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

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二o o二年六月 重庆中草药研究 第1期(总第45期) 3 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 余再柏 李泉森 秦松云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摘要重庆400065) 通过部分实地考查,查阅标本及相关资料,基本弄清了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地 理分布、药用功效、提取皂素主要种类的收购情况及现状,摸清了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家底,为 开发利用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薯蓣属药用植物资源 薯蓣属植物全世界约600种,广布于热带 年来的掠夺式采挖,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 及温带地区,我国约有49种,主产西南和东南 现将19种薯蓣属植物予以介绍,以下薯蓣 属植物按中国植物志16卷1册的顺序排列。照 《重庆中药志》的格式书写。 部,西北和北部较少。在薯蓣属植物中,只有根 状茎组的17种,1亚种及1变种才含有薯蓣皂 甙元。薯蓣皂甙元是目前世界上300多种甾体 激素类药物合成的起始原料,计划生育使用的 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Uline 1.1 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 中药名:穿山龙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苦,平。归肝、肺经 疗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 各种避孕药是这类激素药物的重要部分。自我 国50年代发现黄姜资源至今,我国甾体激素类 药物的生产大多依靠这一野生资源,也是出口 创汇的重要原料药。中医用薯蓣属植物治疗疾 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将薯蓣列为 上品,有“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 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的记载。《名医 别录》载有“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降气,止腰 痛,补五脏,除烦热。”的功效。 气管炎、跌打损伤、疟疾、痈肿。 分布:万州全区、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林边、 河谷两侧或灌木丛中。山脊、路旁、沟边也有。 1.2 柴黄姜D.nipponica Makino Subsp.rosth- omii(Prain et Burkil1) 中药名:穿山龙 1 重庆市薯蓣属植物的中药名、分布、 生境及药用价值。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标本馆有薯蓣属药用植 物标本19种,分布于海拔100—2300M的不同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同穿龙薯蓣 疗效:同穿龙薯蓣 分布:酉阳、武隆、涪陵、彭水、万州全区,南 川。 地带。盾叶薯蓣和柴黄姜主要分布于巫溪、奉 节、巫山、城口、云阳、开县、南川等县。叉蕊薯蓣 分布于涪陵、武隆、彭水、酉阳、黔江、秀山、石柱 等县。黄山药仅南川金佛山有少量分布。南川金 佛山所有馆藏19种薯蓣属药用植物都有分布, 但数量小。巫溪、奉节、巫山、城口、开县、万县、 云阳等县以前属于万县地区,简称万州全区。现 每年收购鲜黄姜均在1000吨以上,最高年收购 量在1992年前后达10000吨以上,由于近10 生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河谷,灌 丛和稀疏杂木林下及林缘。 1.3 蜀葵叶薯蓣D.ahhaeoides R.Knuth 中药名:蜀葵叶薯蓣 别名:龙骨七,穿山龙。 药用部位:根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第1期(总第45期) 重庆中草药研究 二0 0二年六月 性味:辛,苦,温。 中药名:九子不离母。 疗效:疏风,祛湿,健脾消食,活血消肿。治 感冒头痛,风湿痹证,食积饱胀,消化不良,跌打 损伤。 分布:南川(金佛山、柏枝山)。 生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杂木林 下。 别名:川I萆薜。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苦,微辛,微寒。 疗效: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胃气痛,湿热黄 疸,白浊淋痛,白带,跌打伤痛,湿疮肿毒,风疹, 湿疹,毒蛇咬伤。 分布:万州全区。丰都、武隆、彭水、酉阳、黔 1.4 山革薛D.tokoro Makino 中药名:山革薜。 别名:风车子 药用部位:根茎 疗效:退热利尿。 分布:酉阳、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100—1500m的杂木林 中。 1.5 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Wright 中药名:火头根。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味苦,微甘,凉,小毒。 疗效: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 消肿。 主治:肺热咳嗽,湿热。风湿腰痛,痈肿恶 疮,跌打扭伤,蜂螫虫咬。 分布: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城口、开县、 丰都、武隆、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100—1500m的破坏过的 杂木林间或森林,沟谷边缘的路旁,常见于腐殖 质深厚的土层中,有时也见于石缝隙中,平地和 高山都有生长,城口等县可见大面积栽培。 1.6 黄山药D.panthaica Plain et Burkill 中药名:姜黄草 别名:老虎姜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微辛,微甘,平。 疗效:理气止痛,解毒消肿。治胃气痛,吐 泻,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分布:南川(金佛山、柏枝山、黑山)。 生境:生于海拔1000—2200m的山坡灌木 丛中。 1.7 叉蕊薯蓣D.collettii Hook.f 江、石柱、秀山、南川。 生境:常生于海拔1500—2200m的河谷和 沟谷的次生栎树林和灌丛中。 1.8粉背薯蓣D.collettii Hock f.vaur.hypogla— uca(pMibin)pemt Ting 中药名:萆赫。 别名:白茯苓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疗效:利湿浊,祛风湿。主治膏淋白浊,带 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分布: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陵坡, 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 下。 顶生翅组一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ill 1.9 毛胶薯蓣D.subcalva Prain et Burkill 中药名:牛尾参 药用部位:块茎。 殊:甘,微辛,平。归脾,肺,’舟经。 疗效:健脾去湿,补肺益肾。治脾虚食少,泄泻,肾 虚遗精,水渴,肺劳咳嗽,跌打损伤。 分布: ̄Jil(东胜、马嘴、半河 时)。 生境:生于海拔800—2000M的荒坡或窿丛中。 基生翅组一Sect Opsophyton Uline 1.10黄独nbu[biferaL 中药名:黄药子 别名:红药子,毛卵 药片掊 位:块茎,珠芽。 性味:苦、寒。小毒,归肺,肝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二OO二年六月 重庆中草药研究 第1期(总第45期) 5 疗效: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 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 分布: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河谷边、山 谷阴沟或杂木林缘。 复叶组一Sect.Lasiophyton Uline 1.11 黑珠芽薯蓣D.Melanophyma Prain et Burkill 中药名:黑珠芽薯蓣 药用部位:根茎。 性味:甘、微苦,凉。 疗效:健肺益肺,清热解毒。治食少倦怠,虚 咳,尿频,咽喉肿痛,痈肿热毒。 分布: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1500—2200m的树林下。 1.12 毛芋头薯蓣D.Kamoonensis Kunth 中药名:滇白药子 别名:毛狗苔,毛芋头。 药用部位:块茎。 性味:甘,微苦,平。归脾、肺、肾经。 疗效:补脾益肾,敛肺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脾虚便溏,。肾虚阳萎,遗精白带,虚劳 久咳,缺乳,无名肿毒。 分布:秀山,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500—2100m的山沟,林 缘,路旁或次生林中。 1.13 高山薯蓣D.henryi(Prain et Burkil1)C.T. Ting 中药名:高山薯蓣。 药用部位:块茎。 疗效:解表散寒,止咳。 分布:南川(金佛山,柏枝山)。 生境:生于海拔1700—1800m的阔叶林 下。 1.14 五叶薯蓣D.pentaphylla L. 中药名:五叶薯。 别名:毛狗苕。 药用部位:块茎。 性味:甘,平。 疗效:补脾益。肾,利湿消肿。 分布:万州全区及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林边或灌丛 中。 周生翅组一Sect.Enantiophyllum Uline 1.15 薯蓣D.opposita Thtmb. 中药名:山药 别名:薯蓣,白苕。 药用部位:块茎,零余子。 性味:块茎,甘,平。归脾、肺、。肾经。零余子: 微苦、微甘,凉。 疗效:块茎,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 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 肾虚尿频。零余子,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治湿热 丹毒。 1.16 日本薯蓣D.japonica Thunb. 中药名:山药。 别名:野山药。 药用部位:块茎。 性味:甘,淡,平。 疗效:补脾健胃,益肺滋。肾。治脾虚泄泻,。肾 虚遗精,带下,小便频,虚劳咳嗽,糖尿病。 分布:南川(金佛山、柏枝山、大佛岩)。 生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林中湿润 处。 1.17 薯莨D.cirrhosa Lour. 中药名:薯莨。 别名:浆头,薯莨。 药用部位:块茎。 性味:苦,凉。小毒。 疗效: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咳血,咯血,呕血,尿血,便血,崩溃,月 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 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 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分布:涪陵、云阳、南川。 生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 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叶林中,灌丛中或林 边。 1.18 山薯D.fordii Pmin et BurkiU.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第1期(总第45期) 重庆中草药研究 二OO二年六月 别名:土淮山药。 药用部位:块茎 疗效:健脾胃,补肺肾。 分布:南川。 生境:生杂木林下或灌丛中。 1.19参薯D.alata L. 中药名:毛薯。 别名:脚板苕。 药用部位:块茎 性味:甘,微涩,平。归脾、肺、肾经。 疗效: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 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虚劳咳嗽,消渴,疮疡溃烂,烫火伤。 分布:彭水、秀山、南川。 生境:野生或家种。生于海拔500—1600m 的向阳处。 2 重庆市薯蓣属药用植物检索表(略) 3 小结 3.1 薯蓣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性较强,重庆市 所辖的巫溪、巫山、奉节、云阳等长江沿线地区 以盾叶薯蓣和柴黄姜为特有种,为道地药材。酉 阳、秀山、黔江、彭水等,以又蕊薯蓣为主要分 布。穿龙薯蓣为广布种。 3.2 重庆市周边的四JIl、湖北、湖南、陕西、贵 州等省都在大力发展盾叶薯蓣的人工栽培,全 国栽培面积已达15,000km 以上。我市仅城口 有500km 栽培。作为资源大市,原料多被周边 的省市调走,值得加强管理,就地进行栽培和资 源保护。 3.3 盾叶薯蓣由于产地、环境和海拔高度的 不同等因素,皂素含量差异较大,如重庆的巫 溪,经测定皂素含量0.90%一2.10%,平均 1.68%,平均溶点变幅201.9—204.2。城口盾 叶薯蓣皂素含量4.18%,平均溶点203.9— 207。调查中也发现城口和巫溪产盾叶薯蓣在根 茎色泽和苦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城口产色 泽鲜黄,苦味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l6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54 【2】骆红梅,黄纪欧.中药材2001.24(7):474—476 【3】李子辉,程新奇等.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 203—204 【4】周继名,杨家珍等.中药材1985(3):2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