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二)
【例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由初态a经①过程ab和由初态a经②过程acb到达相同的终态b,如pT图所示,则两个过程中气体
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1,Q2的关系为( ) A. Q10,Q1Q2 B . Q10,Q1Q2 C . Q10,Q1Q2 D . Q10,Q1Q2
【例2】压强为1.010Pa,体积为0.0082m的氮气,从初始温度300K加热到400K,如加热时
(1)体积不变
(2)压强不变,问各需热量多少?哪一个过程所需热量大?为什么?
【例3】一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气缸活塞的面积S0.05m,活塞与气缸壁之间不漏气,摩擦忽略不计.活塞右侧通大气,大气压强p01.0105Pa。劲度系数k510N/m的一根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塞和一固定板上(如图)。开始时气缸内气体处于压强、体积分别为p1p01.010Pa,V10.015m的初态。今缓慢加
热气缸,缸内气体缓慢地膨胀到V20.02m。求:在此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3534253
【例4】如图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上端封闭,左边容器
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两容器由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通,
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的。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T0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右边容器内为真空。现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和缸内气体的温度。(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3RT,其中R为摩尔气体常量,T2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1页
【例5】绝热容器A经一阀门与另一容积比A的容积大得很多的绝热容器B相连。开始时阀门关闭,两容器中盛有同种理想气体,温度均为30C,B中气体的压强为A中的两倍。现将阀门缓慢打开,直至压强相等时关闭。问此时容器A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假设在打开到关闭阀门的过程中处在A中的气体与处在B中的气体之间无热交换.已知每摩尔该气体的内能为U
【例6】 如图,器壁与活塞均绝热的容器中间被一隔板等分为两部分,其中左边贮有1摩尔处于标准状态的氦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另一边为真空.现先把隔板拉开,待气体平衡后,再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把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体积.求氦气的温度改变多少?
5RT,式中R为普适气体恒量,T是绝对温度. 2
【例7】如图所示,有两个底面积为1dm的圆筒,左方筒装有一种气体,质量为4g,体积为20L,压强1atm,温度27C,左方圆筒筒壁绝热,右方圆筒靠一大热库维持温度为27C,右方中装有同种气体,质量12g,体积也是20L,整个系统在真空中。放开活塞,通过连杆,移动了0.5m后达到平衡并静止。试问右方圆筒中的气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气体的定容比热为4J/gK。
(说明:此题数据编的不符合绝热方程,仅为计算方便)
2
【例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和C→D是等压过程,B→C和D→A是绝热过程.已知:TC300K,TB400K。试求:此循环的效率。(提示:循环效率的定义式1Q2,Q1为循环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2为循环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Q1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2页
【例9】定容摩尔热容量CV为常量的某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pV平面上的两个循环过程A1B1C1A1和A2B2C2A2,相应的效率分别为1和2,试比较1和2的大小.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3页
热学复赛真题
(32届复赛)七、(22分)如图,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构成的系统分别经历循环过程abcda和abca。已知理想气体在任一缓慢变化过程中,压强p和体积V满足函数关系pfV。
(1)试证明:理想气体在任一缓慢变化过程的摩尔热容可表示为
CCVpRdppVdV
式中,CV和R分别为定容摩尔热容和理想气体常数; (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dUQW (1)
这里,对于1mol理想气体经历的任一缓慢变化过程中,Q,W和dU可分别表示为
QCdT,WpdV,dUCVdT (2)
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 两边对T求导,可得:
dVdPdVpVR (3) dTdVdTdpdpdV式中利用了 dTdVdT根据(3)式有:
dVR (4) dTpVdpdV联立(1)(2)(4)式得:
pR (5) CCVdppVdV(2) 计算系统经bc直线变化过程中的摩尔热容;
设bc过程方程为:pV, (6)
根据
CCV可得直线过程的摩尔热容为:
CCVpRdppVdV
VR (7)
2V3R,对bc过程初态(3p1,V1)和终态2式中,CV是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CV(p1,5V1)有: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4页
3p1V1p15V17p由(8)式可得:p1,1 (9)
22V1由(6)(7)(8)(9)式得
(8)
C8V35V1R (10)
4V14V1
(3) 分别计算系统经bc直线过程中升降温的转折点在p-V图中的坐标A和吸放热的转折点在p-V图中的坐标B; 根据过程热容的定义有:
QC (11)
T式中,Q是气体在此直线过程中,温度升高T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由(10)(11)式可得:
4V14V1TRQ (12)
8V35V18V35V1T (13) Q4V14V1R由(12)式可知,bc过程中的升降温的转折点A在pV图上的坐标为
77AV1,p1 (14) 24由(10)式可知,bc过程中吸放热的转折点B在pV图上的坐标为
35V121p1B, (15)
816
(4)定量比较系统在两种循环过程的循环效率。
对于abcda循环过程,ab和bc过程吸热,cd和da过程放热
QabnCVTbTa1.5RTbRTa3p1V1QbcnCpTbTa2.5RTcRTb15p1V1 (16)
式中,已利用已知条件n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定容摩尔热容CV3R,定压摩尔热容2Cp5R。气体在abcda循环过程的效率可表示为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功除以总吸热,即 2abcdaWabcda4p1V10.22 (17)
QabQbc18p1V1对于abca循环过程,ab和bB过程吸热,Bc和ca过程放热。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bB过程吸热为:
QbcUbBWbBnCVTBTb1pB3p1VBV111.39p1V1 (18) 2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5页
所以循环过程abca的效率为:
abcaWabca4pV110.278 (19)
QabQbc14.39pV11所以abcaabcda
(31届复赛)二、(16分) 一种测量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比Cp/CV的方法(Clement-Desormes方法)如图所示:大瓶G内装满某种理想气体,瓶盖上通有一个灌气(放气)开关H,另接出一根U形管作为压强计M。瓶内外的压强差通过U形管右、左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来确定。 初始时,瓶内外的温度相等,瓶内气体的压强比外面的大气压强稍高,记录此时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hi。然后打开H,放出少量气体,当瓶内外压强相等时,即刻关闭H。 等待瓶内外温度又相等时,记录此时
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hf。试由这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hi和hf,导出
瓶内气体的摩尔热容比的表达式.(提示:放气过程时间很短,可视为无热量交换;且U形管很细,可忽略由高差变化引起的瓶内气体在状态变化前后的体积变化) 瓶内的理想气体经历如下两个气体过程:
放气(绝热膨胀)等容升温(pi,V0,T0,Ni)(p0,V0,T,Nf)(pf,V0,T0,Nf)
其中,pi,V0,T0,Ni,p0,V0,T,Nf和pf,V0,T0,Nf分别是瓶内气体在初态、中间态与末态的压强、体积、温度和摩尔数。根据理想气体方程pVNkT,考虑到由于气体初、末态的体积和温度相等,有
pfpiNfNi
另一方面,设V是初态气体在保持其摩尔数不变的条件下绝热膨胀到压强为p0时的体积,即:
绝热膨胀(pi,V0,T0,Ni)(p0,V,T,Ni)
Vp此绝热过程满足,00
V0pi由状态方程p0VNikT和p0V0NfkT,所以
1/NfNiV0 Vp0联立上述式子可得
pipipf1/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6页
pip0所以
pilnpfln由力学平衡条件可知pip0ghi,pfp0ghf
式中,p0gh0为瓶外大气压强,是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可得:
ln(1hi)h0hhln(1i)ln(1f)h0h0
利用近似关系式:当x1,ln1xx,以及
hih01,
hfh01,有
hi/h0hi
hi/h0hf/h0hihf(30届复赛)六、(15分)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 mm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C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 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010/度和2.010/度. 当温度升高到120C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 (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设弯成的圆弧半径为r,金属片原长为l,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和2,钢片和青铜片由T120C升高到T2120C时伸长量分别为l1和l2,对于钢片有:
55drl1l1
2l1l1T2T1
式中,d0.20mm,对于青铜片有:
drl2l2
2l2l2T2T1
联立以上各式得
r2(12)(T2T1)d2.0102 mm
2(21)(T2T1)(29届复赛)六、(15分)如图所示,刚性绝热容器A和B水平放置,一根带有绝热阀门和多孔塞的绝热刚性细短管把容器A、B相互连通。初始时阀门是关闭的,A内装有某种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7页
理想气体,温度为T1;B内为真空。现将阀门打开,气体缓慢通过多孔塞后进入容器B中。当容器A中气体的压强降到与初始时A中气体压强之比为时,重新关闭阀门。设最后留在容器A内的那部分气体与进入容器B中的气体之间始终无热量交换,求容器B中气体质量与气体总质量之比。已知:1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为uCT,其中C是已知常量,T为绝对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缓慢的绝热过程时,其压强p与体积V满足过程方程
pVCRC常量,其中R为普适气体常量。重力影响和连接管体积均忽略不计。
设重新关闭阀门后,容器A中的气体的摩尔数为n1,B中气体摩尔数为n2,则气体的总摩尔数为
nn1n2
把两容器中的气体当作整体来考虑,设重新关闭阀门后,容器A中的气体温度T1,B的温度为T2,重新关闭阀门之后与打开阀门之前气体内能的变化可表示为
Un1CT1T1n2CT2T1
由于容器是刚性绝热的,按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U0
令V1表示容器A的体积,初始时A中气体的压强为p1,关闭阀门后A中气体压强为p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n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p1V1p1V1,n1 RT1RT1T21TT11 T1T1由于进入容器B中的气体与仍留在容器A中的气体之间没有热量交换,因而在阀门打开到重新关闭的过程中留在容器A中的那部分气体经历了一个绝热过程,设这部分气体初始时体积为V10(压强为p1时),则有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8页
pV利用状态方程可得:
CRC110p1VCRC1
p1V1 pV110T1T1综合上述式子,阀门重新关闭后容器B中的气体质量与气体总质量之比为
n22Rn2CRRCRCCR
中学物理竞赛讲义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