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宰金融,举例说明300字
案例一
从“信息金融”到“智慧金融”
前几天,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有一个表态,他说金融产业本质上是信息产业,金融机构要加快与新技术的融合。
如果我们翻开世界金融史,会发现人类最早的金融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楔形文字记录谷物贷款的利息和违约赔偿。
但真正让人们感受到金融被科技深刻改变并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互联息技术飞速发展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发力,其他国家纷纷跟进,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如果从结合形态和模式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包括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保险等业态,比如传统银行转型的直销银行、美国Ally Bank这样的互联网银行,以及中国的微众银行、百信银行等。
二是基于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包括互联网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小贷业务、消费金融等等。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度小满、360金融旗下都有类似的业务。
案例二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金融业务,包括个人和企业,国际和国内,线上和线下,前台和中后台,业务处理和风险管控,辅助决策和OA系统等,都会走向数据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
容联IM即时通讯云负责人邓晖从技术变革的角度,将过去20年金融行业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信息金融——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智慧金融。 信息金融时代主要由IT技术驱动,互联网金融时代主要由互联网驱动,移动金融时代由移动互联网驱动,智慧金融时代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驱动。
邓晖认为,过去20年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内涵变化,但服务形态、效率、时间和空间的差距都发生了变化。过去要取钱,得早上8点去银行跟大爷大妈们一起排队,现在拿出手机就解决了;过去金融机构内部沟通协调主要靠人工,现在通过技术赋能,把CRM、OA等协同办公工具整合起来,内部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案例三
科技对金融的“涡轮增压效应” 科技具体如何助力金融?
科技对金融的作用,可以形容为“涡轮增压”。
汽车的发动机通过涡轮增压,可以提高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也更省油;金融机构通过科技的涡轮增压,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让金融更美好。
比如对传统银行来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客服、智能身份认证、智能化运维、智能投顾、智能理赔、反欺诈与智能风控等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银行更广泛收集各种渠道信息进行分析应用与风险管理,进行精准营销与场景获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扩展了银行的市场空间,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
我们可以随手拿出手机,翻翻里面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传统银行的APP,会发现指纹识别、智能客服早就大面积应用;用手机支付就更简单了,扫一扫就可以将信用卡、储蓄卡、货币基金里的钱取出来交易,中国在移动支付场景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
案例四
容联在金融行业的技术布局非常全面,包括金融行业内部沟通与协作,以及金融行业对外服务。在金融行业内部沟通与协作方面,容联旗下IM Plus&容信、有会、运维协作平台等,帮助企业打造融合通信平台、多终端云会议系统、音视频直播等,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沟通与协作的效率。
在金融机构对外服务方面,容联整合了通讯网与互联网资源,帮助金融机构打造全媒体客服、智能通讯平台,以及新一代联络中心等。金融机构的客户可以远程视频身份认证,保险业务在线办理,车险远程定损等。
长期以来,容联服务的企业中不乏金融巨头、世界500强。比如容联帮助中国平安打造移动学习及员工培训APP知鸟;帮助中国建设
银行搭建联络中心平台,提供IM在线客服、互联网音视频、屏幕协同、微信接入、短信传真及邮件等接入功能;还为中国银行总行建设应急响应协作平台。
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李威,在现场介绍了被集成的阿里达摩院语音原子能力。阿里达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11日,“以科技,创新世界”。创办之初,马云就提出了达摩院要活得比阿里巴巴长,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