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年1O月第27捂第1O期(总第334期) 全科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5例疗效分析 李兴泽①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效 doi:10.39690.issn.1O01_568X.2013.10.OO58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68X(2013)10—0123—02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各种原 状和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病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 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 以上【ll。笔者对近1O年来35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 ①会宁县疾病预防防控制中心甘肃会宁730700 合治疗,其疗效显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表1两组新生儿窒息及复苏情况} 较 为基础的传统护理理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 ….. 窒息情况 复苏 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现正深入到护理工 …“ 轻度(例)重度(例)发生率(%)轻度(例)重度( 功(例,%) 作的各个领域翻。剖宫产术娩出的新生儿,由 实验组(n=913) 19 3 2.4 19 3 22(100.0) 于未受产道挤压,其口鼻咽部及肺内积存的 对照组(n=913) 29 18 5.1 29 14 液体难以排出,更容易发生窒息;产妇围生 9.4l 7.4(  ̄3(91.5) 期病史和胎儿情况等可能发生窒息的因素都 P <O.O5 <O.( 是可以提前预知的。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及时 表2新生儿窒息死亡情况 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组别 例数(例) 足月新生儿死亡情况(例) 死亡率(‰) 改善全身缺氧,尤其是改善呼吸中枢缺氧。才能维持正常循 实验组 913 0 0 环,保持足够心搏出量,确保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功 对照组 913 4 4.4 能。为此我院于2011年1月起成立包括儿科医师、助产师 和巡回护士为成员的循证复苏小组,利用计算机循证检索剖 伤残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是多方 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收集 面的,涉及到胎儿、母体、麻醉及手术等(本文中病例不包 到的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做出系统评价,最 括新生儿自身疾病引起的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因素,其中约 终纳入8篇有用文献;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及剖宫产术中新生 有2/3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 儿的特点制定循证护理方法。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新生儿 水过多、臀位、枕横位和脐带供血障碍等高危妊娠因素使胎 窒息发病率为2.4%,复苏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 儿血液循环受阻,造成胎儿官内窘迫及出生后新生儿窒息。 组(P<O.05),说明手术室护士将循证护理的理念应用于剖 胎儿经阴道分娩时,胎儿胸、腹部受到产道的挤压.胎儿肺 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中是行之有效的。 内、呼吸道内的液体在娩出后自口、鼻、咽流出约l,2或1/3 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中的实施,有助于护理人 量,可减少新生儿湿肺和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新生儿易建立 员的继续教育,使其主动钻研业务,以科学的研究来完成护 呼吸功能。而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的挤压.胎肺组织含水量 理诊断、护理决策及护理过程,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实际 较多,呼吸道内存有一定的羊水和黏液,气道内液体潴留妨 工作时护士会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更科学系统地评估产妇 碍气体进入及增加呼吸道阻力,使新生儿自主呼吸难以建 的实际情况,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临床专业 立,均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因此,深入了解剖宫产中新生儿 知识和经验以及新生儿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是一种最优最经 窒息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并根据结果制定科学的 济的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 参考文献 体交换障碍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及出生后表现窒息。 【1]王斌全.李杰.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54): 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胎儿、母体、 1221—1223. 麻醉及手术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约有213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 f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 续,其次与产妇仰卧体位、U—DI延长、巨大儿、臀位及医护 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 技术熟练程度、新生儿体位摆放不当及分娩方式等因素有关。 745-753. 我院是一所集临床、保健和科研为一体的医疗保健医 [3】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1f.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 院,手术也是以剖宫产术为主,如何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 (11):495—497. 【41叶红瑁,虞人杰.新生儿复苏教程[M].5版.上海:上海第二军 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关 医大学出版社.2007. 注的课题。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为求摆脱以经验 『收稿日期:2013—06—20](编辑:赵振军) 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 Vo1.27,No.10 Oct,2013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5例疗效分析——李兴泽 1 资料 表1 3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治疗情况 1.1一般资料 本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5例,男性19例, 女性16例:年龄l1~7O岁.平均年龄45岁。本 组有腹部手术史34例,其中包括阑尾切除术l5 例,子宫、卵巢手术8例,胆囊切除4例,胃大 部分切除术3例,胃十二指肠穿孑L修补术4例: 另外有结核性腹膜炎1例,术后病史6个月一15 年。有2次以上发作史者27例,就诊时间距发病 3-6小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2例。发热l6 例,肠型13例,腹肌紧张21例,腹部压痛35 例,肠鸣音亢进28例,肠鸣音消失7例,白细胞大于lOx 1帆 者26例。本组腹部立位X线平片35例.见多数液平 及胀气肠袢35例,分别在5小时、8小时、12小时和24小 时行X线摄片检查。B超检查3O例,发现梗阻征象16例。 肠梗阻,除新形成的纤维索性粘连以外,与术后早期腹腔炎 症反应有关.既有肠壁水肿、肠腔梗阻。又存在炎症引起的 局部肠动力性障碍,一般应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陶,临床症 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短。为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之首 选,且患者也乐意接受,但保守治疗时间的长短,目前尚未 统一标准。根据笔者经验,认为48~72小时为宜.因为经过 入院即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者1例,其余34例 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体征变化及进行腹部X平 片、B型超声检查,了解有无绞窄征象,24小时内手术者2 例,24~28小时手术者3例,48—120小时手术者2例. 1.2诊断依据 既往有腹部、盆腔手术史及腹部外伤或结核性腹膜炎病 史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体 检发现肠梗阻体征,腹部X线摄片、B超声或消化道造影显 示机械性肠梗阻。 1-3治疗方法 这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病情可缓解。而未缓解 者继续保守治疗能缓解者甚少,此时手术探查往往发现梗阻 是粘连带压迫、肠袢成角、扭转及内疝等所致,继续保守治 疗已无法缓解。长时间保守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而且由 于禁食、呕吐等势必导致营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合并 症,也会增加后期手术的风险。腹部立位x片因其在诊断 肠梗阻中具有快捷、敏感性高、费用低和便于操作而成为基 层医院医生诊断该病首选。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除基础治疗 外,中药大承气汤,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的综合治疗起到 主导作用。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的,除可以引起 肠管局部病理变化外,还可以导致严重的全身病理生理变 全组病例均行基础治疗,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纠 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温盐水灌 肠,中药治疗用复方大承气汤:组方为大黄12 g,芒硝9 g, 厚朴15 g,枳壳l5 g,莱菔子15 g,枳实lO g,桃仁1O g,赤 芍15 g,熬制100—150 ml胃管注入,夹管1 2小时每日2 次。营养支持(TeN)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生长抑素对胃肠分 泌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一是抑制胃酸分泌;二是抑制多种胃 肠及胰腺激素、血管活性肠肽、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分 泌,另外生长抑索还可以减少肠蠕动及内脏、门静脉血流. 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在TPN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 可使胃肠道消化道分泌减少90%,从而减少梗阻以上肠道 内液体积聚,有利于肠壁血运恢复,加速炎症消退,症状缓 解后停药。保守治疗过程中,每4~6小时复查腹部平片, 了解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及腹腔情况,若肠管扩张减轻。 化,如大量体液丢失、内环境紊乱、感染中毒、休克及多器 官功能衰竭。如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是经常困扰临床医生的 首要问题,手术过于积极。使保守治疗有效的病人遭受不必 要的手术痛苦。因此,医师应该反复进行腹部检查,动态观 察和准确把握手术指征:腹痛发作急剧.起始即为持续性剧 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可不 亢进,有时出现腰背部疼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增 高;腹胀不对称,腹部有隆起触痛、有压痛性包块;呕吐 物、胃肠减压抽出液和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液,或腹穿抽出血 液气平面减少,腹腔无积液或积液无增加,症状体征明显缓 解,可保守治疗,反之则及时中转手术探查。 2结果 性液体;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腹平片或 透视有液平面,孤立大的肠袢且固定;除上述情况外,另外 两种情况应早期考虑手术探查.一是肠梗阻,保守治疗时间 48~72小时仍不见好转或症状逐渐加重者;二是反复发作的 急性肠梗阻均应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肠梗阻的首选治疗 方法,病情无法得到缓解时应选择手术治疗。所以早期诊断 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J1_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6,26(1):38. 各种原因所致3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通过积极采取 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已治愈。其中8例采取手术治疗,占 22.86%(8/35)。阑尾切除术后导致肠梗阻l5例及胆囊切术 后导致肠梗阻4例中各有2例实施手术治疗,子宫、卵巢手 术后导致肠梗阻8例中3例实施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 导致肠梗阻中3例实施手术治疗3例;其余27例均实施非 手术治疗,占77.14%(27/35),见表1。 3讨论 本组35例中行保守治疗27例,手术治疗8例。均痊 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重要的是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 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因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 反术后还可能形成新的粘连,对单纯性不完全性梗阻,特别 是广泛性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又如术后早期炎性 [2】赵梓良.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 杂志,2012,10(1):56—57. 【收稿日期:2013—07—18】(编辑:赵振军) 124 CHINESE PRlMARY HEALTH CARE Vo1.27,No.10 Ocl,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