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g:108 Br:80 O:16 C:12 H:1 O:16 第Ⅰ卷
(本卷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B.乙烷、乙醇、乙酸、苯、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C.甲烷、苯都属于烃,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
3.有机物C4H8Cl2的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7种 D.8种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振荡、静置后过滤 B.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水浴加热 C.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D.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溶液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H=﹣0.3 kJ•mol﹣1
B.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相同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6.常温常压下,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112 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 B.25% C.50% D.75%
7.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关于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鸡蛋白溶液遇浓显黄色 ②淀粉溶液遇碘化钾显蓝色 ③苯酚溶液遇石蕊显红色 ④新制氢氧化铜遇乙醇共热变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显无色 ⑥新制氢氧化亚铁久置后最终变成灰绿色 ⑦石蕊试液中通足量二氧化硫气体最终变无色 A.①② B.①⑤ C.③⑥ D.④⑦
8.成语“狗恶酒酸”中隐藏着一个寓言故事: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狂,人有持器往者,狗辄迎面啮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下列关于“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狗恶酒酸”的成语中涉及了氧化反应 B.糖类、油脂都可以用来酿酒
C.葡萄糖转变成酒精的过程放出热量
D.工业酒精中因含有剧毒物质甲醇而不能用来勾兑饮用酒水
9.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的结构简式及M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反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M
A.M与A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B.B能发生消去、氧化、取代、缩聚等反应
C.1 mol M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可消耗2n mol NaOH
D.A、B、C各1 mol分别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Cl2KSCN溶液FeCl3溶液 ② 氨气滴有酚酞的水葡萄糖溶 液新制氢氧化铜KI-淀粉溶液 ③ ④ ① A.实验①中溶液出现蓝色 B.实验②试管出现分层现象,上下为油层,中间为水层 C.实验③中烧瓶内溶液变红色 D.实验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1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C.食品保鲜膜、食品袋的主要成分都是聚氯乙烯 D.合成橡胶与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C7H16的烃,分子中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的名称为:2,2,4﹣三甲基﹣4﹣戊烯 C.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
D.苯和溴水在三溴化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往银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Ag++2NH3=[Ag(NH3)2]+ B.尼泊金酸(
+2HCO3— →
)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 CO2↑+2H2O
CH3COO—+NH4++2Ag↓+3NH3+H2O
C.乙醛的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2OH-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A B C D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再滴加Ba(NO3)2溶液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向淀粉KI溶液中不断通入C12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 溶液X不一定含有SO42— 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得到蓝色溶液 C12先将I-氧化为I2,后可能又将I2氧化。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15.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以及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石墨、多糖、无机盐 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16.2013年7月23日,央视记者分别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麦当劳、肯德基以及真功夫3家大型快餐店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家快餐店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肉毒杆菌有毒,可在其中加入硫酸铜使其变性后食用
B.肉毒杆菌在体内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不能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C. 大肠杆菌分子中不一定含羧基和氨基
D. 出血性大肠杆菌和油脂均为能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17.如图是用实验室制得的乙烯(C2H5OH CH2=CH2↑+H2O)与溴水作用制取1,2﹣二溴乙烷的部分装置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和装置③中都盛有水,其作用相同
B.装置②和装置④中都盛有NaOH溶液,其吸收的杂质相同
C.产物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1,2﹣二溴乙烷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D.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在反应液的液面下
18.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C
.
.加
入
催
化
稳剂
会
改定
变
反
性应
的
C>A>B 焓
变
D. A→C反应的△H=E1-E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19.按要求填空: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 (填序号).
(3)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4)写出D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已知: Cu(s)+2H+(aq)=Cu2+(aq)+H2(g) △H=+kJ·mol—1 2H2O2(l)=2H2O(l)+O2(g) △H=—196kJ·mol—1
H2(g)+O2(g)=H2O(l) △H=—285kJ·mol—1
在 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方程式为
20.罂粟碱是一种异喹啉型生物碱,其盐酸盐可用于治疗脑血栓、肢端动脉痉挛等。罂粟碱的合成方法如下:
(1)B分子中的官能团有 和 (填名称)。 (2)D→E的转化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3)E和F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的同时有HCl生成,则F的结构简式是 。 (4)E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一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 。 Ⅰ.含氧官能团种类与D相同。 Ⅱ.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个吸收峰。
Ⅲ.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一取代物有两种。
(5) 已知:(R、R'为烃基)。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
COOH乙醇为原料制备CH3CCHCH3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 ;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 的物质的量。 (2)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理由是 。
(3)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 )=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4)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
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1.88g。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小刘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
物质 沸点 乙醛 20.8℃ 乙酸 117.9℃ 甘油 290℃ 乙二醇 197.2℃ 水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 ;目的是 ;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 ,目的是 。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22.有机物A的蒸汽密度为6.7g·L-1(已折算为标况),现取15g A完全氧化,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9g,碱石灰增重39.6g。用现代物理方法测定:
①核磁共振仪测出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2:2:2:3。
②利用红外光谱仪可初步检测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现测得A分子中具有一个苯环结构,一个C—O—C结构和一个C=O结构,且A的苯环上只有一取代基。
③性质实验证明,A能在稀硫酸作用下生成两种有机物,且其中一种有酸性。 (1)通过计算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 (2)根据谱图信息写出A的三种可能结构
化学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1 B 10 B 2 B 11 A 3 B 12 A 4 C 13 C 5 C 14 D 6 D 15 C 7 B 16 B 8 B 17 D 9 D 18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19.(共13分)
(1)
(2) C(2分)
2;(3分)
(3) (2分)
(4) (3分)
(5)Cu(s)+H2O2(l)+2H+(aq)=Cu2+(aq)+2H2O(l) △H=-319kJ.mol-1(3分)
20.(共12分)
(1) 醚键;溴原子;(每空1分,共2分) (2) 取代(2分)
CH2CH2NH2CH3O(3)
CH3ClCOCH3OCH3(2分)
OCOHClCH3CCOOHCH3(4)
或
(2分)
(5)(4分)
21.(共16分)
I. I.(1)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2分)
(2)否;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每空1分,共2分) (3)a ;(2分)
(4)CH3CHO+Br2+H2O → CH3COOH+2HBr(2分) CuO2CH3CHOO22CH3COOH60~80CⅡ.(1)(2分)
(2)试管A的反应液中;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测量馏分的温度 (每空1分,共4分) (3)乙二醇或甘油(2分) 22.(共5分)
(1)150;C9H10O2。(2分)
(2)、、、(3分)
(四种任写三种)(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