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课堂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实现以人为本。数学教学要在承认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要把“教数学”变为“学数学”,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创设和实施激励机制,采用各种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一、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匈利亚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发现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他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索、发现。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例如,在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我开门见山地揭示课体,直接出示例题,“186×109=?”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分组交流,展示过程,最后进行评价归纳,在评价中对于能够省略“用0乘”这一步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进一步评价中使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抽象性很强,但它毕竟来源于生活实践。所以动手能力对学习数学有着重大影响,它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用手、眼、脑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自己操作学具而获得知识,也是获得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灵活,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把知识全盘托给学生,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学生完全失去了主体的地位,致使学生只会简单机械地模仿,不会思考,不会质疑。而我主张让学生讲、教师听,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对于一些知识,我采取让学生先分析研
究道理,再各自讲解道理的教法。
例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告诉学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接着让他们讲解理由,有的同学举例子说明,有的同学竟还反驳起来,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整堂课中学生都在动脑,深刻地理解了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让学生学会表达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会发现新知、解决问题,有时这只是某个同学或某个学习小组的成果。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表达和交流,使学生逐步达到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根据,表达准确、严密,而且通过共享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另外,一节课结束后,课堂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时可以让学生去试着总结,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伺机给予补充。例如,下课前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等等。 五、让学生走进生活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它又要去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一方面它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会加以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口算加减法时,当时正值国庆节,我这样出题:国庆期间小明同爸爸去超市买了一台微波炉和一台饮水机,微波炉单价780元,饮水机单价230元,你口算一下买这两种品一共要花多少元?学生的积极性马上高了起来,想出了多种算法:
780+230=700+230+80 780+230=780+200+30 780+230=700+200+80+30 780+230=800+230-20 780+230=780+300-70……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但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灵活学习数学知识的才干和才能。
总之,课堂中的教与学是分不开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和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教师要像一级厨师一样给课堂教学添加一些作料,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色、香、味俱佳的一道美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