第3题的直线) 让学生观察直线上点表示的数,按顺序还缺少哪几个数,想想能不能填出来,在书上填一填。
交流填写结果,看看直线上点表示的数从几到几。
讲解:我们可以在直线上用点表示数。直线上点表示的数是从0开始有序排列的,后面的数都比它前面一个添上几?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6个数。
三、大小比较练习 1.做练习一第4题
明确要求:画□。左边画的个数和○同样多,右边画的个数比○多。
提问:要知道同样多.比○多,每次的□要画在什么位置,才能看得很清楚?
让学生画□。
学生交流画的□,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提问:小朋友画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看出同样多和□比○多的?
指出:比较多少,要一个对一个地比。左边一个对一个,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就是□和○同样多;右边一个对一个,□还有多余,□就比○多。 提问:你能看着画出的图,用“等于”或者“大于”、“小于”说说几等于几,或者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吗? 2.做练习一第5题。
让学生看第5题,要求:先数一数,在□里填上数,再看图想一想、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学生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根据图上个数判断数的大小的。 3.做练习一第6题。
学生先从左往右读一读卡片上的数。 教师依次读题,学生填空,完成第(1)、(2)题,并校对。 提问:从左边起,第一张是几?1排在第几张?4呢? 这几个数里,最大的是几?最小的呢?
让学生完成第(3)题,并指名从左起读一读。 集体从左起读一读,再从右起读一读。
追问:5比哪几个数大?哪几个数比3小?比3大的呢? 4.做练习一第7题。
谈话:小朋友已经知道5以内数的大小顺序了,能看着上面5个数,自己完成第7题吗?
学生完成。
学生交流填写结果。对于不同的填法,可以让学生思考填得对不对,说说每题可以
填哪几个数。
小结:告诉我们一个数,要填出比它大或小的数,有时不止可以填一个。只要符合比已经告诉的数大或者小的数,都可以填。 5.做练习一第8题。
让学生看看图里有些什么。
按题的顺序,引导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 交流数数和比较结果。
说明:在生活里,经常要知道一些东西谁多谁少。这时,我们只要先数一数,再比一比,就能知道谁多谁少了。
四、练习小结 1.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5以内数的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朋友通过练习,不仅巩固和熟练了数数、写数、读数,还知道了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数,认识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是怎样排的,能看一个数知道哪几个比它大或者小;还知道了要比较一些东西的多少,可以数一数、比一比。收获可真大! 2.做思考题。
让学生先讨论,画“√”。
交流:哪块草地最大?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明确:可以数方格知道哪块草地最大,第三块草地可以把三角形的拼成整块的比。所以第二块最大。
课题:认识6-9各数 课时: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能数出数目是6-9的物体或人,联系实际理解各数的实际意义,认识并会读、写6-9各数,能按顺序把学过的数排一排。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观察、数数的能力,初步学会用6-9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个数,初步感受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发展初步的数感。 3.使学生体验数是在数具体事物个数中产生的,来自生活实际;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6-9各数的认识和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6-9各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横式计数器(数字卡片、学具数字卡片O-9。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字卡片,你还认识吗? 出示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在计数器上拨3颗珠,提问:这里的数珠表示几?添上1是几,再添1呢?(依次添1拨成5)
你能用3说一句话吗?5呢?
那5再每次添上1又各是几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数,有信心吗?
二、数数认数
1.数一数,揭示课题。,
出示例6情境图。
谈话:图中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干嘛呢?
你观察到些什么,能在小组里数一数、说一说吗?
组织数数交流,明确图里有6个小朋友,7个人,8个套圈。9个长颈鹿套桩。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数出了这里有(引导学生齐说)——(6个小朋友、7个人、8个套圈和9个套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7、8、9这几个数。(板书课题:认识6-9各数) 2.认识6。
谈话:大家刚才看到图中有6个小朋友。除了这里6个小朋友。还有哪些东西能数出6个呢?能和你的同桌数一数吗? 学生交流:交流数出的6个什么。
追问:图上小朋友的人数、刚才大家数的物体或人,都是几个?
提问:图上小朋友人数、大家数出的个数都是6,计数器上再怎样拨珠就可以表示6?(在计数器上添上1颗拨成6颗珠)
让学生数数珠,从1数到6,明确这里数珠表示6。
指出:不管数的哪个物体或人,只要是6 个,就可以用这6 颗珠表示。 提问:这6可以用这里的哪个数来表示呢?大家找一找看。 出示6-9的数字卡片(6和9都要放正位置),让学生找一找,并且拿出自己的卡
片。
让学生读一读6。
指导写6:观察6的字形(“6”像哨子嘟嘟响)。教师在日字格中示范写数,说明笔顺和每一部分写到什么位置,要求学生跟教师书空,再在书上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3.认识7。 谈话;刚才图上数出有7个人,你还能数出7个什么呢?自己选择物体或人数一数。 学生交流数的哪7个物体,并数一数、说一说。
提问;现在我们数出的都是几个?你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7个吗?(拨珠并数一数)
这里的7个,那么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表示它呢? 找出数字卡片7,让学生读一读。 指导写7:观察7的字形(“7”像镰刀割稻子),教师示范写数,然后学生在书上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认识8、9。
(1)谈话:认识了6和7,接着要学习哪个数?
请小朋友在小组里先数一数,数出8个物体,再讨论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表示数的8个。
学生交流并拨珠表示8个,再让学生找出数字卡片8认读。 指导写数:分析8的字形(“8”像葫芦做水瓢),指导写8。(写8比较难,重点指导)
(2)提问:想一想,你能数出哪9个物体?数给大家看一看。 谁来拨珠表示数出的9个?(拨珠后数一数) 这里剩下的一个数就表示(9)。(读数) 指导写数:观察9的字形(“9”像勺子能舀汤),指导写9。(提醒9要一笔写成) 5.认识数的顺序。
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顺序说说学过的这几个数吗?互相说一说。
出示直尺图,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数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了解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
让学生从小到大读一读,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不看尺子,你能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数一数吗?从大到小数一数呢?
三、练习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一读题里的数,明确练习要求。 学生涂色,全班交流、反馈,检查纠错。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来画图形,上面的数是几,下面圈里就接着画满几个。 学生独自画,金班交流、反馈。
你知道原来的几个和你画的几个合起来是几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直尺图,让学生按顺序读数。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补充问题:3离1近一些还是离9近一些?
排在3前面的是哪个数?后面呢?3排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最靠近5的是哪两个数?(或与5相邻的是哪两个数?)
哪几个数比7大一些,哪几个数比3小一些?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说说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请你把学过的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互相看一看。 你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试试看。
课题:认识6-9各数练习 课时: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画画、比比、说说等活动,进一步加深6-9各数的认识,加深体会一个数可以分别表示几和第几,认识9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用不同符号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情境里数出这些数,会解决有关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发展数数、观察、比较和抽象,以及用数学方式表示结果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体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体验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方法,发展数的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是表示现实物体个数的,感受数与数的联系,产生对数数与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顾内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提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6-9的认数,进一步了解这些数的知识。看看哪位小朋友对这些内容都学会了,好吗?(板书课题)
二、组织练习 1.基本练习。 (1)画图计数。
这里有6、7、8、9四个数(板书),你先选一个数写下来,再画图形表示。选好数想画什么图形就阃什么图形,只要个数画对了就行。组织交流,看画得对不对。同桌互相检查。
(2)用数说话。
你能数出6个、7个、8个或9个物体吗?同桌一起数一数。 指名交流,数一数物体。
还能用这些数说一句话吗?哪位小朋友来说说看? 2.练习几和第几。
(1)做“想想做做”第4题。
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朵花? 让学生按要求圈一圈、涂一涂。
交流反馈,说说各从哪里数起的;圈的“6朵”表示的是什么,“第7朵”圈了几朵,表示的是什么。
指出:圈6朵表示一共的朵数,涂第7朵是指从右边起排在第7位置上的那一朵。 追问:这一排花右边还有几朵没有圈?左边起涂红色的是第几朵?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几和第几的区别,请你自己完成第5题。
交流反馈,结合交流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注意第(2)题是从哪边数起的。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目情境图。
让学生数一数,说说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套圈比赛谁得了第一?为什么小猴得第一呢?说说你的想法。
指出:谁得第一,是比较套圈的多少决定的,也就是要比较套中个数的大小,现在就来练习6-9的大小比较。 3.比较大小。
(1)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顺着和倒着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从左往右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指出: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越往右数越大。
让学生说说6前面有哪些数,比6大还是小;6后面有哪些数,比6大还是小。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说明要求,明白要比较大小,让学生完成。
交流反馈,结合提问为什么6<8、9>7,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几个比几个少或多,或者直尺上谁排谁的前面或后面,或者画图比较。 (3)做“想想做做”第8题。
看图:苹果和梨谁比谁多?怎么看出来的?
指导学生画一条虚线,把苹果里跟梨对上的与多的分开成两部分。 追问:哪一部分是多的个数?看图想一想,在书上填一填。 交流,要求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没有跟梨对上的是多的个数,有4个。) 强调:从图上看,苹果比梨多4个,反过来就是梨比苹果——(少4个);如果说梨比苹果少4个,反过来就是苹果比梨(多4个)。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看图:6个小朋友来跳舞,这里舞鞋够不够?请大家想一想、议一议。
交流.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数来表示这里是几大于几,或者几小于几吗?
说明:舞鞋7双,小朋友6人,可以写成7>6,或者6<7(板书),所以鞋够了。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说明题意,让学生先填写一个合适的数,再想想还可以填哪些数。
交流讨论。先交流填写的不同数,再讨论每小题还可以填哪些数,了解填数范围。 4.写数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1题。
提问:昨天写数时,你觉得哪几个数最难书写?
教师示范写数,学生在日字格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写数时笔顺、数的结构形状,使学生书写规范。
三、练习小结 1.提问。
回忆一下,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已经知道了6-9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听了同学的交流,你觉得还有哪些不很清楚的地方吗? 2.介绍“你知道吗”。
读一读,让学生看图,互相说说1、2……9 各是怎样表示的。
让学生交流看懂了什么,用手势做一做。
课题:10的认识 课时: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10的认识过程,知道10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初步会用不同方式数物体个数,会读、写10;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的形成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数数能力,体会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初步感受10个一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数感。 3.使学生体验数可以表示具体事物的个数,生活实际中处处都有数,逐步产生对数学的情感;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10的认识和读、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9个各民族小朋友(例7主题图里的一部分) 。
引导:马上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国庆。
请大家看图数一数,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提问: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出9?(拨数珠数一数) 2.引入新课。
在情境图中增加一个小朋友。
提问:你知道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认识数10 1.数数。
谈话:这里究竟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呢?在小组里数一数、说一说。
组织数数交流,再集体数一数,明确图里有10个小朋友在跳舞。 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或人是10个的?自己数数看。 让学生交流数出10个物体。 2.数珠表示。
追问:图上小朋友的人数、刚才大家数的物体或人,都是几个?
提问:这10在计数器上再怎样拨珠就可以表示它?(添拨1颗显示成10颗珠) 我们一起数一数这里的数珠。 追问:这里的数珠表示几? 3.读数写数。 说明:“10”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数来表示,(板书:10) 让学生读10。
提问: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点不一样,它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 说明:“10”由“1”和“0”合起来的。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在日字格上示范)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注意两个数字不要写
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开。
要求学生在书上描写、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再指名在黑板上写一写。 追问:小朋友今天又认识了几? 4.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
提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0,你知道10排在几的后面吗? 出示直尺。
请小朋友自己从0开始按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
大家一起从小到大读一读,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指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直尺上的数。 指出:直尺上的数从左往右越来越大。
提问: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可以结合说明9前面和后面这两个数就是和9相邻的两个数)
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 1.数数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排在桌上,说说是几个一根,是几根。再把10根小棒捆成1捆。
提问:1捆小棒是几根呢?这1捆是几个十根?(引导学生模仿说:1个十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①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多少颗樱桃。 提问:你数出的是几颗樱桃?
你是怎样数出有10颗的?数给大家看一看。(相机表扬两颗两颗数的学生) 说明可以两颗两颗地数,井指导学生学会这样数。再在书上填数。 ②伸出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伸出右手,数数有几个手指。
让学生看图先想一想:你能怎样数出这一双手上有几个手指,再用想到的方法数一数。
交流数数方法,再要求学生五个五个地数一数。 指出;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像刚才这样,几个几个地数出一共是几个。 2.巩固数序。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直线上表示的数,想想□里填哪个数,填一填。 出示学生的填写结果,让学生一起按顺序读一读。
提问:8离10近一些还是离4近一些?比8小的数有哪些,比的呢?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写一写,再按要求读一读。
让学生从小到大记一记。 3.练习几和第几。
(1)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题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边数起的。 让学生填空,再交流。
追问:这样数,第6张是哪个数?第4张、第7张、第9张呢?1在第几张?2和7呢?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并填空。
让学生数一数,从左起戴帽子的小鸭各排在第几;从右起哪儿只戴帽子。 提问:10只小鸭和第10只小鸭的意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4.比较大小。
(1)做“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交流完成情况,并适当提问,如;7>6、7<9表示什么意思? (2)做“想想做做”第8题。
学生数一数、填一填,再交流每次各用几根。
提问:哪个图用的小棒最多,哪个图用的小棒最少? 像这样摆,后一个图比前一个要多用几根小棒? (3)做“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形,观察图上一个对一个地比。
提问:△和□比,哪个多?你能找到△多的个数在哪里吗?找出来画一条线把它分开来,会吗?
在课本上数一数、填一填,再交流结果。
说明:□比△少3个,就是△比□——(多3个)
三、回顾总结,感受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个数,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想一下,这节课10的认识和练习有哪些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课题:1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 课时: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数数、写数练习,初步学会用不同方式数数,能进一步熟练地数数、写数、读数,能写出直线上的点表示的数;能进一步认识和判断几和第几,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写出比一个数大或小的数。
2.使学生提高数10以内数的能力,感受不同的数数方式;体会直线上点与数的对应关系,了解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与大小关系,培养初步的数感;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可以表示生活里事物的数量,体会生活里几个几的现象;培养思考的意识和认真练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的数数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0以内数的数字卡片,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任意出示10以内数的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并摆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边摆圆片边数数,从1数到10。 让学生数数:从0数到10,从10数到0。 说明:这些数就是我们认识过的10以内的数。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10以内数的认识。
二、练习数数写数 1.做练习二第1题。
谈话:在生活里,我们经常要用数来说明什么有多少,小朋友学了10以内的数,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让学生互相先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尽可能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说明:我们要想知道什么有多少,可以数一数,就能数出是多少个。 2.做练习二第2题。
(1)谈话:现在就来数一数平时餐桌上能看到的一些东西。请小朋友看第2题,老师一边读,小朋友一边数一数、填一填。好吗? 教师读题,学生数数、填数。
学生交流填写的结果,结合图画集体订正。
(2)提问:筷子有8根是怎样数出来的?(可能一根一根数、两根两根数) 引导:筷子有几个两根呢?一起数一数。(领学生数:1个两根、2个两根。3个两根、4个两根)
你能两根两根地数出8根吗?我们一起来数:2、4、6、8。 让学生自己两根两根地数一数,再集体数一数。 提问:你能两个两个地数数你们小组有几人吗?
说明:数数时除了1、2、3……这样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像刚才那样两个两个地数。
(3)引导:苹果一盘几个?有几个3?(引导数一数:1个3、2个3、3个3) 你能几个几个地数出苹果是9个?(一个一个数、三个三个数) 启发:哪位小朋友来三个三个地数出9个苹杲?老师指着图。你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4)提问:蛋糕每盒几块?你能怎样数出有8块? 让学生一起四个四个地数出8块。 追问:几个4块是8块?
小结:生活里数数,有时要数出几双、几盘、几盒这样数,有时要数出一共有多少个。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板书。一个一个地数 几个几个地数)
3.做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先数一数一共几个苹果,填一填,再交流数的结果。
引导:请小朋友给正中间的一个涂红色,再数一数它的左边、右边各有几个,填在括号里。
让学生交流涂色和括号里的结果,并举手表示左、右。
数数:请大家数一数,从左边数起,涂红色的苹果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起,涂红色的苹果是第几个。 4.做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盆花。
引导:第1盆有3朵花,从图上找一找,是从哪边数起的。 教师读题,学生数数、填空。
学生交流数、填的结果,结合图上看数得对不对。
追问:几和第几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还能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
指出:一个数可以表示数出的物体一共有几个,也可以表示一个物体排在第几个位置上。(板书:一共几个 第几个)
三、练习大小比较 1.做练习二第5题。
谈话:请小朋友看第5题,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数。你能把这些数填出来吗?自己填一填。
学生交流填写的数,再按顺序从小到大读一读、从大到小读一读。
提问:5和7中间的数是几?6的前面一个和后面一个相邻的数各是几? 提问:直线上的这些数里,哪些比8小?哪些比7大?
追问:比8小的数排在8的哪边?比7大的数排在7的哪边呢?
小结:我们观察一下,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左边起越往右这些数就越来越——(大)。
2.做练习二第6题。
谈话:小朋友已经知道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了,现在请大家完成第6题。如果有困难,可以看看上面直线上点表示的数想一想,再填写。 学生完成。
学生交流填写结果,不同的填法可以让学生思考填得对不对,说说每题可以填哪几个数。
小结:刚才大家有不同的填法,一个□里可以填几个不同的数。从上面直线上点表示的数里也可以看出:在一个数右边的数都比这个数大,在一个数左边的数都比这个数小,可以按这样的规律在□里填写符合条件的任意一个数。 3.做练习二第7题。
让学生数一数蓝色三角形和灰色三角形各有几个,说说哪种三角形多。 追问:蓝色三角形比灰色三角形多,就是几大于几?(板书;10>6) 4.做练习二第8题。
让学生看中间方框里有几个○。
引导:你能看懂这题要怎样做吗?自己想一想、画一画。 交流:这道题要怎样做?
左边画了几个○?右边呢?你是怎样想的?(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画的不同个数的○)
指出:中间的○表示7,用大于号连接,说明左边的要比7个多,右边的要比7个少,所以左边只要超过7的,都大于7;右边不满7的,都小于7。
讨论:如果要在下面□里填上合适的数,你知道怎样想吗?(板书;□>5>□,□<6<□)
指出:从左往右看,第一题的数要由大到小,第二题的数要由小到大。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第9题。
(1)请小朋友看第9题。从左边起,看看每个图里涂了几个格子,同桌讨论有什么规律;你接着在后面图里涂一涂,并在括号里填上每次涂的是几格。 学生涂色、填数。
学生交流每次怎样涂的,为什么这样涂。(对发现规律的学生表示赞赏、鼓励) 引导学生看图数数:1、3、5、7、9,再让学生这样数一数。
启发:小朋友能从2开始两个两个地数到10吗?我们一起试试看:2、4、6、8、10。再让学生这样数一数。
(2)引导:数一数,每个图里都有几个小格。 你任意选一个图,看看10个小格又分成几个涂色的和几个空白的,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说选的哪个图,分成几个和几个。 2.做练习二第10题。 引导:我们来玩一个铺地砖的游戏。你先数一数:图里已经铺了几块红色的长方砖? 现在我们要在空白的地方也铺这样的长方砖,还要几块就能铺满呢?请小朋友先画一画,把地砖铺满,再数数还要铺几块。
学生交流画的图,数数还要几块。
五、练习总结 1.小结。
这节课你练习了10以内数的哪些知识?有哪些新的收获? 2.做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的图。 指着图引导思考:2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3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4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
想想看,照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几个结?看谁先想到。 学生交流结果和想的方法,确认要打7个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