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研究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 认真学习《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小学校本教学研究》等有关资料。 2、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从先进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 的实际问题;邀请专家来校讲座、讲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 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3、 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活动。每学期学校至少要 开展一次面向全体教师或教研组长的讲座活动。
4、 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做到每学期至少培训一次,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5、 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每学年全体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 撰写个人的教育案例(故事)或教学案例或教研反思录,并作为教师年度教研考 核的依据之一。
(二) 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
1、 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保证各学科每周一次的“公开教研活动”,坚持各教研 组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
2、 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 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逐步改变目前单一的教材研究模 式,拓宽集体研究的内涵。
3、 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采取教学集体互动,采取“一课多人上”和“多人上 一课”等课例研究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逐步改变目前 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 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4、 加强校本教研的监督与检查。教研组长要发挥校本教研的骨十带头作用,并 做好课题研究记录,交教导处备案。教导处加强日常教研活动的检查。 (三) 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1、实行校本教研总结制度。每学期各教研组集中或分散向同学科或全校教师至 少汇报一次研究进展、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情况。
2、 帮助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 下”相结合的办法,广泛征求全体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看法, 将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形成《新华路小学“校 本教研”课题研究指南》供教师选择研究。
3、 建立课题研究定期审议和评估制度。一般每学期的第一学月为课题申报,学 期中、学期末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评估。校本教研指导小组对各教研组或个人的课 题研究进行全面评审,并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会。
必要保障:
(一) 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建立校本教研网络体系。
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副校长、教导处、各教研 组长具体负责各项活动。同时制定各种制度与职责,各成员分工明确、协调工作, 促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意可循,有序进行。
校本教研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应年度的校本教研计划、 建立校本教 研制度、确定校本教研内容。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同时负责 校级课题的审核和评估鉴定,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成效与《新华路小学教师考核细 则》直接挂钩。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 除根据有关条例奖励外, 在外出学习培训、竞争上岗、先进评选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 对校本教研工作 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被评“优”,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活动。
2、定期评选校本教研先进学科组、先进教研组或先进个人,定期召开校本教研 先进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