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业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修订草稿)
课 程 名 称:幼儿心理学 课 程 类 别:必 修 课
制 定 时 间:2011年3月30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制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8年制定)
一、课程类型: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无
三、学 时:68学时
四、课程概述:
1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根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六、教学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体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构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提高认知能力。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心理学内容,采用课堂角色扮演、现场实验、观看心理实验教学片等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实验见习实习: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多接触幼儿,熟悉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心理现象,使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和幼儿生活实践以及学前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及对象;了解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科学的儿童观。
教学重难点:心理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 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二、理论研究法
第三节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一、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
3
二、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功用,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特点,幼儿教育中发展幼儿感知觉应该注意的事项;记忆的概念、种类,记忆的过程,幼儿期记忆发展的特点;思维的基本特征,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了解: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婴儿的记忆,表征、概念、解决问题和推理,社会认知
教学重难点:根据幼儿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发展的特点,如何促进幼儿的感知觉、思维的向前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3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
二、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三、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4
第二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概述
二、婴儿的记忆
三、幼儿的记忆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
二、儿童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三、表征
四、概念
五、问题解决和推理
六、幼儿的社会认知
第三章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作用,幼儿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情,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5
教学重难点:幼儿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早期情绪的发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二、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三、 幼儿的情绪
四、 影响幼儿情绪的因素
6
第四章 幼儿的社会化
教学要求: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概念,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安思沃斯划分的儿童依恋的类型,同伴关系的作用,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了解:婴儿期及幼儿前期社会化涉及的诸方面内容。
教学重难点: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 前语言时期的发展
二、 语言——社会化的开端
三、 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
四、 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
7
一、 婴儿与他人
二、 依恋的发展
三、 依恋的作用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 同伴关系的作用
二、 同伴交往的特点
三、 幼儿交往的策略
四、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五、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
一、 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二、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8
第五章 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幼儿性格、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理解:气质与幼儿教育;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性因素。了解: 个性、气质、性格的概念;气质的类型及特征;自我意识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气质与幼儿教育;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性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 气质的概述
二、 儿童气质的类型和表现
三、 婴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四、 婴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
五、 气质与幼儿教育
9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 性格的概述
二、 幼儿性格的特点
三、 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一、 幼儿的自我意识
二、 幼儿的性别化
第六章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学要求:了解: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的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0
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一、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二、 影响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二节 积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一、 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二、 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三、 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
四、 维护幼儿的自尊
五、 爱护特殊儿童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几种国内外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国内外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11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一、 什么是发展理论
二、 发展理论的主题
第二节 成熟学说
一、 成熟的重要性
二、 发展的方向性
三、 发展的波动性
四、 育儿观点
第三节 行为主义发展法理论
一、 什么是行为
二、 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12
三、 观察学习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一、 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二、 认知发展阶段
三、 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
第五节 中国儿童心理学家的发展观点
一、 陈鹤琴的儿童观
二、 朱智贤的儿童发展观
第八章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1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一、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二、 幼儿心理学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早期教育必训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一、 正确看待早期教育的发展效应
二、 早期教育要允许多元发展
三、 早期教育要坚持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
修订起草:黄 果 李红云
2011-3-27
九、主要参考文献:
1.高月梅、张泓编:《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潘庆戎、白丽辉编:《幼儿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
3.陈帼眉、姜勇编:《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谢弗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林勇海著:《幼儿教育心理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周念丽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