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手抄报大全
儿歌手抄报大全
儿歌手抄报图片大全:儿歌的表现手法
儿歌的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儿唱儿歌,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演变。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一)比喻
这是儿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使儿歌写得更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如许浪的《月儿》:“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由于把弯月比作摇动的小船,把圆月比作转动的银盘,所以在亲切而动态的描写过程中,使月亮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变得趣味盎然,鲜明生动。
(二)拟人
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儿歌创作中被广泛运用。例如,李文雁的儿歌《小雨点》:“小雨点,爱干净,/马路洗得亮晶晶。”把小雨点比拟成一个爱干净的孩子,这在儿童看来是十分有趣的事。
(三)夸张
第 1 页 共 8 页
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如《种葵花》:“大海连青天,山高接蓝天。我来种葵花,种满高山巅。葵花叶,绿油油,葵花瓣,黄灿灿,葵花杆子如竹杆,离天只有三尺三。要砍葵花盘,需乘大火箭,掉下一颗子,渔人当小船。……”可以想见,由于夸张,这首儿歌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惊喜。
(四)起兴
起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用以造成一种气氛。如传统儿歌《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还有一朵给白鸽。”开头一句是起兴句,看似和后文没有联系,仔细品味,却可以想见小主人公原先坐在板凳上摇着玩,突然见到旁边菊花开的情景,起到了营造环境气氛的作用。
(五)摹状
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包括摹形、摹色、摹声三个方面。儿歌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如丁曲的《冬瓜》:“冬瓜,冬瓜,地上躺;呼噜,呼噜,睡得香;一个一个长得胖。”既有对形体的摹拟,也有启发联想的对声音的摹拟,增添了作品的情趣。
(六)反复
反复是儿歌的重要形式特征。如西藏儿歌《雪花白,雪花亮》中“雪花白,雪花亮”这两句,反复了三次,既便于儿童吟唱、记忆,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七)设问
第 2 页 共 8 页
设问,也是儿歌常用的手法。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如杨子忱的《雨滴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浇得红花开一地。多少雨滴在飘落?一滴两滴三四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浇得草儿绿又绿。滴滴雨滴落在哪?落南落北落东[1] 西……”这首儿歌,如果没有两个设问句式的穿插,就会显得平板。
2
儿童歌谣手抄报图片大全集:儿歌举例
例子之一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
第 3 页 共 8 页
一二三四五。
例子之二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宝宝不再留一个。
例子之三
天上雪花飘,
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
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
雪人对我笑。
例子之四
第 4 页 共 8 页
风不吹,树不摇,
鸟儿也不叫,
好宝宝要睡觉,
眼睛闭闭好。
例子之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公鸡公鸡真美丽,
大红冠子花外衣,
油亮的脖子红红的爪,人人见了人人夸。
第 5 页 共 8 页
小鸡小鸡叽叽叽,
爱吃小虫和小米。
小鸭小鸭嘎嘎嘎,
扁扁嘴,大脚丫。
小青蛙,呱呱叫,
专吃害虫护庄稼。
小肥猪,胖嘟嘟。
吃饱饭,睡呼呼。
小松鼠,尾巴大,
轻轻跳上又跳下,
我帮你,你帮他,
采到松果送回家。
小孔雀,真美丽,
第 6 页 共 8 页
身穿一件花衣裳,
衣服干净又整齐,
我们大家喜欢你。
幼儿儿歌手抄报图片大全:儿歌的特点
内容浅显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幅简短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
第 7 页 共 8 页
儿童一个常识。
语言活泼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如皮作玖的儿歌《小鸟学我做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我操操/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操好了/再见了/小鸟扑哧扑哧飞走了。”全歌押“iao”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回环
美与活泼生动,切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