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P43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有大小,并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特征;正确画一个角。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边的叉开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课件 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投影主题图,请观察这幅图,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2、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
3、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4、再次出示主题图,找到主题图中的角。放大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用电子笔画线标出剪刀形成的角。) 5、这个形状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6、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
(1)放大时钟图:同法观察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 (2)出示三角板:观察上面的三个角。 (3)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仔细观察,说说这些角都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后小结:
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为角的顶点。(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射线就把它们叫做角的边。 (6)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边 (7)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顶点 下面,(8)找角: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边
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制作活动角。
(1)折角:引导用纸片折角,折好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通过折叠法让孩子会比较折出的两个角的大小。 (2)制作活动角:
①引导用两根带孔小棒做个活动角。 ②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展示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通过演示的活动角让认识角让孩子认识到角的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的
关系。
(1)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发现了什么?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将活活动角的两边剪短,你又发现了什么?
(2)将大小三角板对应角重合,发现了什么?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 (3)小 结: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 4、画角,(课件引导)。 (1)课件引导画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学生练习画角,老师巡视。 (3)展示观摩学生画好的角。 5、简介:角的表示,(课件引导)。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43第1-3题。 1、第1题:判断后,让学生说说理由。(自行车上有些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第3题:分别说出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几个角分别在哪。
3、数角。 四、儿歌总结。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大小,边无关, 张开角度是关键。
六、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