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后的理赔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生活护理费。一至四级伤残待遇根据工资比例不同,支付不同月数的补助金。伤残津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时,补足差额。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工伤职工,可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标准根据自理能力等级分为50%、40%或30%的职工月平均工资。
法律分析
工伤认定后的理赔如下: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90%,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工资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拓展延伸
职工工伤认定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及调整机制
职工工伤认定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及调整机制是指在职工发生工伤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工伤认定和赔偿标准进行规范和调整的具体措施。适用范围包括不同工伤类型、工伤程度、工伤责任等方面的界定,以确保受伤职工能够获得合理、公正的赔偿。调整机制则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法规变化的需要,及时修订和调整工伤认定和赔偿标准,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旨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结语
工伤认定后的理赔包括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根据不同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同时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需求,还可获得月度生活护理费。工伤认定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调整机制,确保受伤职工获得合理公正的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