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ydkzz.com2018年9月下繁殖育种我国肉牛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
陈海军
(塔城地区第九师一七○团畜牧中心育种站,塔城 834615)
摘 要:国内黄牛资源丰富,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等特点,是今后肉牛改良繁育的基础。但是,与国外引进品种在某些方面确有差距。为加速黄牛遗传性能的改良,推进现代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客观理性的看待改良引种资源;肉牛改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两大方面,就我国肉牛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肉牛改良;发展思路;品种资源
鉴于国内肉牛品种改良认识上的误区,本着理清思路的原则,从技术层面就肉牛改良工作做详细得探讨和分析,为今后肉牛改良提供帮助和技术指导。1 客观理性的看待改良引种资源1.1 认清国内黄牛品种的种源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牛品种最多的国家,而黄牛为国内独有的特色资源。目前,可细分为三大类——中原黄牛、北方黄牛、南方黄牛。这些独居特色的黄牛品种,普遍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等特点。但同时,长势缓慢、产肉率低、体型不佳等等。为此,经常被作为杂交改良的母本使用。长期看待肉牛改良工作,黄牛的基础性作用最突出,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特性是培育国内特色优质肉牛品种的优质种质资源,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成为国内肉牛生产的优质种源基础,务必加以重视和保护。
1.2 理性而客观看待国外引进肉牛品种
现阶段的肉牛改良工作,存在一味夸大国外肉牛品种,否定国内黄牛品种的问题。为此,个别企业不惜花重金引进大批能产高档牛肉的种公牛与基础母牛自群繁育,以期生产高档的牛肉。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就养牛而言不同养殖猪、鸡,本身生长周期较长。如果单纯想通过1~2个特优品种的引进,而想在短时间内繁育一个肉牛产业链占领肉牛市场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国内部分黄牛品种(比如;秦川牛),同样能生产出优质高档的“雪花牛肉”,只是在育肥方面没有用高精料饲喂罢了。为此,在今后的黄牛改良工作中,务必要理性切合市场实际,明确引种方向和目标,制定详尽的引种计划,实现“杂交优势”而避开“杂交污染”。
2 肉牛改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畜种改良工作的开展,旨在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生产更多数量的优质畜产品。为此,肉牛改良工作的开展,至少应包括“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杂育”两大层面,是在加强本品种肉用选育,继承耐粗饲料、抗逆性强、肉质鲜嫩等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引进作父本国外肉牛品种杂交选育工作,以提升改良后肉牛种用价值的实践探索。
2.1 肉牛改良要坚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实践
肉牛改良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实际工作中,各地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按照适当超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肉牛改良计划和主攻目标,统一技术规
程和生产标准。制定计划时,一定要科学论证,根据亲本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在小试、中试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良方案,力求杂交优势,减少不良基因表型的出现;在明确良好肉用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等指标的同时,还要适当考虑改良牛的毛色是否符合当地人的习惯、难产率高不高,本地品种抗逆、耐粗饲等特性能否得到保持,等等。改良计划和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执行,不能以领导的更替或者个别专家的意志为导向随意更改。及其畜牧技术部门要始终坚定肉用改良方向和主攻目标,并在和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唯有改良目标长期不变且常抓不懈,改良工作才能大见成效。
2.2 注意保护本地良种资源,切忌不要盲目进行引种
杂交是加速遗传改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而改良却不能单纯定义为杂交改良,而且杂交更多依赖的是本地的母本资源。为此,组织好肉牛的改良工作,应做到点上选育提高,面上杂交开发的要求,切实处理好本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的关系,注意对本地优质品种的选育,又要切合实际做到谨慎引种。不要为单纯的“新”、“奇”、“特”,而盲目的“见种就引”、“是种就引”。实际上,每个外引品种,都有其特点、适应性。自技术层面而言,重点应考虑引种产地与繁育地情况是否接近,体型大小是否接近、改良性能是否符合引种要求等等。
2.3 做好杂交后选育工作,避免出现重“杂”而轻“育”的情况长期以来,国内肉牛品种改良普遍存在重“引”轻“选”,重“杂”轻“育”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黄牛杂交改良的质量。为此,当前当务之急就是正本清源,严格筛选国外引进的良种父本,不能忽视对优质母本的选育。同时,注意培育种公牛后期性能的测定、加大对杂交后代木本的选留。逐步巩固形成的良好遗传因子,为今后肉牛产业的强劲发展提供后劲保障。3 体会总结
肉牛改良是改良遗传性能,发展现代养牛产业的关键措施。而现阶段,盲信引进1~2个特优品种实现短时间内繁育优质品种,而占领肉牛市场是非常不现实的。为此,首先,应认识到黄牛的基础性作用,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特性是今后引种繁育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其次,要理性而客观看待国外引进肉牛品种。在综合权衡考虑地方适应性的基础上,坚定肉牛改良目标,注意保护本地良种资源,做好杂交后选育工作,避免出现重“杂”而轻“育”的情况,将肉牛改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海良,昝林森,王洪程.我国肉牛改良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环
节[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6):61-.
[2]张英汉,陈宏.论中国的肉牛育种问题[J].黄牛杂志,2002,28
(1):1-5.
[3]王庆龙.肉牛改良应掌握的几个方面[J].现代畜牧科技,2016,
(3):55.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