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歌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中小学生歌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唱歌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一个人对一件事物充满兴趣,就会对此事拥有无限的热情和动力,使人对此事集中注意力,同时心情愉悦,这种状态会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反之,若对此不感兴趣,人的精神就会变得疲惫、甚至颓废,对事情毫无热情,甚至说对未来不抱希望,觉得毫无发展前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歌唱训练,一定会唱不准。所以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新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歌曲的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对每一首歌曲都充满新鲜感。
(二)唱歌姿势不正确
赏心悦耳的声音的发出是需要方面的协调配合的,它需要良好的呼吸平衡,协调身体的各个机能,来协调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力,使之变的平稳。显然,没有正确的唱歌姿势作基础,没有多个器官的相互协调,就不能发出赏心悦耳的声音,如果没有合适科学的唱歌方法做指引,那么音准一定会出现问题,比如说,一个人的呼吸状态就是影响音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人的气息过浅,就会使他发出的声音偏高,如果一个人的气息太重,就会使得声音流动受到阻碍,发出的声音因此容易偏低。同时,音准的准确度高低还受声音位置的影响,如果声音位置偏低,那就会导致音准也变低,歌唱技术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是学会如何运用高位置的声音,如此才会使音准较之其他平稳很多。
(三)音乐表现力较差
很多人在演唱歌曲的时候,缺乏音乐表现力,他们的演唱好像是僵硬的背诵歌词一样,让听者感受不到旋律和节奏,因而,无法将歌曲的真情实感与内涵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给大家。听者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不再是享受,而是一种疲劳,有的甚至 是一种折磨,有的甚至有气无力,该强的地方让人感觉不到强,掌握不好节奏。因此,应该加强他们对音乐情感的体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学生的速度、节奏、力度对音准产生影响
一般年纪较小的孩子情绪都比较敏感,容易受环境干扰,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他们的情绪也开始逐渐的紧张,变得容易激动,开始缺乏控制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机体的发声器官也逐渐变得紧张,呼吸变浅,导致音准变高。同样,当演奏的速度变得非常慢时,特别是在低音区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开始缓和,机体逐渐放松,发生器官也在不断的松懈,没有了呼吸器官的支持,音准也逐渐变低。同理,一些难度较高的,混合着一些技巧性的音乐,或者是带有复杂节奏的音乐,节拍速度等的转换较为频繁就有可能会使个别同学产生压力,会跟不上音乐的步伐,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紧张,这种对音乐的反应一般来说都是一样的,因此,复杂易变的音乐对学生造成的效果大都是相同的,他会使机体变得压抑,同时会使人的反应能力变得迟钝,这是因为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能力在减弱,使得机体的听觉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给音高的准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力度下,机体唱强音时会使用更大的力量,来达到那个高度,这个时候,气息如果控制不好冲击到声带,就可能引起音准过高的问题,而在高声区唱弱声的时候,最能体现是否真正掌握了声音的技术,为了达到音准,要保证呼吸畅通和身体各个机能的协调,还有保持声音处在高位置。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一)积极进行兴趣引导
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学生的兴趣被培养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够事半功倍了,学习音乐应该注重对它的兴趣,注重音乐给自身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去学习技巧,这样就丢掉了音乐本来的意义。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应该是首要的任务,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学会吸引他们,有趣的东西自然会为人所吸引,所以要增加歌曲本身的趣味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开展一些跟歌唱有关的活动,设计一些比赛的环节,通过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使他们都能参加如这一活动,在玩乐的同时也进行了训练,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以后积极主动的来参加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不同年级的孩子的兴趣培养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方案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对学生的歌唱姿势进行矫正
歌唱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受欢迎,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唱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唱歌的正确姿势,大多数的学生对唱歌姿势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因此,作为老师,要耐心的给同学予以示范,同时,要细心地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歌唱训练中就形成一个不好的习惯,要让他们自信,昂首挺胸,不能养成因为上台之后的心里紧张造成的声音颤抖,四肢无力发软,低头闭眼等等不好的习惯,而应该从教学的一开始就交给他们唱歌时身体基本的规范,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予以提醒,帮助他们纠正坏毛病。正确的站姿为双脚一前一后站立,或者两脚微微分开也可以,以保证唱歌时身体平衡稳定为宜,身体的上半部分可以稍倾,但是不能弯曲,保持姿态优美,面部肌肉要放松,不能僵硬,嘴角微微上扬,两眼平视前方。可以依据歌曲所传达的感情适当的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同时可以与观众或是他人进行眼神交流。但要注意不能斜视。
(三)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要想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逐渐变得成熟,他们对歌曲的节奏、歌词、情感等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且,他们也开始逐渐有能力去对比不同歌曲之间的节奏与情感等,或者说他们也在不断地感受着不同的节奏与情感给音乐带来的不同的效果,这个阶段是一个需要锻炼的过程,需要老师合适科学的进行指导,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勤奋努力。
(四)提高学生的音准
要提高学生的音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二是对他们进行声音技术方面的练习。歌唱会受到听觉的影响,听觉训练很容易实行,老师应该多多提醒学生,在歌唱训练的时候,把精力主要放在听上面,而不只是关注唱。应该更加注重听觉的感受,自己用耳朵逐步的去领会与感悟,同时教给学生要多用轻声练习,要从轻声中找到特点,能够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声音,体会不同声音的特点,同时,要注重更高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更加重视内心听觉,而非我们日常所说的听觉,要提升学生的境界,让他们自身去感悟,一定要在心里听到所要到达的高度,另外,作为老师,一定要对音准进行正确的把握,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体会老师音准的控制力。上文中,我们也有提到,好的声音是机体各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