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1753451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53451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3.02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020252356.1(22)申请日 2010.07.09
(73)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400037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86号(72)发明人朱晓 伍川生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谢殿武(51)Int.Cl.
E02D 29/045(2006.01)E02D 3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包括外墙、与外墙相连的外底板、内墙和与内墙相连的内底板,内墙与外墙之间有空隙,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承重的支承,内墙上向外设置有遮雨板,遮雨板向外延伸出外墙外壁,遮雨板与外墙的上端面形成通风口;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在地面之上地下室内外墙之间设置了通风口,使其整个地下室的内外墙之间的空间与外界保持连通,使得外界空气和内外墙之间的空气能够及时交换,使得内外墙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将存在于内外墙内的潮湿空气及时排除,保证地下室内空气的干燥。CN 201753451 UCN 201753451 UCN 20175345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包括外墙、与外墙相连的外底板、内墙和与内墙相连的内底板,内墙与外墙之间有空隙,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承重的支承,其特征在于:内墙上向外设置有遮雨板,遮雨板向外延伸出外墙外壁,遮雨板与外墙的上端面形成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外墙与外底板交接处设置具有坡度的排水盲沟,地下室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排水盲沟的集水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的外边缘向下设置有滴水鹰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的遮雨板沿地下室内墙的周向设置,并延伸出外墙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为喇叭状。
2
CN 201753451 UCN 201753452 U
说 明 书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舒适的地下室,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的双墙
地下室。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越发的稀缺,而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普遍和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建筑大量配备了地下室做为车库、储藏室等,甚至地下住房、地下超市等也大量存在,但是所有地下室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由于通风不畅引起空气潮湿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地下室内墙容易出现返潮,从而破坏装修面层、导致室内存放物品霉变、影响室内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气设备短路,从而引起火灾的毁灭性灾难,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的人,常常因为潮湿而引发皮肤湿疹、风湿等疾病。为了确保地下室干燥健康的环境,目前,地下室的防水防潮措施主要是采用双墙结构,利用地下室内墙和外墙之间的空隙,将地下水阻隔在地下室内墙之外。采用双墙结构的地下室,在防水防潮方面确实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内外墙之间的空隙始终处于地下,墙壁和地下室底部存在大量水分,造成潮气长期无处排散,从而依然引起内墙返潮。因此,防水防潮仍然是地下室设计和施工中的一大难题。[0003] 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新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在继承原有双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改进,从而使其防水防潮效果更加理想,保证了地下室内设备的安全和人体的健康。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使其能够保持通风、干燥,从而不会破坏装修面层,避免导致室内存放物品霉变,保障室内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消除由于空气潮湿引发的电气设备短路诱发火灾等安全隐患,还给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的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包括外墙、与外墙相连的外底板、内墙和与内墙相连的内底板,内墙与外墙之间有空隙,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承重的支承,所述内墙上向外设置有遮雨板,遮雨板向外延伸出外墙外壁,遮雨板与外墙的上端面形成通风口。[0006] 进一步,外墙与外底板交接处设置具有坡度的排水盲沟,地下室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排水盲沟的集水井;[0007] 进一步,所述遮雨板的外边缘向下设置有滴水鹰嘴;[0008] 进一步,所述地下室的遮雨板沿地下室内墙的周向设置;[0009] 进一步,所述通风口为喇叭状。[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采用了内外双墙结构,同时在双墙之间底部设置了具有一定坡度的排水盲沟,加上集水井的设置,使其
3
CN 201753451 UCN 201753452 U
说 明 书
2/3页
地下水渗透外墙之后能够及时通过排水盲沟排至集水井,之后将其抽走,这样保障了地下室底部的内外墙之间不会出现积水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在地面之上地下室内外墙之间设置了通风口,使其整个地下室的内外墙之间的空间与外界保持连通,使得外界空气和内外墙之间的空气能够及时交换,使得内外墙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将存在于内外墙内的潮湿空气及时排除,保证地下室内空气的干燥,从而不会破坏装修面层,避免导致室内存放物品霉变,保障室内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消除由于空气潮湿引发的电气设备短路诱发火灾等安全隐患,给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的人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和排潮措施不使用任何风机等机电设备,后期投入小,维护成本低,安全耐久;同时,滴水鹰嘴的设置,防止雨水直接进入内外墙之间,进一步提高了防水防潮效果。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12]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防潮的双墙地下室,包括外墙1、与外墙相连的外底板1a、内墙2和与内墙相连的内底板2a,内底板与外底板之间竖直间隔设置有用于承重的支承3,内底板的支承做成柱帽形状,以增加受力面积,以防止内底板被冲切破坏,所述内墙上向外设置有遮雨板5,并向外延伸出外墙外壁,遮雨板5与外墙的上端面形成通风口。由于设置了通风口,使得地下室的内外墙之间的空隙与外界保持连通,保证了内外墙之间空隙的空气能够对流,与外界进行顺畅的气体交换,能够及时将内外墙间空隙中的潮湿空气排出,从而保证了地下室的干燥环境。另外,遮雨板能够防止雨水等直接进入内外墙之间的空隙,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地下室的干燥。[0014] 本实施例中,外墙与外底板交接处设置具有坡度的排水盲沟4,地下室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排水盲沟的集水井;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的设置,使得渗透进入空隙的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入到集水井,然后通过抽水设备及时抽走,防止地下室底部的积水,也直接保证了地下室的干燥环境。
[0015]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雨板的外边缘向下设置有滴水鹰嘴6。滴水鹰嘴6能够对遮雨板表面的水进行引流,防止其顺着内墙的表面浸入到地下室的内墙外表面,增加地下室的潮湿度。
[0016]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室的遮雨板沿地下室内墙的周向设置。地下室的周向均设置遮雨板,使其在内墙的任何方向都与外墙形成通风口,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无论室外有任何方向的风均可以在地下室两侧形成压差,从而保证了内外墙之间的空隙中的空气持续流动,带走潮气。
[0017]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为喇叭状。将通风口设置为喇叭状,更加有利于室外空气进入内外墙直接的空隙,使空气流动速度更快,通风效果更明显。[0018]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4
CN 201753451 UCN 201753452 U
说 明 书
3/3页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要求范围当中。
5
CN 201753451 UCN 201753452 U
说 明 书 附 图
6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