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标准下的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的思考

来源:化拓教育网
“基于标准下的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的思考

作者:郑绍 林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识字教学的基础扎得牢与否,将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影响孩子的语用能力,影响孩子的语文素养。所以,每一位低段的语文老师都必须思考在“基于标准”下的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私下认为识字教学应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乐于识字;识字教学的方法应多样性,让孩子在探究中识字;识字教学应联系生活,拓展孩子识字的空间范围;识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优化识字内容。通过这些有效的

识字方法的学习实践,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和语用能力一定会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基于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策略;思考

《新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语言文字,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认1800个,会写1000个。”面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条件、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让学生在浓厚的趣味中学习生字,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一、充满趣味性,乐于识字

虽然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面对的这些文字就是一些枯燥的书写符号,面对这些符号,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努力创设各种快乐的学习情境,把游戏、顺口溜、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享受识字之乐的同时,不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一)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苹果游戏、走迷宫、“抓特务”、送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二)在“演画想”中识字

结合动作识字,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在《水妈妈的孩子们》一文中,“捧”字学生最容易读成“fe ng”,若要学生做一个捧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也不会把音读错。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摘、围、披、背”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画画识字,比如:教学“网”字,让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网,然后画一画。学生画出了鱼网、蜘蛛网,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网”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想象识字,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帘”字,学生通过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这个“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三)在“猜一猜”中识字

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的识字方法。这一种识字方法,完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啼、获、丰、要、泉”等字时,让学生猜一猜“皇帝有张嘴”(啼),“草丛里有两只小狗狗”(获),“顶天立地的王”(丰),“西下美女人人爱”(要),“一杯白开水”(泉)。通过这样的猜字谜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编一编”识字

就是把生字编成顺口溜或儿歌的识字方法。比如在《水妈妈的孩子们》一文中的“层”这个生字,就可以编成“尸字头,云字底,一层白霜真美丽”的顺口溜;“伸”字可以编成“单人旁,日加竖,枝叶伸进我窗户”的顺口溜;“季”字可以编成“八千弟子,一年四季书本里”的顺口溜;“盘”字可以编成“舟字头,皿字底,这个盘字真美丽”;“呜”字可以编成“口字旁,加个鸟,小鸟鸣就是叫”;“烟”字可以编成“火字旁,一方框,里边藏个大始娘”等。学生在这样的识字过程中享受着学习生字的乐趣,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将会越来越浓厚。

二、强调多样性,探究识字

陶行知先生说:“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摆正彼此的位置,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老师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这时,老师就应该有耐心、有创造性地教给学生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各显神通,在探究中识字。

(一)“加一加”和“减一减”识字

“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例如:学习了“百”去掉一横就是“白”。“多”去掉了一半就成了“夕”。学习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加上或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二)寻找汉字规律,巧妙识字

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但是学汉字有诀窍,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更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找到识字规律。

1.寻造字规律。汉字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形表义,绝大多数汉字能通过字的形体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字义。古人最初造字并不是随意性的,他们会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来造字。通过字的本义找到与字形、字义的关联,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明白字义,更准确的认清字形,更熟练地运用汉字,这种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识字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寻学习规律。汉字具有“象形——结构性,表意——联想性,构词——组合性”的三大特点。识字效率的优劣,主要表现在能否使学生在头脑中迅速而有效地建立音、形、义的长久的牢固联系,使三者达到熟练程度,我们应该遵循在语境中识字,识用结合的学习规律。教师

要将所教的内容放入一定语言环境中去,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完后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

三、鼓励生活性,拓展识字

小语理事长崔峦强调指出,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课外,把引导学生读语文教材外的书籍当作一项重要活动来抓,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校园里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的校训、德育墙、黑板报、宣传栏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引导孩子们开展校园识字活动,看谁认得多、记得多。走出教室,孩子们通过观察、交流获得更多识字途径,而且很多学过的生字也能在校园中找到影子,使他们识字写字的兴趣更为浓厚。

广阔的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识字素材,比如广告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电视广告等等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识字内容。有了引导,孩子们就会留心观察,去发现,去记忆。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识字

(一)欣赏视频,优化识字

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如: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是一位画家》是一篇看图学文,抓住四季景物的特点,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结合课文内容,特别摄制的山川田野景色配之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四季的美景有初步的感知。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二)展示声旁,回顾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忆也快的特点,教师可采取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巴”“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巴”繁衍出“疤、粑、笆、爸、爬、把、吧”等字,“青”繁衍出“蜻、请、清、睛、晴、情”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总之,根据教材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优化识字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