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拒绝的情况及违约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基于重大误解、欺诈手段、第三人欺诈和显失公平等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害方有权请求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签订合同后不履行义务属于违约行为,根据合同条款判断违约责任,包括支付未付款项、逾期利息、要求履行或修理、更换、退货等。双方同时不履行可能导致双方违约,根据违约条款确定责任。
法律分析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履行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3、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
4、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5、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签订合同不履行属于什么行为
签订合同不履行属于违约行为。
合同自成立具有时生效性,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双方都没有履行好自己相应的责任,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但要看具体合同条款判断,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一般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果合同中一方有先履行的义务,后履行的一方有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的一方若无法证明其不履行有免责事由,会构成违约。如果合同中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一旦合同到达终止时间,可以自然终止,但一般不影响违约责任的追究。如果是同时履行,双方都没有履行,可能导致双方违约,按照违约条款确认各自的违约责任。
不履行合同要承担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1、未支付价款或报酬的,对方可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2、迟延支付价款或报酬的,应当支付该价款或者报酬的逾期利息;
3、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
4、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物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或者退货等。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拒绝履行合同的行为包括基于重大误解、欺诈手段、受第三人欺诈以及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的相关法律依据,当事人有权请求或仲裁机构撤销上述行为。同时,不履行合同属于违约行为,根据具体合同条款判断,违约责任可能包括支付价款或报酬、支付逾期利息、要求履行、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或退货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的修改、废除或者退出的程序,比照各该条约、协定的缔结的程序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十五条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或者加入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公布。其他条约、协定的公布办法由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二十一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