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大纲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代码:0910312201

学 分:2

学 时:34(其中:讲课学时:30,实践或实验学时:4 , 上机学时: 0 )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建议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陈水平,郑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开课系部: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本学前教育教材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必备的专业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学前教育观,有效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教材结构布局上体现综合性,从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视角设置教材结构,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托幼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岗位需要的学前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增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不仅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形成良好素养,又要能够利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幼儿教育事业服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生学习其他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心理发展趋势及特点 难点: 学前儿童的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

教学要求:本章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学的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帮助学生了解该学科概况。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生理成熟 难点: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要求:本章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生理成熟、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内容进行阐述,帮助学生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类因素。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五节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

第六节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学派理论主要观点 难点:区别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各主要内容的异同点

教学要求:本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理论内容及主要观点、异同点做了详细介绍,旨在帮助学生从经典理论角度着手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二篇 0~3岁婴儿的发展 第四章 胎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

第二节 促进胎儿心理发展的措施——胎教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胎儿的发育进程及影响胎儿正常发展的因素 难点:如何对胎儿进行胎教

教学要求:本章对胎儿的发育进程及影响胎儿正常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用胎教促进胎儿心理发展的措施。

第五章 新生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征 第二节 新生儿的能力

2

第三节 新生儿的护理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新生儿的感觉及无条件反射 难点:新生儿的分娩过程及一般特征

教学要求:掌握新生儿的感觉及无条件反射,了解新生儿的分娩过程及一般特征,学会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护理。 第六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运动机能的发展

第三节 促进婴儿身体发展的措施——抚触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婴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婴儿身体发展的措施抚触的方法。

难点:识记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对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特点,促进婴儿身体发展的措施抚触等都进行详尽阐述 第七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婴儿记忆、思维和言语的发展一般规律 难点:学会有效运用策略促进婴儿认知的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婴儿感知觉、记忆、思维及言语的概念及特征和种类;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学会有效运用策略促进婴儿思维、记忆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八章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 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气质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自我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亲子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婴儿情绪情感、气质、依恋及同伴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类型 难点:如何促进婴儿社会性各方面的科学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婴儿情绪情感、气质、自我、依恋及同伴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类型,能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分析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表现。 第三篇 3~6岁幼儿的发展 第九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

3

第一节 脑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身体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动作的发展

重点: 幼儿躯体动作、双手动作的发展 难点:幼儿脑的发育关键期及脑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的大脑结构及发育进程及影响幼儿正常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 第十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注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思维的发展 第六节幼儿言语的发展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种类和概念

难点:能运用有效策略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等各方面认知的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种类和概念;掌握幼儿记忆和想象发挥在那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能运用有效策略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等各方面认知的发展。 第十一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 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发展的措施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了解情绪状态的种类; 难点:能运用有效策略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了解情绪状态的种类;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能运用有效策略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二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五节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措施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自我意识、性别角色、社会关系及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类型 难点:如何促进婴儿社会性各方面的科学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社会性等相关的概念;掌握幼儿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能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分析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表现。

4

三、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活动:采用“拼图式合作学习”,教师课前对每一章节知识内容进行任务切块。把任务融入到学习中,小组内每个学生对应每一个任务进行自我学习后,再与其他组员进行探讨,并阐述自己的收获或者疑惑。

基本要求:教师事先布置好任务、异质化分组。组内横向学习,组外纵向探讨解决问题。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四章 胎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第五章 新生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第六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七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八章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九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 第十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十一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二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合计 理论教学 学时 2 2 4 2 2 2 4 2 2 4 2 2 30 实践教学 学时 2 2 4 备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纯理论课的首选方法。采用讲授法,有利于遵循理论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既系统、全面地展开阐述,又能有所侧重地对重点难点的理论知识进行透彻分析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学懂读透相关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高效快捷地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模糊的理论知识点,适当采用讨论法。

(4)练习法: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特别是强化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消化吸收,将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求解、

5

在练习中增进知识。 2、考核方式建议

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程学习的精神面貌、参加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表现情况等。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2)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课程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目标参照测评,旨在检查学生对本课程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坚持依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3、提出相应的教材使用建议:本课程选择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规划教材,相对其他教材而已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理论性较强。其不足是对相关的问题的论述较为简单,缺少直观的案例支撑,所以教学过程中会根据需要增添相关内容,同时也会相应简约相关内容的陈述,以做到更为合理和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 六、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李燕,赵燕主编 华东师范学大学出版社 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周念丽、张春霞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振宇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5.《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6.《学前心理学》钱峰 汪乃铭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7.《幼儿心理学》李红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8.《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