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苏仙区五里牌镇洞尾村莲藕发展的措施建议
加快苏仙区五里牌镇洞尾村莲藕发展的措施建议
作者:曹小毛 文章来源:苏仙区统计局 更新时间:2012-7-17
根据苏仙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苏仙区统计局对口联系苏仙区五里牌镇洞尾村。该村是典型的农业种植大村,莲藕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对该村莲藕发展向村支两委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该村莲藕产业做大做强有一些帮助。
一、洞尾村莲藕种植状况
洞尾村位于苏仙区五里牌镇西北面,距镇政府11公里,全村16个村民小组,650户,2311人,总面积5.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39亩,属典型的农业种植大村。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莲藕,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总产量预计达370万公斤,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户均收入超3万元,个别户达8万元。因其种植的莲藕粉酥嫩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郴州形成了自己的市场。
二、洞尾村莲藕发展前景和优势
1、农户传统种植经验丰富,莲藕种植业成为特色产业。洞尾村莲藕从1990年开始小规模种植,通过不断摸索,由零星种植变成成片种植,大多数农户已掌握了相当高的种植技术,他们从莲藕选种、种植、管理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市场,从而使莲藕种植在当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
2、莲藕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近几年来,随着发展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莲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种莲藕的比较效益不断提高,农户种莲藕的
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从调查之中,我们发现该村大多数农户都种植了莲藕,种莲藕的农户中莲藕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七成以上,莲藕种植收入成了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
3、结构合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全村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引进一些高产、品质优、抗病强新品种,使莲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00年,全村种莲藕490亩,产量130吨;2008年,种莲藕800亩,产量240吨;2011年种藕1100亩,产量约350吨,产值近1000万元,2012年,莲藕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估计产量370万公斤,产值1100万元。
4、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莲藕作为该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 采收期长的特点,其采收期为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4月,全年有近8个月的采收期,莲藕的采收是最耗劳力的,很难实现机械化,从采收、清洗、销售都很费时、费力,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使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实现就业,而且收入不比去外地打工收入低。从调查中发现,洞尾村外出务工人员比本镇其他村外出务工人员要少得多,这与本村莲藕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三、洞尾村莲藕发展的主要瓶劲
1、政府缺乏有效引导,市场影响较大。从洞尾村访问以及收集的资料看,政府还是缺乏对的莲藕种植的有效指导,农户种植处于自发性,没有形成大规模连片种植;莲藕品种单一,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步伐缓慢,只能依靠市场引导和调整。藕农盲目跟进价格步调,造成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或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恶意循环,无形中造成藕农严重损失。
2、缺少规模效应,未能形成特色品牌。洞尾莲藕以肉脆、粉甜、酥香可口的特点,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特色产品,也没有注册无公害商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莲藕的销售,也影响了莲藕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水资源短缺,制约莲藕产业壮大。莲藕是一种吸水性很强的水生经济作物,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作为保障。在调查过程中,农户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水资源的引灌。由于该村水资源相对不足,基本没有河流的自然灌溉,农田用水主要靠抽水机抽取,加之水利灌溉设施并不完善,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从而影响莲藕的品质和产量。抽水机的使用必然会增加相应的成本,也影响农户种莲藕的积极性。
4、劳动力不足,影响莲藕种植规模。洞尾村从事莲藕种植的大多数是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年轻一代或外地求学或异地打工。因此,每户人家大概只有3到4人负责几亩田地的生产,严重缺乏劳动力。有些农户也想种植莲藕,但由于缺乏劳动力,只好改种水稻。部分藕农曾试图扩大耕种面积,但是考虑到劳动力缺乏,难于兼顾,只能放弃。虽然现在洞尾村出现了一些雇佣农民耕种的情况,但只是个别,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种植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采收,增加了藕农劳动强度,特别不利于冬季采收。
5、机构缺失,资金缺乏影响藕农积极性。从藕农谈话中得知,他们普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对莲藕种植新技术掌握较少,科学种藕水平低,迫切需要农技部门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与帮助,尤其在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希望得到专家和农技人员的及时指导。但由于一些农业技术指导部门机构的缺失,相关技术人员对农民种植莲藕的指导几乎没有,同时,政府对莲藕种植投资资金的严重缺位,没有建立引导资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指导和调控市场,藕农根本不能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6、缺乏莲藕深加工企业影响莲藕附加值。洞尾村所产的莲藕主要是以鲜藕的方式运输到销售地后再由二级销售商进行包装后进行销售,或者直接进行无包装销售,这还停留在产品的农产品经营的初级阶段。如果我们能解决的鲜藕的包装、保鲜工作,或进行多级加工,肯定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转型,提高藕农的综合收益。对于现在废弃的荷叶、藕节、莲子等如果能有针对性的利用深加工厂,对它用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那也能大大的增加莲藕种植的产出值。
四、加快洞尾村莲藕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洞尾村把莲藕产业确定为全村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既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惯、市场特点和需求,是一个极具潜力、值得大力发展的产业。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按照苏仙区委、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围绕以发展“城郊型”农业为主导,依据莲藕市场的需求,以及农民增收的实际需要,切实把莲藕生产作为洞尾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产业加以重视,高标准规划,要引导藕农科学种藕,加大对藕农技术指导。
2、拓展产销渠道,完善物流体系。莲藕销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要开拓产销直供渠道。当莲藕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时,最好能在本地建设产地批发市场,以协会为桥梁和纽带,为藕农建立直销渠道,帮助藕农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二要积极培育和扶持营销大户以及农村经纪人队伍,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龙头;三要在此基础上,构建稳固的销售网络和运输网络,畅通流通渠道,促使莲藕产业走向成熟。
3、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议镇、村积极争取上级的财政支持,加大
三个方面的投入:一是增加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的投入;二是加大对莲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在健全市场服务体系上加大投入,抓紧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
4、强化政策引导,提高莲藕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采取发展专业大户和引进外来客商通过转包、转让、出租的方式,引导农户将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扩大莲藕种植规模,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5、建立洞尾村莲藕协会。引导藕农建立洞尾村莲藕协会,要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大做强莲藕产业。同时要加快申请地域特征明显的“洞尾村”绿色产品标志,提高商品莲藕的附加值。
6、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办、扶持莲藕加工龙头企业,尽快在莲藕保鲜、贮运和深加工上取得进展,推行标准化生产,带动莲藕产业的良性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