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0-3岁早期保教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国0-3岁早期保教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中国0-3岁早期保教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以四川教育学院0-3岁早期教育专业普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根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07年全国新生婴儿数为1594万人,其中城镇新生婴儿数大约为719万人,如果每1000名婴儿配备一名早教服务人员,那么仅07年一年城镇的早教服务人员需求人数不会低于7190人,按07、08、09三年累积的城镇婴儿数推算,预计未来三年,城镇内早期保教人才的需求量将为2万多人,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农村需求的早教人才人数。可见随着早期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幼儿园3岁前儿童入托率增高和社会上各种早教中心的蓬勃兴起,中国将迫切需要经过规范培训的早期保教人才。据了解,目前在早教行业中任教或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只有学前专业背景而无早期教育的系统学习经历,当教育对象从幼儿变成婴儿以及家长时教师们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原因是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应早期教育机构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体现为:(1)大部分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包含0-3岁保教内容。(2)虽然部分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2-3门涉及0-3岁婴儿保教内容的课程,但2-3门课程构不成完整的婴儿保教框架;同时因为这几门课程仍然从属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所以其教学内容仍然带有浓重的幼教痕迹,婴儿保育、营养、环境创设的内容明显偏少。另外,由各地劳动厅或教育厅开办的 “育婴师”职业认证课程虽然比较适合0-3岁早期保教,但因其课程体系不系统、课时少、培训时间短、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而达不到应有培训效果。

鉴于这种形势,四川教育学院早期教育学院于2003年在学前教育专业(普通大专)中增设了“早期教育专业”方向。2004年9月开始招生,学生通过普通高考进来,学制三年。至2008年10月,此专业在校生人数400人,两届毕业生人数300人。在五年的实践中,我院初步形成了“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希望能为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措施以及人才培养的条件三个方面将我院“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来,供同行参考。

一、 “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一)“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

“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基础)、职业上岗能力(定向)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拓展)为主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学校和合作单位的双向介入,将理论学习、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培养结合在一起的,由产学双方合作育人的教育模式。

“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0-3岁保教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通过产学合作育人的模式,为各级各类亲子园、幼儿园亲子班和托班、妇幼保健院下属早期教育中心、社区早期教育指导站、计生系统早期教育示范点等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和早期教育机构培养“具有系统婴儿教育和保健理论知识、掌握婴儿保育与环境创设技能、能从事亲子课程以及托班课程教学并了解早期教育机构具体运行机制的高学历0-3岁早期保教师资或早教机构行政人员”。

(二)“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是本模式的指导方针。 周济在湖南召开的一次高职会上强调:“产学结合就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1]

律。”。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院确定了学校和合作单位双向介入的“产学合作育人”模式。

2、“以学生为本,面向用人市场”是本模式的基本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在大众化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只有一个必要条件:面向用人市场。用人市场急需应用性人才,应用性人才分为三种“技能性人才、技术性人才、职业性人才”三类。一般来讲,对于二产和制造业以技能性人才为主,对于信息产业以技术性人才为主,对于教育和服务业以职业性人才为主。根据对0-3岁保教行业的人才职业能力分析,我们认为我院培养的“0-3岁保教人才”应属职业性人才。职业性人才的素质除了包括动手技能外还须包括职业修养和人文素质。考虑到这点,学院在0-3岁保教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课程”,纳入了职业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由于0-3岁保教行

1

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需要保教人员的职业技能不断更新,我院在0-3岁早教专业课程体系中纳入了“专业定向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希望通过“专业定向模块课程”来增强学生上岗技能,达到“零距离”上岗目的;通过“专业拓展模块课程” 增强学生未来5年的职业适应能力,达到“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内容包括“基础--定向--拓展”三大课程模块。

3、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实践是本模式的重要参考。

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课程模式(AQF)、德国的校企合作双元制职教课程模式(DS)、我国部分高职学校实施的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课程模式(KF)、

[2]

“基础-定向-特长”多元整合课程模式、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课程模式)为我院确立“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4、市场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是我院设置课程的重要依据。

在专业申报之初,我院进行了三方面调研:早教行业对0-3岁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的调研、与早期保教相关的基础研究文献资料以及同类人才培训(如育婴师)采用的讲义及教参查阅、现今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文化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择业取向)调研。在详尽的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0-3岁保教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以此作为0-3早教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二、“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建立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形成产学合作共同育人的模式 大学和业界资深人士组 成的学术委员会 教务办 教研室合作教研小组 学生办 行政办 学生实训合作管理小组 校内外基地合作管理小组 招就办 科研办 课题合作小组 正副院长、各职能部门负责 人组成学院院务会 产方高管、培训人事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顾问委员会 图1产学合作教育组织结构运作图

本院的“产学合作”与其它高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有区别,校企合作办学侧重于共同组建高层领导机构,共同决策办学方向、办学规模,最终按约定的份额分享教育教学产品所带来的利益或者承担可能造成的办学风险。我院的“产学合作教育”则是指学院与行业内的多个单位结对子的合作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在合作教育中高校是主导,承担办学的主要责任。

在五年实践中,我们先后与四家办有早教中心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三个四川省计生委下属的早期教育示范中心、三家市属妇幼保健院以及十多家全国知名的民办早期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上海、浙江等省市的一些婴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也与学院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在保证双方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我院确定了和行业合作单位四方面的合作:1、教学资源的合作(共建实做实训基地、共享图书资料等);2、教研与科研课题的合作(与行业学会或用人单位共同进行教研活动和课题申报);3、师资培训的合作(与行业展开各种方式的短期培训);4、职业认证的合作(与人事、劳动部门展开职业认证的合作,作为毕业生从业的凭证之一)。同时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建立健全产学双方合作教育组织机构(见图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双方长期的合作教科研制度;切实落实校内外的实习与教研合作基地;签署正式合作意向和合作协议,共同评估各个合作小组的工作质量等。

(二)在人才培养内容与培养手段上强调“三块”与“四重”,形成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内容是以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里所指的课程除了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包括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2

“三块”指0-3岁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包括“基础-定向-拓展”三个模块,具体指: 1、基础模块:强调培养“专业所需的通用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在总课程中比例为40%,包含思想政治课、公共必修课(英语、普通话、写作、体育、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艺体技能、教师教育类课程);本模块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显形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基础课中加入实践课程课时,并把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公共必修课结业后,学生应获得英语、计算机、普通话及舞蹈等级证书;在艺体技能和教学技能考核合格后由学院颁发合格证,取得合格证的学生才能参加实习。

2、定向模块:强调培养“专业的上岗技能”,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目标。在总课程中比例为50%,包含早教专业必须的早教基础理论、保育技能与教学法课(如婴儿心理学与心理评估、婴儿生理学与生理评估、婴儿营养与喂哺、婴儿护理与急救、婴儿四大领域的教学技能训练、环境创设以及亲子园筹建与管理等),并结合见习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目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前申请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除幼儿教师资格证外、高级育婴师证外还可申请营养师证、心理咨询师证等),由当地劳动部门或教育局鉴定,合格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各科目实践能力考核合格获得学院颁发的上岗技能合格证。

3、拓展模块:强调培养“学生在未来5年的行业适应力和职场竞争力”。 在总课程中比例为10%,拓展模块又分两个模块:“专业辅修课程”模块和“专升本课程”模块。从第3学期学生就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专业辅修课程”模块和“专升本课程”模块。我们在设计“专业辅修课程模块”时,作了大量调研。首先由行业专家确定“有哪些知识是未来5年行业发展的急需知识?在这些知识中有哪些超越了目前早教专业领域?”,随后确定出要开设的几个主要辅修专业模块及每个辅修专业模块内涉及的主干课程(3-4门)。学生一旦选定一个专业辅修模块,就必须学完的模块中所有的主干课程,辅修专业课程与其专业课程一样计算学分,辅修专业各门主干课考试合格后发放“XX辅修专业结业证书”。目前我院为0-3岁早教专业方向开设了幼教、英语、营销、心理咨询、管理等几个辅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基础-定向-拓展三个模块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三年的大专学制中分三个阶段由低到高逐步实施。 “四重”指人才培养手段有四个注重,即“重素质 -重个性-重实用 -重实践”,具体指:

1、重素质;在“基础模块课程”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公共基础课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教育。每学期推行3-5类主题讲座(如在第二期推出:艺术欣赏系列讲座、教育名家名著系列讲座、创业论坛);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持续3学年,每一学年有不同教育重点(第一学年:了解行业;第二学年:就业形势分析及人才素质要求。第三学年:应聘技能技巧)

2、重个性;在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随时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比如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进行英语、音乐、舞蹈、美术分层教学;从大二第三学期开始进行舞蹈、美术、英语的分类选修;并通过拓展的课程让学生进行幼教、英语、营销、心理咨询、艺术等方向课程选修等等。个性化课程既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又突出了学生个性与特长培养,并拓展了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

3、重实用;课程内容指向行业需要而非学科系统,教学方法强调教育与职业活动相结合,课程构建突出实用性课程。为此,我院多次开展“早教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调查”和“早教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并组织用人单位和早教行业人士座谈会,积极听取来自一线的需求和评价,并与合作单位一起认真进行课程规划,通过降低课程开发的重心突出实用性:即让用人单位拥有更大的课程规划和开发的责任。

4、重实践;培训方案突出实践性,注重教师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我院将实践课程分为三个模块:⑴课外技能训练模块。分为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集中训练由学院指派教师在每周规定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学生可打破班级,按自己特长选择训练队(舞蹈队、体操队、合唱队、美工社、话剧社、学术团等),持续5个学期。分散训练:由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训练活动并进行技能竞赛。⑵教学、咨询、护理喂哺等基本功训练模块,含教学(如,撰写教案、制作教具、说课、模拟讲课)、咨询(如家庭教育、儿童心理、营养喂哺百问百答)、保育(如,生活护理、喂哺技能)三方面基本功。⑶见习实习模块,含分散见习、集中见习、集中实习、顶岗实习、论文指导等内容,实训有专门的教学大纲与计划,并纳入期末考核。

(三)对人才的评价强调多元化、多证书。

我院0-3岁保教人才培养从入口、过程到出口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在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评估措施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入口上,通过高考选择有一定培养潜能的学生进人此专业。在培养过程中,

3

不仅包括通过考试或考查的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还包括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出口方面,高校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除了以能否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方式作为人才培养是否完成的标志外,学院还设有多种技能考试合格证书,并提供多种渠道让学生取得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认证证书。

三、 通过“四双”,保证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双师型:双师型教师要求有两个含义。一是对教师个体的要求,即专业教师要具有教师和“XX师”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二是对学校教师群体的要求,即教师队伍必须在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的结构上保持合理比例,使教师队伍整体具备双师的能力。一方面,学院按照“三三制”结构构建教师队伍,即三分之一专职教师、三分之一的一线骨干人员、三分之一的兼职学术专家;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教研的方式给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二)双课堂:一是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文化活动;二是指校外的参观、见习、实习活动。 (三)双基地:一是面向社会和行业建立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教师合作教研基地;二是引进行业资源,在学校内建立的行业在职人员培训基地,以促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

(四)双管理:在合作育人的模式中,校企双方都有发言权,而且都能参与教学教研和学生管理过程。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育教研在学院与合作单位中交替进行、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涉及到教育教研和学生管理的评估机制(合作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评价、合作项目效果评价、双方参与人员工作效率评价、毕业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向评价,校内校外实训管理的评价等)。

早期教育学院自2004年创办以来,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均得益于此教育模式。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规模达400人,毕业生中拥有高级育婴师(或心理咨询员、营养师)等双证书或多证书的人数比例达到95%。连续两年就业率高达97%,其中20多名学生因为持有早教专业文凭通过了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的考核而远赴美国就业;双师型教师人数占教师比例2/3;与行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实作实训和合作教研的关系;与当地人事、劳动部门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承担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有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咨询服务人员培训任务、成都市劳动局中高级育婴师培训任务、四川教育系统早期教育师资培训任务。同时,承担教育厅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及培训课程体系研究”和“0-3岁儿童全领域亲子课程体系研究”。可见经过我院三年的“基础---定向---拓展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点击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4-275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