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纹样》听课后感
**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纹样》是一节学生感兴趣且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能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放在首位,又充分发挥出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纵观全课,有下述可圈可点之处:
1.三维目标准确
该课的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关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了解设计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生活应用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表述。
2.课堂鲜活高效
**老师先以实物有花纹的碗和无花纹的碗(生活中的纹样)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再通过艺术家设计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图案别样的美,让学生知道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思考关于纹样概念、题材类别等问题,是学生了解纹样的基础知识。接着,老师显示生活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比较,选择更喜欢那些纹样,并思考为什么;按后介绍纹样的设计方法,以马蹄莲纹样设计为例进行分析,给学生陈列了多个思维角度,展示了多种美术语言,以及各种设计方法如:简化、夸张、添加和变形等等,其中添加的部分更是详细的作了分析,如:点、线、面;对比、疏密等等。
在“初步设计”环节,宋老师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们以“鱼”为题材设计单独的纹样。学生每个人都思考设计,从他们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都感受到了学习设计纹样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整个教学过程中,宋老师能够做到以问题导学,以学施教,创造出了互动高效的教学课堂,凸显了新课改的理念,提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勤学、善思、实干、创新的教研风格。
关于本课,我也有几点建议在这与**老师商榷。 1.
在ppt显示生活中的纹样图片是,能不能以学生为参照,选取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如,手机,学生的服装,板鞋,杯子等等。照片着地气的话,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参与度就更高了。 2.
可能老师一趟课要兼顾的方方面面太多,所以在前面设计方法,欣赏作品的部分安排时间方面明显不足,教师教授时间不够,有些问题没有讲的很
透彻,特别是从具象的物体形象到抽象的图形设计这个环节笔者感觉是还需加强的。
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