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回答1~2题。 1.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
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 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
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3~5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
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6.从海德格尔的“我在故我思”和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可以看出
①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②两者都正确阐明了人类的起源的问题
③前者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后者的观点是唯心主义 ④两者的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照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回答7~8题。 7.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赫拉克利特这一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 B.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思想 C.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9~10题。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正确的观点,突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1
B.都是错误的观点,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未能看到静止 C.前者是正确的观点,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 D. 后者是正确的观点,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 10.下列观点中与克拉底鲁的观点一致的有
①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②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③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A.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土耳其发生里氏7.3级地震。据此回答回答11~12题。 11.地震是岩石圈受力所致。这表明
①运动是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④物质有时不是运动的主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2.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地震的发生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
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月亮绕地球转,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①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 ②规律不是浮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③规律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14.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 ①②⑨ B. ③④⑧ C. ⑦⑧⑩ D. ②④⑥⑦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始了月球之旅。26日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进入了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27日开始对月球虹湾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据此回答回答15~16题。 15.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嫦娥奔
月”的美好神话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B. 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的 C. 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 D. 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16.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这体现的哲学道
理是
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B.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C.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 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反复的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计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17~18题。
17.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
①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②就要不断思想,与时俱进
③必须创造条件,创造规律 ④属于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A.②③ B.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8.“敢于好高骛远”和“善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是要求我们坚持 A. 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科学世界观与正确方的统一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人口众多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据此回答回答19~21题。
19.早在1957年马寅初就预见到人口众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这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复制”
20.当年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和有关老龄化社会的矛盾也凸显出来了。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看必须
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 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重视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庄子 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
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
A.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认识 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3.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4.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主要说
明
①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据此回答25~26题。 25.“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说明
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是世代延续传承的 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④真理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上述观点启示我们应该
①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各种条件的 ③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改进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7.亚里士多德宣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种思想体现了
A. 追求真理应该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B. 真理总是能够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C. 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世界观,能够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3
………………… D. 追求真理是我们个人成长的最终目的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据此回答28~29题。 28.“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9.“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现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小题各24分)
31.2003年“神五”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2005年“神六”首次实现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并开展了太空科学实验,2008年9月“神七”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一座又一座里程碑。根据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在突破了出舱活动之后,我国将要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2020年左右,将建成载人空间站,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16分) 32.读图,回答问题。
我是整体,若
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你们木板 没有我们木板,就就失去了存在的 没有你们木桶,凭意义,你们必须服 什么要我服从你从我的要求。 能?
人类创造我们的目
的是盛水,只有木桶才能
你能盛成水。为了多盛水,你要 再长一些,与伙伴保持一多少水,还 得由我短板致,可不要闹啊! 说了算。
我离开了你,照样存在,
我要……
(1)根据木桶和木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6分) (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8分)
温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答题卷(理科)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小题24分,共40分)
31.根据以上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有关知识,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16分)
32.(1)根据木桶和木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6分)
(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8分)
温州中学2011年第一学期高二(理)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C A C D A D C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B D B A D D C A D B A A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小题24分,共40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5
13 D 28 C 14 D 29 B 15 A 30 B 31.(1)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在人们尊重了自然规律、尊重了人类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广大航天人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而实现的。(4分)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三步走的航天战略反映了航天人在实施行动之前已制定了蓝图、目标、行动步骤。(4分)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在“神五”“神六”等一次次太空飞行的基础上,才使得人们加深了对太空的认识。(4分)
(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指导着人们的实践促进了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4分)
32.(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4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4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4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4分)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4分)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