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题多解 四则运算式题

一题多解 四则运算式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一题多解 四则运算式题

例1 1234-798

【分析1】把798看作800,减去800后,再在所得差里加上多减去的2.

【解法1】 1234-798=1234-800+2=436.

【分析2】把1234看作1000和234的和.

【解法2】1234-798=1000-798+234=436.

【分析3】把1234看作1000,然后在差里加上234;把798看作800,在差里加上多减的2.

【解法3】1234-798=1000-800+234+2=436.

【评注】以上三种解法,都比用竖式计算简便,因为这三种解法的运算过程中的计算都可用口算来完成.类似于这种形式的题目,一般选用解法3为最好,更适合口算.

例2 104×1.25

【分析1】根据“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进行简便运算.

【解法1】原式=(104÷8)×(1.25×8)=130.

1【分析2】把1.25转化为1+4,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1【解法2】原式=104×(1+4)

1=104×1+104×4=130.

5【分析3】把1.25转化为4,约分计算.

5【解法3】原式=104×4=130.

【分析4】把104转化为100+4,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解法4】原式=(100+4)×1.25

=100×1.25+4×1.25

=125+5=130.

5【分析5】把104转化为100+4,1.25转化为4,再运用乘法分配律.

5【解法5】原式=(100+4)×4

55=100×4+4×4

=125+5

=130.

【评注】以上五种解法都比用竖式计算简便,其中解法1、解法3和解法5是较好的解法.

7例3 10.74-(5.74÷12)

1【分析1】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

2221751【解法1】原式=10.74-(300300)

597

=10.74-300

7

5=12. 3【分析2】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

7【解法2】原式=10.74-5.74-12

1

7=5-12

15=12. 3【评注】以上的两种解法,以解法2为最佳.解这类题要注意观察题中数的特征.

33例4 9.7+8+0.625+10

3【分析1】把分数化成小数,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解法1】原式=9.7+3.375+0.625+0.3

=13.075+0.625+0.3

=13.7+0.3=14.

【分析2】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通分,按运算顺序计算.

35373【解法2】原式= 10+8+8+10

9281525123=40+40+40+40 92815251240=(9+3)+

=12+2=14.

【分析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分数和小数分别结合起来求和.

33【解法3】原式=(9.7+0.625)+(8+10)

3327=10.325+40=14.

【分析4】把分数化成小数,同分析4.

【解法4】原式=9.7+3.375+0.625+0.3

=(9.7+0.3)+(3.375+0.625)

=10+4=14.

【分析5】把小数化成分数,同分析4.

97353【解法5】原式=10+38+8+10

97335=(10+10)+(38+8) =10+4=14.

【评注】以上六种解法中,解法4为最佳解法,关键是要着出0.625和5/8相等,这是最大的一个特点.

41257例5 131717

8【分析1】根据减法性质进行计算.

41257131717 【解法1】原式=

8448=13=13 8【分析2】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68156657221221221 【解法2】原式=

8133654=221221=13

【评注】解法1是根据“减去几个数可以把这几个减数加起来,然后从被减数里一次减去”的性质,使计算简便.解法2太繁了.

32134.657344.655520例6

13【分析1】把20化成4.65,再运用乘法分配律.

4324.65734.654.6555【解法1】原式=

234.65734.6555=

=4.65×11-4.65

=51.15-4.65=46.5

【分析2】把4.65转化为4.65×1,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324.65734.654.65155【解法2】 原式=

234.657315 5=

=4.65×10=46.5

【评注】对于式题的计算,可有多种方法,关键是要根据式子的特点,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如上面的解法2就是如此.

例7 (1.25+1.25+1.25+1.25)×25×8

【分析1】将括号里的算式根据乘法意义简化为1.25×4,再运用乘法交换、结合律.

【解法1】原式=1.25×4×25×8

=(1.25×8)×(25×4)

=10×100=1000.

【分析2】将1.25转化为10/8,直接约分.

10【解法2】原式=8×4×25×8=1000.

【评注】在乘法中,要注意抓住8×125=1000,25×4=100这些特点,巧妙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3342.150.157例8 7

【分析1】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33334220720 【解法1】原式=7602160212=140140140140 4

816021=140140140=6 6【分析2】把分数与小数分别结合起来计算.

3342.150.15【解法2】 原式=77

=4+2=6.

【评注】解法2是根据题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改换运算顺序,使计算最为简便.

3183例9 5

1【分析1】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3”转化为“×3”,直接约分计算.

931【解法1】原式=5×3.

【分析2】把

18335看成18和5的和,根据除法性质求两商的和.

3【解法2】原式=(18+5)÷3

316 =18÷3+5÷3=5.

【分析3】 把算.

183315转化为18+5,把“÷3”转化为“×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

31【解法3】原式=(18+5)×3

13116 =18×3+5×3=5.

【评注】以上三种解法中,解法1是一般解法,解法2和解法3是根据性质、定律使计算简便的,这两种方法都可充分运用口算,使计算迅速.

例10 8.4÷0.7

【分析1】把小数化成分数,按分数除法法则计算.

2742108【解法1】原式=510=57=12.

【分析2】根据除法性质,把小数化成整数,再进行口算.

【解法2】原式=(8.4×10)÷(0.7×10)

=84÷7=12.

【分析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除法转化为分数,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计算.

8.484【解法3】原式=0.7=7=12

【评注】以上三种解法都比列竖式计算简便,因为都可充分利用口算,提高运算速度.其中解法3为最好.

例11 125×16

【分析1】把16转化为8×2进行计算.

【解法1】原式=125×8×2=1000×2=2 000.

1000【分析2】把125转化为8

1000【解法2】原式=8×16=2 000

【分析3】根据积不变的规律简算.

【解法3】原式=(125×8)×(16÷8)

=1000×2=2 000.

【评注】以上三种解法都是抓住“125×8=1000”的特点,使计算简便.其中解法2最佳.

123例12 33

【分析1】按分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210333332 =5 【解法1】 =

【分析2】用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

1021025【解法2】原式=33=33=1=5.

【评注】以上两种解法,解法2最简捷,但这种解法必须是在被除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是除数的分子、分母的倍数的情况下,才能使计算简便.

13134444 例13

【分析1】按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13344141613=1. 【解法1】原式==

【分析2】把除法全部转化为乘法,直接约分计算.

1341【解法2】原式=4411=1.

【分析3】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合理地运用乘除混合运算的交换性质进行计算.

1133【解法3】原式=4444

=1×1=1

【评注】乘除混合的分数式题,一般是把它转化为连乘的形式,直接约分,最后求出积,如解法2,但还要注意抓数的特点进行计算,如解法3就更为简捷.

5521例14 [6×(2.37+9.2)+7.63×6]÷3

【分析1】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

51157763521【解法1】原式=(6×100+100×6)÷3

211577631 =(120+120)÷3

1923125=9.6. =

【分析2】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中括号内的运算.

521【解法2】原式=[6×(2.37+7.63+9.2)]÷3

521 =[6×19.2]÷3

3 =16×5=9.6

32【分析3】把“÷3”转化为“×5”,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1553【解法3】原式=[6×(2.37+9.2)+7.63×6]×5

5353 =(2.37+9.2)×6×5+7.63×6×5

11 =(2.37+9.2)×2+7.63×2

1 =(2.37+7.63+9.2)×2(再次运用分配律)

1 =19.2×2=9.6.

【评注】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根据题目中数字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这是使四则混合运算简便的关键.以上解法2和解法3都比解法1简便,其中以解法2为最佳解法.

113411例15 化简34

【分析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和分母两部分都乘以这两部分中分数的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1112112112343411111212124【解法1】原式=34=3=7.

【分析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繁分数转化为除法算式,再进行计算.

1111【解法2】原式=3434

71 =1212=7.

【分析3】将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繁分数转化为除法进行计算.

7127111212=7 12【解法3】原式==

【评注】化简繁分数,一般采用解法3的方法进行,但也要注意观察题目的特点,运

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更简便.如解法1就是抓住了题目中数字相同、只有运算符号不同的特点,运用分数基本性质和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2123531121例16 515

【分析1】 把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分别进行计算.

512435221315324【解法1】 原式=526=2=3=3.

【分析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繁分数转化为除法,再根据除法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231121221【解法2】原式=35515

5121315 =35526

512526822 =351315=3=3

【评注】此类题一般采用解法2为好,因为这种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使分子和分母进行约分,从而使计算简便.

3.10.041.7例17 化简0.851.46.2

【分析1】按化简繁分数的一般方法,把分子和分母两部分分别计算出结果,然后用分子除以分母求出结果.

0.1241.70.2108【解法1】原式=1.196.2=7.378=0.0285714

【分析2】把分子和分母两部分中的小数,全部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3111710251017731【解法2】原式=2055

3111720551 =10251017731=35

【分析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两部分直接约简.

3.10.041.70.00011【解法3】原式=0.851.46.2=0.0035=35

【分析4】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把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两部分都扩大10 000倍,使小数全部转化为整数,然后再进行约分化简.

314171【解法4】原式=851462=35

【分析5】运用乘法交换律,使繁分数转化为另外几个繁分数的乘积形式,再根据分数基本性质,使各个繁分数转化为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的分数,再进行约分计算.

3.11.70.046.20.851.4 【解法5】原式=

3117046285140 =

1211 =2135=35

【分析6】把繁分数转化为除法,再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简算.

【解法6】原式=(3.1×0.04×1.7)÷(0.85×1.4×6.2)

=(3.1÷6.2)×(0.04÷1.4)×(1.7÷0.85)

1112=235=35.

【评注】以上六种解法中,解法3和解法4是比较简便的,但解法3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原因就是小数太多.解法4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就减小了出错的可能性,因此,解法4为最佳解法.

3例 18 化简比 2.25∶8

【分析1】根据比的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8倍,再进行化简.

3【解法1】原式=(2.25×8)∶(8×8)

=18∶3=6∶1

1【分析2】把2.25转化为4,再按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化简.

21398【解法2】原式=4÷8=43=6∶1

2【分析3】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解法3】原式=2.25∶0.375=2250∶375

=6∶1.

【评注】化简比的方法,一般是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如果前后项都是分数,一般是运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化简;如果前后项都是小数,或转化成分数比,或转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总之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怎样简便怎样算.

例19 用111的约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分析1】因为111的约数有1、3、37和111,所以本题实际上就是用这四个数做比例的项,组成比例.

113【解法1】因为1∶37=37,3∶111=111=37,根据比例的意义得: 1∶37=3∶111.

【分析2】由3×37=1×11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得比例式.

【解法2】37∶1=111∶3.

【分析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解法1中的比例内项交换位置即得新比例.

【解法3】1∶3=37∶111.

【分析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解法1中比例的外项交换位置即得新比例.

【解法4】111∶37=3∶1.

【分析5】根据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特点,分别把解法1、2、3、4的比例式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组成新比例.

【解法5】 3∶111=1∶37;111∶3=37∶1,37∶111= 1∶3;3∶1=111∶37.

【评注】组比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比例,如解法1;二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比例,如解法2.同时,由一个比例式可转换成八个比例式,如以上的八个比例式都是一个比例式转换而来的.

例20 把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和是180,减数与差的比是1∶2.减数是( ),差是( ).

【分析1】因为“被减数=差+减数”,且减数∶差=1∶2,而被减数+减数+差=180,所以180对应的份数是(1+2)+1+2=6(份).因此,运用归一法可先求减数,再求差.

【解法1】减数: 180÷(1+ 2+ 1+ 2)

=180÷6=30

差:30×2=60.

【分析2】由分析1,再运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进行解答.

1【解法2】减数:180×1212

1 =180×6=30.

2差:180×1212

2=180×6=60.

【分析3】由分析 1,运用方程解题.

【解法3】设减数为x,则差为2x.

(1+2)x+x+2x=180

解之得:x=30

2x=2×30=60.

【分析 4】由分析1可知, 180=被减数×2.由此可求出被减数:180÷2=90;又因为减数:差=1∶2,再运用按比例分配方法,可先求减数,再求差.

1【解法4】减数:180÷2×12=30.

2差:180÷2×12=60.

【评注】以上四种解法,解法4的分析思路清晰直接,解答方法也最为简捷,是本题的最佳解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