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反思(1)
来源:化拓教育网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化学本身是一门趣味性和实践性都强的学科,但是部分同学还是会由于各种原因觉得化学既难又枯燥,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动力。 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动有趣的化学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节课是在初中已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基础上,讲授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表示溶液组成方法的重要概念。
首先,通过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表示溶度的不同例子,如生理盐水、医用酒精、厨房中的酱油、引用天然矿泉水等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概念;接着,进一步展示实验室试剂瓶上的标签以及血常规报告中各项指标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白: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对生产、生活、科学探究等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一个铺垫,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物质的量浓度这一知识点。
然后,讲解是什么?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符号、单位、表达式、意义及注意事项。在该过程中,通过小步调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反馈,最后再做补充和总结。
最后,讲解怎么样?即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通过这样渐进式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当然,课后还需要布置适当的作业对课堂所学内容加以巩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