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管控措施

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管控措施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一节根底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第一小节根底排水及防止沉降措施

一、 工艺特点

沿建筑根底或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坑的四周采用泥浆护 壁循环钻机成孔,然后每隔一定距离埋设一个无砂大孔混凝土管井, 形成环状布置,从单孔管井用潜水泵抽水至连续总管内,然后排至沉 淀池内,再排送至污水管井。

二、 材料、机械准备

滤水井管、循环成孔钻机、潜水泵、吸水管、空压机、排水管、 水泵控制自动系统、3〜5mm豆石、木底座或混凝土底座、沥青、麻 布等。

三、 施工准备

1、 首先要了解地质勘探资料、掌握地下土质和水位变化情况, 特别是地下流砂层情况,以便确定钻孔工艺和准备必要材料。

2、 根据总的平面布置和所开挖地下工程的面积,确定正式管井 和观测管井的数量、位置,排水管位置流向,沉淀池位置以及与污水 管道连按地点。

3、 对设置井点位置进行平整、放线,用白次标明其位置。

四、 管井构造

管井的滤管为无砂大孔混凝土管,采用粒径为3〜5nim的豆石加 水泥按6:1左右比例预制而成,强度大于2MPa,每节长Im左右。 最下部一节为有孔滤管,其空隙率为20%〜25%。管接头处用两层麻 布浇沥青包裹,外夹竹片用10号铅丝扎牢,以免接缝处挤入泥砂淤 塞管井,其内径为。500、0600。

五、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f放线一循环成孔钻机就位一泥浆护壁成孔一下管 f下滤水层f上部用厚土填实f洗井一下潜水泵一抽水

六、 工艺原理

1、 管井采用循环成孔钻机成孔,孔的直径约Im左右,泥浆护壁。 待钻孔到设计深度后,用吸管将其中泥浆吸净,下底座,然后下管, 外填塞滤水小豆石,上部用厚土填实,立即用压缩空气将泥浆吹出洗 井,然后抽水。

2、 管井的有效降水深度取决于管井深度、降水面积、含水层渗 透系数以及水泵扬程。降水坡度环状形为1:10。

3、 进行无压完全井环形井点系统总涌水量计算和无压非完全井 井点系统总涌水量计算。

七、 质量要求

1、 大口井管降水施工的井深、井距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施 工。

2、 降水深度要到达设计要求,其水位线位于基坑底部下0.05-Im, 边坡要求稳定。基坑枯燥。

3、 潜水泵位于井管内,距井盘底座约0.5m,用钢丝绳固定于井 面,通过胶皮管将水从井中提至地面排掉,其中电气设备必须安装自 控装置,根据水量大小,调整自控装置线、使之抽水和停抽时间相配 到达施工需要。

4、 不允许出现死井,洗井一定要及时,抽水及时,从而保证降 水效果良好。

5、 大口井管全面抽水到土方开挖一般为3〜5d。

八、平安环保管理措施

1、 所有施工人员应加强职业健康平安、环保意识,普及相应标 准知识,严格执行和遵守现场文明施工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在 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进行施工。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平安帽, 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对环境的破坏。

2、 做好机械器具的保养和维护,发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时要立即 停机检修,作业完成后要去除机械周边的杂物,进行清洁保养:井打 成后,要及时加盖,以防落入人员和物品。加强成品保护。

3、 沿基坑周围安装一条主排水管,一般为101.6〜152.4mm钢管, 每个潜水泵与主管之间要用单向

截止阀连接,以防主管的水倒流回井 里溢出,将基坑破坏。

第二小节 基坑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 .沉降观测:

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 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上,在远离基坑,不小于12m范 围之外设置基准点。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2.水平位移观测:

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 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

3. 肉眼巡检:

基坑边堆我的变化、施工时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漏以及气候 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而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 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 检。巡检工程应列入观测方案,按期进行,并保持纪录。

4. 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中,水准仪1角W±IO”,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W0.3n】m, 水准路线闭合差<±0.3 (n) 1/2。

<-)监测点布置及监测周期

基坑工程中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施工引起的应力场、位移的分布 情况分清重点与一般,抓住关键部位,做到重点量测工程配套,强调 量测数据与施工情况的具体施工参数配套,己形成有效的整个监测系 统。使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紧密结合,以到达保证工程和周围环境安 全和及时调整优化设计及施工的目的。完善信息化施工,使其作为重 要环节的突出作用发挥优势。

具体形式及规定如下:

环境监测应包括深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内的范围。并且大范围控 制:

1 .位移量测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测点相应就有两种布置方法。直 接法就是将测点布置在管线本身上,而间接法那么是监测点设置在靠近 管线地面的土体中,为分析管道纵向弯曲受力状况或在跟踪注浆调整 管道查仪沉降时,间接法必不可少。

2. 房屋沉降量测点直接布置在墙角、墙身(特别是代表根底 及条形根底差异沉降的墙身)、门边等

外形突出局部,测点间距要能 充分反映建筑物各局部的不均匀沉降为宜。

3. 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通常基坑开挖时的影响范围为 开挖深度的倍。从基坑边缘以外1-2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 要保护的地下管线均应作为监控对象,而且观测点布置应在两个方向 均匀布置。

监测点布置:

管线观测点的数量按每20m设置一个观测点;

位移观测的测点间距按每10m 一点,而且应根据理论预测的分布 规律来布置,变化越大的地方,测点布置适当加密;

监测周期要求在整个根底工程之内进行基坑所有工程的监控。基 坑工程的监测应与施工过程紧密配合,根据施工速度、监测结果、环 境状况(如雷雨天气等)的绝对值及变化速率来调整监测时间间隔, 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

(三)监测制度及信息反应

基坑监测由专职的测量人员负责,监测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分 析,并做出观测结果过程曲线,及时反应给工程工程师,发现异常现 象要及时汇报。当测试值大于设计要求时,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析 原因、研究对策,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以防发生意外。这种“现场 监测••信息反应••方案修正••监测验证”的基坑动态地信息化施工方法, 可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从而及时改良施工技术措施或调整设计, 已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和保持周边环境的效果。通过资料总结和分析, 可为今后改良设计、施工提供实测的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