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我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和总结,作为一个教师要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并要从各方面教育好学生,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
标签:经验;角色;转变;总结;反思
The education teaching experience summarizes
Li Zhuo Cai Yunna
【Abstract】I carry o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sonsideration and the summary unceasingly, those who take a teacher to face is the general students, and must educate the student from various aspects, the new teacher who just graduated regarding one has the very great difficulty.
【Key words】Experience; Role; Transformation; Summary; Resonsideration
我发觉从学生到教师这个角色的转换,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各方面都需要大改变。因为作为一个教师要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并要从各方面教育好学生,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不断地上课,管理班级,遇到难题我会请教其他老师,并从中总结经验,慢慢地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我变得比较熟练。下面我分别谈谈我在教育和教学方面的反思:
1 在教育方面的反思
虽然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也接触了学生,但是对学生还不算很了解,以致于刚开始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敬畏,也感到陌生,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不知道学生应该怎么教育好,所以心里有一种压力。当我遇到不听话,不遵守纪律,对学习没有一点愿望的学生,我在教育上表现得没那么自信,自己也一度陷入沉重的思考和自责之中,心情有点灰色。可是我知道一味的沉痛灰心,只会将自己带进更深的,无可测量的深渊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应该怎么做呢?我体会到,比较有效、实际的做法还是把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会写下来,算是对我这个新教师的不成熟的一个月的工作总结。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突发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不要轻易地在学生面前暴露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些不足之处,要学会事后挽救,而不是抱怨。看出问题和抱怨问题,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事情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只有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才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对事情有益。当然,毕竟自己的经验尚浅,解决起来会显得棘手困惑。此时,可以平心静气的、客观地向别人求教,尤其是向同行的老教师求教。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教育智慧,积累教育经验。要让周围的人或是同事觉得自己沉着,冷静,遇到问题也是有办法的,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度。
还要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树立一种威信,给自己塑造一个的良好形象。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空许诺。一诺千金,第一次说到的没做到没做到,学生的心理上开始怀疑,第二次没做到他们就会蠢蠢欲动,到第三次他们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要让他们许下的承诺一一兑现,教师一定要做好表率。身教胜于言传,做人教育才是教育的灵魂。
要从心里对学生的爱。爱应该成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师魂就是爱。教师只有具备这种师魂,才能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兢兢业业做好教育工作,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去。
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管的对象,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用传统的严管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效果并不好。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很可能激活学生巨大的潜力,受益无穷,而教师一句不负责的言语,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学生悉心的关爱。好学生和个性顽皮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的爱。
2 在教学方面的反思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很多学生一门功课不好往往是由于不喜欢教他这一科的老师,造成偏科。所以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他教学手段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的心灵很纯洁,你尊敬他,喜欢他,他才能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心灵上的。
初登讲台时,由于备课比较充分,我总是能流利的把准备好的课上完,但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可是自己又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后来,在听其他老师课的过程中,尤其是自己的第一次汇报课过后,我渐渐明白自己的课失误在哪里了,那就是我只是在按照教案把知识点讲完,而没有更好的和学生进行沟通,整个课堂好像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我忽视了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这对于仅接触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无形中已经增加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困难。为此,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我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经常听课,无论是和我一样的年轻教师的课,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我都去听,并认真的做记录,每一位老师的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听课固然重要,但听过以后的总结和整合也一样不可或缺,只有把自己的课和别人的课进行对比才能找出差距,才能更好的补充完善、取长补短。所以我认为,我们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成长起来,就必须多学习、多听课、多请教。
课堂气氛也是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教师很难调动政治课的课堂气氛,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分析,是否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否肯定是学生内化后参与的一种真实表现。
对一些课程内容的处理上我也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教材里面有些要求一节课学习完的内容,真正操作起来是难以完成的,虽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积极配合,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真正能把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是不多的。这点,在后面的练习和测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只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容易忽略授课的知识点,而且学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长期下去,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既要把握时间的度又要讲究效率,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所以要让教学有成效,重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
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课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更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实践,更需要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