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理论前沿2014年第10期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郝 耕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深思留守 儿童教育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从政府、家庭、学校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10—254—1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 (一)入学率偏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其孩子的 费用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 教育问题,只是单纯的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学习 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子 一、成绩好就行了。更严重的是,有些农村父母观念落后,认为读书 无用。调查结果表明:在流动儿童中.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 入学问题十分突出 (二)学习成绩差。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学习成 绩明显偏差。由于学校主观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不重视,客观上 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另外,监护者无法 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 致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涌现。 (三)存在心理问题。父母远在他乡,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 个没有父母的爱、没有温暖的充满亲情的环境里.心理发展会出 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这些都对留守儿童自身学习造成影响。 (四)家庭监管不力。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童隔代监 护,或无监管保障状态。 (五)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没有形 成完善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体质。 (六)政府管理缺位。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学 校硬件设施建设都还不够。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体制”是产生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这就决定了农民工在 短期内无法顺利解决其子女进城教育的问题,其子女不得不留 在农村。另外,因为户籍制度的制约,进城农民工因没有城市户 口,尽管与城市居民共同为城市创造财富,但在工资待遇、社保、 福利等方面相差甚远,他们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流动性大. 种种原因使得其无法带着子女进城上学。 (二)劳动力转移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社会转型期阶段,我国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由 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收到一定的局限, 很多农民工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因为在经济条件比较贫困的 情况下,维持生计是农民工的第一选择。因此,农村大量劳动力 转移是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产生的直接原因 (三)“三农”问题解决迟缓是产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客 观原因。解决“三农”问题不可盲进,不可急于求成,这就在客观 上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象长期存在。只有加快解决“三农” 问题的步伐.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力度,缩小差别,才能 从根本上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 (四)所处环境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 家庭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可总结为以下四种:隔代监 护、单亲监护、上代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不能充分给 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2.学校环境。但由于教 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教育侧重在 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 通难以实现.留守子女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对其人 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3.社会环境。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 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 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 254 女这一群体的产生。4.政策滞后 政策的偏差,使得薄弱的农村教 育未收到足够重视.很多地方出于本地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接受 农民工子弟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或者收取高额借读费,以限制外 来学生“占用”他们的教育资源.所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不可避 免的出现了 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的对策 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把这些问题纳人到社会经济发 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 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 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 的合理流动。 (二)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 度。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 童是重要的内容。 (三)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农村建立 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 妇联、土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 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 员构成。 (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 童进行教育与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 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 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 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五)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在为所有儿童提 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 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六)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留守子女教 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 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 好格局。1.要利用新闻、媒体等多媒体进行宣传教育2.充分发挥 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全面、系统的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3.建 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4.积极组织开 展大中专学生下乡支教志愿者活动。 总之,城乡一体化,教育要先行,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做好留守 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应该创造条件,让广大留守子女从小受到良 好的基础教育.与城里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贺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青年探索 2011,(2). 【21厨益霞,申呜.农村中小学教育职能转变探析一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J】_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 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作者简介:郝耕,(1961一),男,汉族,陕西大荔人,西安财经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