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课心得沈娜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一堂真实的语文课

——听《母亲的鼓励》有感

沈娜

4月20日,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母亲的鼓励》一课。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并不太了解贾志敏老师。开课前的时间,我看到台上站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觉得我可以这样称呼他)我心里想这爷爷这样老了还可以坚守讲台,挺厉害。然而一节课过后,我从心眼里佩服这位老师,觉得他是真厉害。贾志敏老师今年75岁了,已是满头白发,在他的课堂上没有课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动的表演。而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纸教材,就是这样的简单,但却让学生有所提高。我在我的听课心得上当时记录了这样的一段话:“一位极具亲和力的75岁老教师。他的语言极具亲和力,他用爷爷般的爱疼爱孩子。重视孩子说话语言的培养,说完整的话,有所问定有所答。”在他的课堂中我和那些学生一样,有了不少的收获。

一、导入

贾老师执教的是《母亲的鼓励》这一课,开课时他和同学们打招呼,问:“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他随即说到:“哎呀,难听死了。”“老师好就行了”。学生于是又重复说了几遍“老师好”,直到他满意了。贾老师直接讲课、直接如题,他说谁的字写得好,就上来在黑板上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写出来,其他同学观察笔画顺序是否正确。学生上讲台写出母亲,他指导学生一遍一遍的读母亲,强调亲是轻声。他又找学生说谁能写出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需要的一种手段,学生写出鼓励。等将课题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课题时,贾老师让我知道了我和所有上课的学生一样,共同读错课题。如:我们一般都读17《母亲的鼓励》,而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第17课《母亲的鼓励》。就在这短短几分钟中,贾老师不煽情,每句话真实自然,学生们读词语读的不好,贾老师就说“哎呀,难听死了。”直到指导学生读到他满意。

二、理性评价学生

在学习课文时,贾老师将生词巩固后,就让学生自己读文,看看文中母亲对孩子有几次鼓励?分别怎样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他不时

的在学生中间走动,不时抚摸下孩子的头,纠正坐姿。学生汇报朗读好时,贾老师是这样评价学生的“这个小孩读的最好。这个小孩贡献最大”,学生说的不好不对时他说:“嗯,不对,这里应该是„„”有学生没有听清问题,他说:“你刚才没听啊,你要听啊!”他的评价中有表扬,有批评,学生不足,他一字、一词、一句指导修改。学生读德好,说得好,他不吝赞词,抬高声调的夸。正是在这批评与表扬、宽与严之间渗透出一种真挚的爱。他的评价中丝毫没有矫揉造作,是那样的真实,他不会一味的说言不由衷的话,甜的发腻的夸奖。真正的爱应该是严格加奖赏,表扬与批评,而贾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这种严格教学和慈悲关爱相结合的真爱氛围。

三、借教材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在讲课文内容时,老师要求学生用笔写下“母亲离开了学校,她是怎么对儿子说的?”学生们兴趣很浓,各个认真地写了起来。等到交流汇报的时间到了,学生们迫不及待的汇报。在他们汇报的过程中,贾老师不停的指导学生应该带有感情的去读。贾老师的语感特别好,他认真地指导每个学生。无论从学生的说话、还是写话,贾老师都是扎扎实实的训练。

课后,贾老师做了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为什么令人不满意》。他提到:叶老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就是教人说话、写文章;他说老师要借助课文教孩子说话、写话,他还提出让孩子多读书的重要性。。在说话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语感,培养语感不分年级。他强调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 ”,让孩子们的读书就像说话一样。

真实、朴实、扎实,这是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对教育的诠释和感悟,同时,也是我在这次聆听名师课堂的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