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 一 ) 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认真核对医嘱并到血库取血。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仔细核对患者及供血者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血液成分、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
4、取血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字。
5、血液放置不可过久,以防变质;血液不能过凉,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6、输入前应再次核对。
7、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元菌技术操作规程。
8、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
9、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0、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药物不良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患者用药要严格核对
3、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毒麻药品要加锁,每日清点,用后登记。
4、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5、输液卡、输液用药要有两人以上核对,并放置“已核对”牌。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用药应现用现配,掌握配伍禁忌。
7、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药物热、胃肠道等变化。
8、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9、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出入院流程
一、入院手续
1、门诊医生开住院证。
2、诊室护士将住院患者送至导医台,由导医护士陪同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将交费收据交还患者,嘱其妥善保存。
3、介绍医院环境,将患者送到病房。
二、患者到病房后
1、病房值班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时安排床位、建立住院病历;须加床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2、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到床旁,妥善安置后请患者及家属详细阅读《双向协议书》并签字。
3、带患者或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并做好入院宣教,如病室内不准吸烟、饮酒,住院期间不准外出等;详细介绍入院须知,包括病室环境、作息时间、饮食制度、探视、陪护制度、医生查房时间、呼叫器的使用、物品保管、防火防盗、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
4、告知家属住院所需物品,将多余物品带回,保持病室整洁。
5、通知医生为患者做进一步检查(如为急危重患者,到病房后立即通知医生)。
6、责任护士对新入院患者做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7、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履行告知程序,取得患者主动配合。
8、遵医嘱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三、出院手续
1、患者出院由主管医生决定,提前一日告知患者,介绍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
2、为患者做出院宣教,包括病情观察、饮食、休息、睡眠、运动、正确用药、复查时间等。
3、将出院后用的药物核对、整理后,写清用法及注意事项,交患者或家属妥善保存。
4、向患者征求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5、整理病历,撤床头牌及各种治疗卡。
6、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清楚结帐单据和余款。
7、责任护士帮患者整理携带物品,并送出病房。必要时协助联系车辆。
8、床单做终末消毒处理后,铺备用床迎接新患者。
一、危重患者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 一、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 二、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挡。
• 三、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 四、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 五、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标。
• 六、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 七、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 八、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 九、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 十、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特护患者至少每1h记录一次,如有明显变化随时记录。
• 十一、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结,24h总结。
• 十二、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 十三、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评议能
力但意识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 十四、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
二、 围手术期质量关键过程流程
一、手术前:
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尿、大小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心、肺功能检查。
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而对现实、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恢复。
3、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患者应剪指(趾)甲、洗澡,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常规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4、胃肠道准备: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术前12h禁食,4~6h禁水。
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6、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8、术晨准备:按要求为患者放置胃管、导尿,患者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9、手术后用品准备:备好麻醉床、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二、手术后
1、搬运患者。
2、保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术后平卧6h;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⑴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⑶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⑷准确记录出入量。
⑸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4、术后并发症护理:
⑴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
⑵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日,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⑶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⑷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
⑸营养支持:术后应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护士应正确配制营养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则,严格无菌损伤,维持正常输液速度,做好出入量记录。
⑹疼痛护理:护士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