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三篇》读后感

《老三篇》读后感

来源:化拓教育网
这几天,为了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我学习了“老三篇”。虽然是第一次看,但我能够深深感受了当时年代里提倡的三种精神,一种是“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种是以对工作极度负责,舍己为人的精神;还有一种是不惧困难,众志成城的奋斗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三种精神曾经指引全国人民的思想方向,对中国影响重大。如今已时过境迁,但他们的精神在当代依旧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老三篇”到现在阅读,我仍然能感受到这三个精神带来的魅力。今天就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讲述“老三篇”。

《为人民服务》作为“老三篇”的第一篇,它是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也是这一生做过最多的文章题词,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一直沿用至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我党的唯一宗旨。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我印象深刻的,“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这短短半小时的讲话,鼓舞了多少人民的心,成为一种思想写进了党章。而毛的演讲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社会意识,“为人民服务”思想内容根源于毛的演讲,是它的主观反映。

《纪念白求恩》讲述了赴华白求恩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当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多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从唯物史观来看,当时中国是一个战乱的国家,战争就会有人受伤,医生是很重要的岗位,白求恩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伤员他义无反顾,是他的职业道德,舍己为人的精神使他在中国抗日呕心沥血,奉献自己的一生。他的精神,道德等是社会意识,而当时的中国是社会存在,没有当时的中国就可能没有白求恩赴华,没有他的精神和道德就不会有救人的故事,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的。

《愚公移山》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把山比作困难,山很大,而人的力量对比起来就很弱小,但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众志成城,终有一天,山会被铲平。毛想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这座大山很难,但如果能发动群众,团结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终有一天我们会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人民。日本侵略者是社会存在,而《愚公移山》的精神是社会意识,因为有社会存在,使我们人民有对抗侵略者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有反作用。

老三篇给我的启示是做人不能太自私,处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先考虑集体利益,做事认真负责,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和别人合作,才能更好的把任务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