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趣导入
1、出事李广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李广的印象和了解,然后介绍李广的一些资料。
李广(?—前119),汉族人,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 ,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李广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我国北部的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李广奉命抗击。他擅长骑射,身经七十余战,有效地保卫了北部边境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不敢进犯。
故事: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李广受了重伤,把他放在用绳子络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单于的大营去。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动也不动,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十几里地,他偷偷地瞅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使劲一挣扎,猛地跳上马,夺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马去,调过马头拼命往南飞奔。
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瞪着白眼让他跑了。
心理战: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
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2、读题质疑(李广是什么样的人?李广在什么情况下射虎的?李广为什么要射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巡逻 警惕 拈弓搭箭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1、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石棱:石块突出部分
朦胧:月光不明,暗淡
巡逻:巡查警戒
警惕:谨慎小心,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刻注意着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三、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相机指点)
2、再读课文,相机介绍一些资料
a、塞下曲六首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白羽箭:古代的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上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白色的羽毛。诗中“白羽”采用借代的方法,以部分代整体,指的就是白羽箭。
b、介绍诗人:卢纶:(748—约799)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七言亦佳,多唱和赠答之作。“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风较为雄壮。
c、在我们的课文里,有一对标点符号特别的活跃,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1)找出文中使用双引号的地方,思考用法。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补充。
(3)小结:双引号在文中的三种特殊用法。a、引用古诗里的句子或词语。b、特别称谓。c、使用象声词。
《李广射虎》是一个故事,那么故事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呢?(事情发展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