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五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来源:化拓教育网

  《解方程》中的典型错例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方程,学习理解了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现象】

  在教学完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易方程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一、格式上的:1.会忘写“解”字;

  2.上下等号没有对齐;

  二、典型错误:1.未知数在减数位置的时候,如18-2x=16;

  解:18-2x+18=16+18

  2x=34

  2x÷2=34÷2

  x=17

  2.未知数在除数位置的时候,如28÷x=7。

  解:28÷x×28=7×28

  x=216

  【分析】

  格式书写问题原因: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它的书写格式也是新的,和原先的等式计算完全不同,所以学生会受原先已有知识的负迁移而写错,因此,需要一个强调的过程。

  典型错误分析:由于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其他题型(如,未知数在加数位置、未知数在因数位置、未知数在被减数位置)的时候,我们都先是把方程左边的数去掉。如x+12=36,我们就先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2,x+12-12=36-12,得x=24;9x=72就现在方程两边同除以9,9x÷9=72÷9,得x=8;x-19=8就现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9,x-19+19=8+19,得x=27这也比较符合孩子的思维过程。因此学生在解决未知数在除数和减数位置时,受这样的负迁移也想把左边不含未知数的数去掉,且这两类题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时是要先把左边的未知数消去,如18-2x=16是先要现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2x,18-2x+2x =16+2x,得18=16+2x再去解,这样的逆思维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因此这两类题错误很多。

  【解决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我调整了教学,在教学例3时。先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并说明这样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结果孩子们出现了这3种较典型的解法。

  ① 20-x=9            ② 20-x=9                     ③ 20-x=9

  解20-x+x=9+x             解x=20-9                    解20=9+x

  20=9+x               x=11                     20-9=9+x-9

  x=11

  20-9=9+x-9

  x=11

  利用等式性质求解    根据“差=被减数-减数”求解                

  解释1:移项

  解释2:根据“被减数=差+减数”解

  再让学生说说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简便?这时几乎所有同学都认为第二种解法是最简洁方便的,t: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是怎样解的。教师再请学生分析讲解一遍,同桌再说一说。

  最后,出示相同类型题请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解决。

  未知数在除数位置的时候教学方法同上。

  我发现这样教学过后,孩子们再遇到这样的方程时都会选择用关系式去解决,正确率也很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