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 高二分班考试(语文·答案)
语文答案
1.D 2.A 3.A 4.B 5.A 6.C 13.B 14.C 15.C
7.(1)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处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给3 分‚权幸‛‚嫉‛两处,每处1 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启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表,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 分;‚忠谠‛‚报‛两处,每处1 分。)
8.答:特点:①首联突出了村野的荒凉、萧索,②颈联突出了道路的幽寂、苦寒。(2分) 作用:① 寓情于景,诗人在衰败落景的描写中,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和孤寂之情
②反衬了友人来访的真情和自己对友人来访的惊喜。(3分)
9.答:①同遭贬谪的失意 ②友人来访的惊喜 ③诗人孤居的寂寞 (每点2分)
10.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 (1)【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5分。多选不给分。A项‚为追求艺术‛的说法不太准确,应该是‚为成全对方的艺术追求‛;B‚一种虚荣心‛的理解不恰当,应该是‚乐观坚强‛。D‚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的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参考答案】结局出乎意料: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
结局合乎情理:①德丽雅挣钱回来‚疲惫不堪‛为后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沙‛为后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②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挣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回来为下文做烧火工埋下伏笔,在一个星期六晚上乔回来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做烧火工埋下伏笔。
【解析】6分。结局出人意料2分,(德丽雅和乔)每一点1分;结局合乎情理4分,(德丽雅和乔)每一点2分,每一点中有两条各1分,意思对即可。
(3)【参考答案】①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尽管被烫伤却因骗丈夫而哭泣。 ②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
③坚强乐观。在生活困窘中相信生活会变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的保持着积极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解析】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套语不作分析给一半分。注意题干问的是‚性格特征‛。若学生答‚勇敢、自立、纯洁‛等视分析酌情给1分,若答‚不诚实、软弱、虚荣‛等不给分。 (4)【参考答案】
含义: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任何牺牲;
②只要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效果:①(情节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完整;
②(人物形象上)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他们因爱对方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③(内容主旨上)层层深入,表现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1
【解析】8分。含义4分,一点2分,若学生分别说明三处的含义,只要意思对也可,注意三处的角度有所不同。效果4分,每一点2分,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说法合理也可给分。
12. (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B.‚主要原因‛错,只是原因之一,无主次之分。D.‚但由于他对战争形式的估计不足‛错,见‚但到抗战胜利,终因‘乱世治学’‘生事颇窘’‛一句;E.‚全方位‛错,主要是事业建树和民族情怀两个方面。)
(2)①在战乱年代,仍勤奋治学。30年代,在国难当头的历史时期,张岱年克服苦难,矢志求学,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论外界的实在》一文赢得高度评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岱年开始动笔撰写哲学理论专著(2分);
②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坚信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会消灭,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会消失,我们的民族不会灭亡。保持民族节气,不与日本侵略者合作(2分);
③坚守民族文化,但放眼世界,心中想着为世界文化做贡献(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他有从深厚的爱国情怀转化而来的强烈的求真之志(2分);
②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生命力的高度自信(2分);
③他相信勇猛弘毅的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应对民族危机(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张岱年先生的这一观点指出了知识分子投身民族救亡的正确途径(2分);
②当民族面对危亡的时候,救亡图存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2分); ③知识分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才能使自己的民族责任发挥最大作用(2分);
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真理和知识技能对民族救亡起到鼓舞、指导和引领的作用(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 【答案】①表示‚没有时间读书‛(读书的时间很少)
②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或‚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 ③最该读的书没人读
17. 【答案(示例)】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六.写作(60分) 【审题立意分析】
材料的关键词:‚慈善‛‚艺术支持‛‚实用技能‛‚需要‛
讨论的焦点(核心)是对缺少机会的农民工的子女给予艺术支持服务的做法,很多人给予赞美,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主张应给予扶助对象实用技能的培训。
1.从‚赞美‛杨澜的做法的角度立意:(精神、心灵、审美的引领)
‚生活不止有眼前苟且,更应该有诗和远方‛、‚给缺少机会的孩子提供艺术支持,也是针对他们的需要‛、‚温饱不是谈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成就完美的人格‛。 2.从反对杨澜的做法的角度立意:(物质、生存、实用技能的提升) ‚薄技在身,胜过良田万顷!‛实用技能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3.还可从‚最迫切的需要‛的角度立意:
无论从那个角度,都需要从如何进行‚慈善‛的点去思考;而‚最迫切的需要‛可以是因人而异。有艺术天分特长的孩子,更需要艺术的扶持。一般的子女,首先应该立足于学会生存。 ‚慈善,从实际出发‛‚人所欲,施于人‛‚给孩子一双翅膀‛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