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分析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echnology&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年第3期(总第47期)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分析 杜宁,贺震,韩智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根据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对国内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研究,并用时程分 析法对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3种不同横撑设置方式对桥梁的影响,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发现横撑设置 的变化能改变桥梁横向刚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桥梁抗震性能。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同类拱桥的抗震设计和 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拱桥;统一理论;动力特性;时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U4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96(2008)03—0023 03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Semi—support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DU Ning。HE Zhen。HAN Zhi—h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theory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the model of a semi—supported con— 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is established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 property.And the method of time—history analysis i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of this bridge.Then three different ways of transverse braces layout is discussed.The conclusion from analysis of computed results may be helpful to the seismic designation and study on the same series of bridges. Key words: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the unified theory;dynamic property;method of time- history analysis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发展较快的结构类型,在各种类 型的桥梁中,钢管混凝土拱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在我国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l1],截至2005年,跨径大于或 等于20 m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达229座,其中跨径在100 m 以上的有131座,跨径为200 rn以上的有33座。钢管混凝 土中承式拱桥,作用在拱肋上的荷载比较均匀,因此,拱轴线 一中,结构的固有振型、频率和阻尼是重要的动力特征,是地震 分析等动力计算的基础。一般的结构固有振动方程为 [M_{ }+[C]{U }+[K]{U}一{R}_3],因此,在进行结构动 力分析时,除建立刚度矩阵外,还需要建立结构的质量矩阵 和阻尼矩阵。在求结构的自振特性时常忽略阻尼的影响,对 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动力分析通常采用有限元法,令[C]一 0,并取[明一0,利用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得到如下方程:K 一 般采用抛物线和低拱轴系数的悬链线。这种桥型选择合 适的矢跨比不仅可以使桥道系与拱肋的相对位置合理,造型 美观,而且有利于横承的布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活动频繁,钢管混凝土在 我国分布又非常广泛,因此,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是很有必 要的。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2]是把各种受力状态下的钢管 混凝土构件统一在同一个理论基础上并采用一个统一公式 ,式中 为振型向量, 一 是特征值, 是结构的自 L r1 一 由振动频率。利用以上原理推导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面内基频简化公式:反对称振动基频 一 / ̄1t ̄ l/ 丁亡 V L r1 一 ,对称振 动基频 一 K2t ̄ l/ 丁亡 V J0 。式中:k 、k 是计算参数,分别为1. 来进行承载力计算。本文基于此理论基础得到构件的力学 性能指标,然后以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分析对象,详 细分析讨论了其动力特性、地震反应性能,旨在给钢管混凝 土拱桥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1、0.8;E为拱弹性模量;L为拱惯性矩;p为拱肋单位长度质 量;C 为与拱轴线型有关的频率系数。一般来说,当钢管混 凝土拱桥跨径较小时,面外一阶的基频比面内稍大,但较接 近。随着跨径增大,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刚度比面内小, 使面外基频比面内基频小,本文用它来检验模型的基频。 1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自由振动频率 桥梁的动力荷载主要包括活载、环境荷载及偶然荷载 等,在这些荷载作用下,桥梁将产生振动。在结构振动分析 收稿日期:2008~01 04 2 算 例 2.1桥梁概况 本桥为国内某钢管混凝土拱桥(如图1所示),桥梁上部 作者简介:杜宁(198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 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计算跨径96 m,矢高24 m, 矢跨比1/4,拱轴线采用悬链线,拱轴系数m一1.756。拱圈 工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4・ 交通科技与经济 第1O卷 采用2根gp900 mrn、壁厚16 mrn的钢管,与腹板组成高度为 2.30 1TI的哑铃型断面,用Q345D级钢材制成,内灌C45微膨 胀混凝土,全桥布置3道桥面上横撑和2道桥面下横梁,横 是引人系数a并修改结构动力方程,如公式M +(1+ ) Cu,+(1+a)K地=(1+a) —a +aCu +aK地一 ,式 中:a在O~1/3间取值,对此式使用Newmark方法进行求 解。当a一0,该方法等同于a一0.5和 一0.25的Newmark 撑采用单根gpl ooo×16 mrn钢管;横梁采用gP900×16 mrn 钢管,桥面系采用间距为6.4 1TI的吊杆固定于拱圈。下部桥 台采用圬工桥台、钻孔桩基础,桩基按照嵌岩桩设计。桥梁 方法。在非线性分析中,经常使用一个负a值来确保结果的 收敛性。 所在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图1拱桥侧视图 2.2地震响应及动力特性分析 2.2.1模型的建立 本文利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该桥进行单元模拟。 模型中拱肋、横梁、横撑、斜撑共划分为223个框架单元,桥 面板分为280个面单元,全桥共有482个空间节点单元,拱 肋固接于基础,桥面铰接于桥台,如图2所示。 图2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模型 拱桥的主拱肋是钢管混凝土,现应用“钢管混凝土统一 理论”将钢管混凝土截面等效成相应的新材料,每米质量为 4 481.86 kg/m,抗压截面面积是1.618 m2,截面抗压刚度和 抗扭刚度分别为5.795 35×10 N和2.260 29× 1O N・ITLrrl2。 2.2.2地震动输人 目前,在抗震设计中有关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选择主要 有3种方法:直接利用强震记录、采用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 及规范标准化地震加速度时程。当直接选择的实际地震记 录与输人地震的要求有某些不符时,一般可作如下修正l_6]: 一是强度修正,将地震峰值加速度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使其 与桥址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一致;二是周 期修正,使地震加速度时程的主要周期和桥址场地的卓越周 期一致,但这将使地震加速度时程的频谱特性发生改变,故 修正幅度不宜过大。由于大跨度桥梁多为长周期结构,本文 选用修正后的E1-Centro波作为地震加速度时程输人。地震 输人分别从桥梁的纵、横和竖向输人,本文着重分析该桥在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所以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峰值为 0.05 g,竖向的加速度为水平方向的0.65倍,计算中时间间 隔取0.02 s,持续时间取15 S。 2.2.3 Hiber-Huges—Taytor(HHT)法 本文在地震反应分析时采用时程分析法。Sap2000中推 荐使用HHT法,其本质是Newmark方法的发展,这一方法 2.2.4 3种横撑设置形式 为了分析主拱肋上横撑对拱桥整体动力性能的贡献及 对抗震能力的影响,本文共建立了以下3个模型进行比较 分析:模型1为实桥模型,模型2为设置5道横撑,模型3设 置K形横撑,如图3所示。 模型1实桥模型 模型2设置5道横撑 模型3设置2道K形横撑 图3 3种不同的横撑布置形式 2.2.5分析结果 由于该桥的跨度较大,结构复杂,自由度数目庞大,因此 得到的整个结构的动力方程阶数较高,求解该方程较为困 难。对于这种大型结构,通常是前几阶自振频率和相应振型 对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只需求得对结构 起控制作用的前几阶振动频率和相应振型,本文采用了前5 阶振型,如表1所示。表2为3个模型前5阶振型频率以及 与模型1对应振型的频率比值 。 表1桥梁前5阶振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杜宁,等: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分析 ・25・ 表2 3种模型的频率及其频率比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阶次 频率/Hz 频率/Hz 频率/Hz 1 O.421 8 1 O.478 1.133 0.735 1.743 2 0.940 9 1 0.939 0.998 0.938 0.997 3 0.942 2 1 1.042 1.106 1.169 1.241 4 1.360 9 1 1.427 1.049 1.38O 1.014 5 1.62O 2 1 1.869 1.1 54 1.641 1.013 拱肋是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主要受力结构,所以本文主要 研究钢管混凝土拱肋,受力代表点取拱脚、1/4点和拱顶。 表3给出了在纵、横、竖向地震作用下拱肋截面各代表 点的位移计算结果。由于篇幅关系,文中略去了内力计算结 果。 表3拱肋截面位移 地震节占 节点位移/mm 模型 ; 纵向 横向 竖向 1/4跨 6891一生425 2 n 004 4--0.004 3 5I 819 4—485l 7 纵向 拱顶2.984 8—3.580 3 n003l n O02 3 n000 8--0.000 9 俣 1/4跨0.1O1 6一nO77 0 19.992 7一l&874l n o84 0 0.o95 2 型 横向 拱顶n O02 8 n OO2 3 37.o56 0--31.85l 6 n 382 8一O.299 3 1 1/4跨n 0041 n O03 2 Q O03 3一n 003 4 0.004 2一n O05 3 竖向 秽}]页n 003 3一n 002 6 n 004 0--0.003 63 Q 000 2 n000 2 1/4跨&617 0--4.309 9 n O05 2一O.O07 6 5.821 9一生896 5 纵向 预 875 5 3.530 6 n 003 7一n 002 5 0.016 0--0.015l 俣 l/4跨Q 329 2一Q 25l 2 15.676 0—16.924 9 O.5O2 0一n 499 7 型 横向 拱顶Q O03l—n O02 9 26.4921—2毫555 0 n 863 5 n 732 8 1/4跨n 530l—n 504 9 n 004 3 n O03 7 n 784 0--0.776 6 竖向 拱顶n 003 2一O.002 6 0.005 4--0.004 5 1.565 0--1.653 6 1/4跨&614 2一生3041 n007 3 n O07 7 5.812 8--4.899 6 纵向 拱顶a 876 6一&526 0 n 003 2 n 003 0 n 015 9一n015 0 俣 1/4跨n187 6一n 233 2 7I 588 8 5.9211 0.192 6一Ql74 3 型横向 拱顶 n O03 9一n o04 0 13.012 0--14.120 3 n 654 9一n 8Ol 5 0 1/4跨n 5231一n 499 2 0.004 5一n 004 0 n 785 6 O.775 5 竖向 拱顶Q 003 3一n002 5 n003 9 n 004 7 1.541 0--1.625 4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如下几点:①中小跨径的中承式钢 管混凝土拱桥的振动主要有钢管混凝土拱肋的面外振动、面 内振动和扭转振动3种形式。第1阶振型为拱肋侧倾,说明 横向刚度较小,因此当地震输入方向为横向时,桥梁的横向 位移很大,而且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拱顶处最大,实桥 拱顶的横向位移达37 rilIn。②无论是增加横撑数量还是把 两道一形横撑改成K形,都可使频率比大于1,说明多设横 撑或设K形撑对提高桥梁整体刚度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横 向的刚度,因而当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时拱肋的横向位移减 少,模型2和模型3拱顶处最大横向位移分别比模型1减少 了11 rilIn和24 rilIn,但是会使面内弯矩有所增大。③当地 震输入方向为纵向时,拱脚处的弯矩最大,3个模型的拱脚最 大面内弯矩分别为1 122.58 kN・m、1 522.37 kN・m、 1 521.98 kN・rll,所以加强拱脚设计有助于抵抗地震作用, 尤其是纵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主要产生拱肋面内弯 矩,随着拱肋的高度增大其弯矩值越大,但它的作用并不会 产生很大位移,所以其总体影响不如水平地震波强。 3结论及建议 1)拱肋横撑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的横向刚度,但对面内刚度的影响不大,增加横撑数量或设 置K形撑能够提高横向刚度。值得注意的是,横撑增多会使 拱质量和重心提高,可能使得拱对横向地震波的响应增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横向稳定与横撑带来的横向 地震力的作用。 2)在地震作用下,中小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受到水平 地震的影响比竖向地震作用显著,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时, 应该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力。 3)地震作用时拱肋拱脚处产生的弯矩很大,在这种类型 的桥梁设计时要注意拱脚的设计,必要时应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范立础.桥梁抗震[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5]谢旭.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 出版社,2006. [6]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J].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学报,1994(6):21—27. [责任编辑:王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