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尸 槭携建设 城市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On Design of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孙丽平安小平 Sun Liping An Xiaoping [摘要]城市生态住区是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城市住区要实 现生态化,要从合理的区位、城市交通环境的良好连接、生态化的住区景观环 境设计等方面来进行规划和建设。 [关键词]城市住区;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文章编号]1672—7045(2010)08-0027-03 [中图分类号]TUg84.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on design of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by location,traffic and landscape. Keywords: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ecological planning;design 1引言 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 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 经被越来越多的居住者、购房者 所关注。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 住宅和人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 建设应运而生,这是时代的必然, 区规划的目标是为人类寻找一种 在城市理想的生活而又不会对城 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可持续生 活方式。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 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 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 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 将是当前房地产建设的热点。 态住区”规划是一项提高住区环 境质量、促进城市住区现代化和 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生态技术 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当前 生态城市规划亟待深入研究的主 要课题之一。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 逐渐增强,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即依据生 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生 态学思维对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 求已从以安居为目的向更高要求 提升。住宅和住区的生态环境已 住环境进行的规划。城市生态住 尸 槭貔建彳殳 个前提下,我们的住区还应和主 会,打造了具有现代生态文明意 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格 城市住区的生态设计方法 2.1住区的合理区位 城市生态住区的区位一般是 指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它是居民赖以生存和从事社会活 动的地域方位。城市生态住区的 区位反映出该住区成为生态住区 的条件和潜力。通常,住区在选 要交通干道保持合适的距离,即 既要使生态住区与城市的交通设 局。比如,作为包头市两块“城市 绿肺”的阿尔丁植物园,就是提升 其周边许多住宅小区生态价值的 良好前提,它不仅改善了住区的 小环境,同时也是居民茶余饭后 施有良好的对接,以保证住区居 民有便捷的交通,能方便的出行, 又不能过分强调靠近交通线,从 而保证住区的生态生活方式的实 现有适当的生态安全距离,以保 证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比如, 将住区选址在大型交通干线附 近,甚至住宅紧邻道路两旁进行 布局,就会使住区成为喧闹之地, 从而降低住区的生活品质。此 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此外,在住 区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使道路绿 化联系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形成 一址时,首先要考虑居民的健康需 求,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 求。选址要远离城市工业的废 种“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 统。同时,在设计时,应弱化过去 规模庞大的小区中心绿地的做 法,因为那里虽然气势宏伟,景观 气、污水、噪音等污染,避免因工 业区的生产污染而破坏住区的生 态基础,也尽量不要在城市中心 商业地带建造住宅。虽然目前我 国城市里已很少存在纯自然的地 理形态,但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 要尽量维持其原来的生态系统, 外,要建立城市住区的生态交通 出行方式,还必须保证城市公交 系统对城市住区有效服务,即城 市住区内任一居住地点距公交站 点的距离应不超过500米。为此, 诱人,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 属性较弱,应尽可能强化围合性 强、形态各异、安静安全的小空间 设计。这种小空间能引人驻足, 供老人和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 亲切交往,使居民获得归属感、领 城市住区合理用地范围的确定, 往往是关系到住区是否具有和城 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与 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协 市公交系统的良好连接度的前 提。 2.3住区环境景观的生态化 住区环境中的绿化与景观应 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向外与城 域感。2005年万科集团开始实践 的“东丽湖・万科城”项目就设计 了原生植物区域,种植了当地常 调,并要充分考虑住区内合理的 自然通风、日照采光以及交通条 件等。 2.2加强住区和城市交通环境 的连接度 在进行住区道路规划设计 见的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很好 地维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群落, 并营造出具有当地自然风貌的原 市绿化接续,成为城市绿化系统 的一部分;向内可以延伸到千家 万户,进入寻常百姓的阳台和客 生植物园区。这样的原生态景区 不仅是居民休闲的良好场所,同 时,一般会本着“顺而不穿,通而 不畅”的原则,也就是说,居住区 应避免主要交通道路从中穿过。 厅。提高住区的环境景观水平, 首先应充分考虑利用城市已有的 自然条件,按照“借景”的原则,将 住区布局在景观环境良好的区 时也是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大自然 的快乐课堂。 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通 2.4保证和地域文化、传统文化 的联系 过对住区内道路系统的精心设计 来降低住区内的车速,达到人与 车的和谐共存;同时结合多样化 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减 少机动车对人的过分干扰 特别 针对老人及儿童等特殊群体,对 域,如在规划中将住区沿城市绿 带、水系布置,形成碧水环绕、绿 意盎然的自然环境氛围。这样, 我们不仅在形式上能有效地利用 目前许多城市住区的规划与 设计,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传统文 化和地域文化,这导致了住区形 态的千篇一律,导致了传统文化、 原有生态积淀形成满足人们“回 归自然”的心理需要,同时在功能 上还增加了人们接触自然的机 地域文化的缺失。这样的住区设 计模式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他们的出行及活动应做出周密的 考虑,并实施无障碍设计。在这 的。在城市住区规划时,我们应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城携 彳殳 使住区所处地域的社区结构、文 化传统、民俗习惯及历史文脉等 地方文化特性在生态住区中得到 宅建筑大多为欧美风格,现在也 出现了许多中国式的、具有地方 参考文献 [1]鲍家声.可持续发展与建 筑的未来——走进建筑思维的一 特色的住宅。 2.5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的 服务设施 作为一个生态住区,不仅要 延续,使住区规划设计和地域传 统文化良好对接,从而为打造具 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生态住区打 下良好的基础。 个新区[J].建筑学报,1997(10): 44~47.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 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有良好的区位、精心设计的住宅、 高质量的环境景观,还应该配备 首先,我们知道,在很多传统 的低层居住区内部,由于历史的 沉淀,它的空间结构是相对稳定 的,人与人结成了丰富的社会网 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关的服务设 施,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住 区配套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商业 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内 容。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 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并 保证住区与这些设施的联系,这 一00@ 孙丽平,建筑学硕士,内蒙古 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 筑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的教学。 络。人们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无 比惬意地在这些场所内交往,并 且也已习惯于在这些固定的场所 活动。而相反的是,越是高级的 住区,住户间的人际关系越是淡 安小平,现就职于包头市村 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要 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 漠,很多钢筋水泥的现代住区内 部往往是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 状态。因此,如何增加住区与地 求,即要关心所有人的权利,尤其 是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以保 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体现 生态性的要求。比如,提倡以步 行、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等为 从事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 收稿日期:2010-06-28 方文化的联系,保证地方文化的 可持续发展,延续传统住区的归 属感与领域感是生态住区需要解 决的重要任务。这将有利于保持 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的 稳定性。 此外,也要使地方的建筑风 主的交通方式,这样可以提高住 区及城市的生态运营效率。 3结语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前瞻性 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可 格在住区中得以延伸。城市生态 住区的建筑类型要力求采用与历 史、地域相协调的形式。在住区 设计时,要对地方的传统建筑风 格及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归纳和 运用,使其融人城市生态住区的 建筑设计中。不应该盲目地追求 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古今 中外不少规划师都在这方面作了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目前还很 难找出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理想的 城市生态住区,这正说明了城市 生态住区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它 建筑形式,而更应该切实考虑住 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人文因素 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才能营造 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 力。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 会逐渐建成一批真正体现生态学 原理的城市住区,实现人类生态 化居住的美好理想。 出宜人的生活环境。令人欣慰的 是,近几年来,我们的住宅建筑造 型风格逐渐多样化。如以前的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